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2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24 22:0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从宇宙看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1.学生读图比较地震波的分类和传播特征;学生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划分地球的圈层结构;区分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掌握软流层的位置,形成科学的地理空间观(区域认知)
3.学生通过学习地球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联系生活环境,分析自然环境与外部圈层的关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学生通过读图1-18(P25)说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能动手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能运用比较分析法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哇,好大的西瓜啊!但不知道熟没熟,怎么办呢?
科学家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钻探取样研究
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其中12262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
钻探取样研究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地球的圈层结构
如何探究看不到的“世界”?
敲瓜判瓜
震地探地
横波
纵波
地震与地震波
地震与地震波
地震波名称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英文名称
纵波
固/液/气

Primary
wave
横波


Secondary
wave
·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比较:结合课本说出地震波的分类和传播特征:
·应用:“透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知识运用1:地震与地震波
1.地震发生时,坐在(震中上)湖中小船里的人(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2.关于地震说法正确是(

A.随着震中距的加大,地震烈度加大
B.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C.一场地震的破坏性与人口分布无关
D.震级反映地震的大小,烈度可以反映地震的后果
B
B
33千米(大陆部分)处,莫霍界面
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
不连续面
读图思考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速度增大
纵波变慢
横波消失
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探究点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33
2900
速度{千米/秒)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交流与讨论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横波在地幔中可以传播,则可肯定地幔物质为固态,而在地核中不能传播,则其物质可能为液态(注意内外核物质状态的区别)。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绘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动手与动脑
1.地壳的厚度与什么有关?
2.软流层是不是液态的?
3.岩石圈由哪些部分组成?
4.岩石圈是不是整体的一块?是否会发生运动?
地壳
岩石组成
铁、镁的硅酸盐物质为主
铁镍元素为主
岩浆源地
注意点1
大陆部分平均33,大洋部分平均7-10千米左右
总:平均17千米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岩石圈
=
地壳
+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注意点2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图中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②③
2、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A.①
B.

C.

D.
①②
B
A
难点突破: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
上天不易,下地更难
圈层名称
分界面
厚度(KM)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平均17
约2800
约3400
①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②地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分为内核(固态)和外核(液态)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阅读课本P25-26完成P27的表格
总结归纳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A.平原
B.盆地
C.海洋 D.大陆断层
2.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
(
)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C
C
知识运用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探究点3: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圈层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27-28填写下列表格
圈层名称
概念
组成
作用或特点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
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

A.氮和氢
B.氧和氮
C.氢和氧
D.氧和碳
2.水圈是________的圈层。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但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3.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最活跃的圈层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
B
B
B
知识运用3:地球的外部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