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09 10: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蕃 fán
淤 yū
濯 zhuó
蔓 wàn 焉yān
亵 xiè
噫 yī
鲜 xiǎn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这种文体多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表明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态度。
理解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陶后鲜有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而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的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就很多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
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
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
——通达事理,行为
方正,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