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科版选修3-1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跟踪训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鲁科版选修3-1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跟踪训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4 17:2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鲁科版选修3-1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跟踪训练(解析版)
1.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上,玻璃棒带上了负电荷
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
C.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上,丝绸带上了正电
D.电荷量守恒,没有电荷的转移
2.一个内电阻可以忽略的电源,给一个绝缘的圆管里装满的水银供电,电流为,那么内通过水银横截面的电量是(  )
A.
B.
C.
D.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不接触就能产生电荷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4.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  )
A.千克
B.库仑
C.伏特
D.牛顿
5.有三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电荷量为,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B球先与A相碰,再与C相碰
B.A球先后与B、C相碰,再用C球碰B球
C.A球先后与B、C相碰,用手接触C球后再与B球相碰
D.C球先后与A、B相碰,用手接触C球后再与B球相碰
6.元电荷e的值是(  )
A.1.6×10-19C
B.2.6×10-19C
C.1.5×10-19C
D.1.6×10-16C
7.如图所示,金属导体放在了一个绝缘支架上,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金属验电箔,原来金属导体两端的金属验电箔均不带电,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靠近金属导体的端,出现的现象将是(  )
A.只有端验电箔张开,且端带正电
B.只有端验电箔张开,且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端带负电,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端带正电,端带负电
8.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9.某同学在研究静电感应时,用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D.
10.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记述了“顿牟掇芥”“顿牟”指玳瑁的甲壳。“掇芥”的意思是吸引芥子之类的轻小的物体。此处的“顿牟掇芥”现象属于(  )
A.静电现象
B.磁化现象
C.电流的热效应
D.摩擦生热现象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大小可以为任意实数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12.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
C.只有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
13.梳过头发的梳子,常能吸引轻小物体,这属于摩擦起电。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14.富兰克林提出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但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
A.物体没有电荷
B.通常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小明用两种不同的材料A和B相互摩擦,结果A带上了正电,则(  

A.电子由A转移到了
B.电子由B转移到了A
C.正电荷由B转到A上
D.A所带的电荷量大于B所带的电荷量
16.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17.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带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18.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头发会不听指挥,顺着梳子飞起来(如图),这时如果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再梳,头发就服贴了,试解释这一现象。
19.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其中小球带有的正电荷,小球带有的负电荷,小球不带电。先将小球与小球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与小球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与小球接触后分开,试求这时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20.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电荷量分别为和,当接触后再分开,两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若两球带电荷量分别为和,则接触后再分开,两球所带的电荷量又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由电量的公式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B
【详解】
A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此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A错误,B正确;
CD.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是电荷在同一物体内部发生了转移,此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C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A.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A错误;
B.库仑是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故B正确;
C.伏特是电压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
D.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A.B球先与A相碰,此时两球各带电,B球再与C相碰,B、C两球各带电
,故A错误;
B.A球先与B相碰,此时两球各带电,再与C相碰,A、C两球各带电,此时带电的B球与带电的C球相碰,B、C各带电,化简后为
,故B正确;
C.A球先后与B、C相碰后,A球带电,B球带电,C球带电,用手接触C球后,C球不带电,再与
B球相碰,B、C两球均带电,故C错误;
D.C球先后与A、B相碰后,A球带电
,B球带电
,C球带电
,用手接触C球后,C球不带电,再与
B球相碰,B、C两球均带电
,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
元电荷e的值是1.6×10-19C,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靠近金属导体的端,金属导体会发生静电感应,M端会感应出正电荷,N端感应出负电荷,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C正确。
故选C。
8.B
【详解】
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A可能;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电荷量都为零,两球不存在排斥力,故B不可能;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
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B。
9.B
【详解】
靠近带电的金属球的一端带上异种电荷,即负电荷,远离带电的金属球的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
故选B。
10.A
【详解】
“掇芥”的意思是吸引芥子之类的轻小的物体,则此处的“顿牟掇芥”现象属于静电现象。
故选A。
11.D
【详解】
AB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是最小的带电单元,是一个电荷量,不是实物粒子。电子和质子所带电量为一个元电荷。元电荷的数值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AB错误,D正确。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转移让物体带电的,没有产生新的电荷。C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
由题意可知,静电感应现象使得端带正电,端带负电,与沿哪条线切开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D
【详解】
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是使一个物体上的自由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两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故选D。
14.B
【详解】
物体通常呈电中性,即物体不带电,这是由于物体所带正负电荷一样多,物体对外不显电性造成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A
【详解】
AB.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是由于该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较弱,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AB两物体摩擦,A物体带正电,是由于A物体的电子转移到B物体上造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守恒,所以A所带的电荷量等于B所带的电荷量。故CD错误。
故选A。
16.C
【详解】
金属导体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端带负电,端带正电,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BC
【详解】
由于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以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图甲中两小球相互吸引,则可能是某个小球带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或者两小球带异种电荷。图乙中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则说明两小球一定是带同种电荷。
故选BC。
18.见解析
【详解】
由于摩擦起电,梳子和头发上产生异种电荷,又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得头发顺着梳子飞了起来。梳子浸入水中片刻后再梳,潮湿的梳子能将头发上的静电导走,也就不再出现上面的现象。
19.、B、C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
【详解】
当小球C和小球接触后,、C球带电荷量为
再让小球B与小球接触后,此时、B带电荷量为
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此时B、C带电荷量为
所以最终、B、C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
20.;
【详解】
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相接触,电荷发生了转移,电荷量的分配规律为: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平均分配。所以当,时
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