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正确使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情况。
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
1.预习检测:昨天已经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下面我就要考考大家预习的怎么样了,给大家两分钟做一下预习检测内容。
2.完成检测,提问学生分享结果。有不同想法,说明大家对可能性的判断有不同意见,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达不到统一意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可能性的学习中来重新认识一下可能性,看看我们学完后能不能达成统一意见。
二、探究新知
1.这周的班级活动又快到了,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抽签
(1)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2)抽签只能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3)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4)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这三个词语是用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的。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
不可能
一定)
3.老师问一下大家,可能是代表这个事情是确定发生的还是不确定发生的?
不可能是代表这个事情是确定发生的还是不确定发生的?一定是代表这个事情是确定发生的还是不确定发生的?
三、巩固拓展
PPT出示课本做一做: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生活中的可能性: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事情也是可以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判定的,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3.完成预习检测答案订正
4.出示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
可能性
可能
不确定发生
不可能
确定发生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