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2019湘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西青期末)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 )
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 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
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 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
【答案】(1)B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甲地海拔低,位于福建武夷山山麓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B对。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A错。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的植被,C错。针阔混交林位于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D错。(2)在高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B对。成土母质粒度不影响有机质含量,A错。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趋于简单,C错。热量条件减弱,物质迁移的速度减慢,D错。
【点评】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提示: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便可以准确认识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自然带的成因可从分析气候的成因入手。同一自然带内部具有相似性,不同的自然带景观差异较大。
(2021高一下·山西期末) 植被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各个地区自然植被分布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植被类型中,能够反映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河漫滩草甸
3.下列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
B.高温多雨的地区,土壤肥力高,植物茂盛
C.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水分差异导致的
D.自然植被遭破坏,就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
【答案】2.D
3.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
2.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所以该题选D。
3.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故A正确;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主要是由于水热条件好,实际上土壤肥力较低,故B错误;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光照差异导致的,故C错误;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2021高二下·商洛期末) 老秃顶子山位于辽宁省东部,主峰海拔1367.3m,四周群山起伏,冰缘地貌广泛分布,多石河、石海(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崩塌,巨大砾石就地大面积堆积而成)。土壤类型以棕壤和暗棕壤为典型代表,多由花岗岩残积母质体发育而成,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植被生长。下图为老秃顶子山地理位置和地形等高线(单位:m)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大面积发育石海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老秃顶子山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是( )
A.低矮灌丛、灌草丛—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低矮灌丛、灌草丛
C.针阔混交林—低矮灌丛、灌草丛—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低矮灌丛、灌草丛—针阔混交林
6.老秃顶子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土壤有机质分解慢 B.植物枯枝落叶量大
C.淋溶作用弱,有机质积累多 D.花岗岩中矿物质多
【答案】4.C
5.B
6.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4.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甲处为小型山间盆地;乙处位于山脊处;丙处位于老秃顶子山山顶附近,丁处位于山谷处,丙处海拔高、气温低,寒冻风化作用强,最可能形成石海,岩石崩解后容易在山谷处形成石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辽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基带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向高处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植物群落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低矮灌木丛、灌草丛,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老秃顶子山区海拔高,常年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缓慢,使有机质含量高,A正确;植物枯枝落叶量大、淋溶作用弱、花岗岩中矿物质多等不是老秃顶子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7.(2021高一下·长沙期中)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孔隙度越大,蓄水作用越强。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下列植被中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 )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吨公顷
总孔隙 毛管孔
针阔叶混交林 59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56 7.79 1833
A.楠竹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灌木林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据材料“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孔隙度越大,蓄水作用越强”,可知毛管孔隙度越大,蓄洪能力越强,反之亦然。据表可知,楠竹林毛管孔孔隙度最小,蓄洪能力最差,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021高二下·宁波期中)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0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海拔 C.水分 D.坡度
9.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高山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地草甸草原带
10.天山雪莲人工已栽培成功,人工创造的生长环境气候和土壤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答案】8.C
9.B
10.A
【知识点】成土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热量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水分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与等高线的关系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带谱越简单
影响雪线的因素 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8.图中显示天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潮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C项正确;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不如南坡优越,A错误;海拔、坡度不是影响自然带谱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答案为:C。
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在0℃以下,雪莲难以生长,所以是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B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所以气温低,并且有冰川融水渗入,土壤较为潮湿,故其生长环境是冷湿,A项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下·大理月考)环北极地区多年冻主分布广泛,其中54%的面积积为连续多年冻上,46%的面积为不连续以及呈稀疏岛状冻土。多年冻主通常合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S0C),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平均土壤储量和碳储量(即生态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面的碳元素的总量)。回答下面小题。
11.环北极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被分解
B.湿地退化,释放有机碳较多
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
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
12.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近年来,环北极冻土土壤有机碳分解速度呈加快趋势,将导致( )
A.苔原面积扩大 B.温室效应加剧
C.海底可燃冰合成加快 D.极端天气发生频率降低
【答案】11.A
12.D
13.B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有机碳是指沉积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元素,有机碳含量(TOC)是指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碳的重量,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机碳含量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有机质丰度的办法,是几十年来评价生油岩有机质丰度最主要的指标。
11.环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终年气温低,植被凋落物和地下死根不易分解,使得冻土层中的有机碳可以储存较长时间,故A选项正确。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相对而言湿地面积少,故B选项错误。结合题意,并未涉及环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知识,故C选项错误。该地多年冻士广泛,土壤呼吸作用弱,故D选项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厚,冻土层稳定,土壤呼吸作用弱,冻士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3.有机碳分解速度加快,会加剧北极地区变暖,海平面上升,苔原面积萎缩,故A选项错误;有机碳分解速度加快,会加剧北极地区变暖,温室效应加剧,故B选项正确;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加快,难以合成可燃冰,故C选项错误;温室气体从河湖中进入到大气中,北极地区持续变暖,极端风暴天气也会不断加剧,故D选项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2021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在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分布着一种土壤,人们描述它"插根筷子会发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土壤的命名依据是( )
A.土壤颜色 B.土壤质地
C.土壤剖面结构 D.土壤形成过程
(2)该类土壤( )
A.有机质含量极低 B.属于黏土质地
C.形成于冷湿环境 D.未受人类活动影响
(3)对该类土壤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
①养用结合 ②休耕(轮作 ③大水漫灌 ④掺熟石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插根筷子会发芽,说明土壤非常肥沃,是东北的黑土,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该类土壤形成于寒冷潮湿环境,多沼泽,C对。有机质含量高,A错。不属于粘土质地,B错。黑土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D错。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3)大水漫灌容易造成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③错。掺熟石灰是南方红壤酸性太强采取的措施,黑土是碱性土壤,④错。①②对。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成土因素及其作用: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1.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如:岩石风化物包括残积物,坡积物;风积物;河流冲积物;黄土状母质。
2.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举例)
3.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
4.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举例)
5.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
土壤是在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
15.亚高山草甸土发育在较平缓的高寒山地上,表层富含有机质。右图为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土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亚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是( )
①昼夜温差大 ②成土母质富含有机质 ③微生物分解作用慢 ④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降水 C.生物 D.地形
【答案】(1)D
(2)A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昼夜温差大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①错误;成土母质不含有机质,②错误;微生物分解作用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③正确;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可以积累有机质,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④正确。D正确。(2)土壤中的石块等无机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所以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A正确。
【点评】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地带的地形,大多是比较平缓的分水岭和平坦开阔的高原面。成土母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也有一些土壤形成于冰碛物。在天山北坡,还有黄土状母质的。气候特点是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一般都是正值,这是不同于高山草甸土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年降水量350~750毫米,无霜期不足90天。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组成以嵩草和多种草类为主,外观绚丽,而且还有灌木加入,越接近森林郁闭线,灌木种类和数量也越增多。这是亚高山草甸植被与高山草甸植被的重要区别。
16.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 缓坡
B.阳坡 陡坡
C.阴坡 陡坡
D.阴坡 缓坡
【答案】(1)C
(2)D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甲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坡度为35°的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坡度为10°的土壤含水量,A错误。甲图显示,坡度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总的储水能力应该降低,B错误。甲图显示,坡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越低,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甲图表明随坡度的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C正确。坡度越大,地表径流下渗越少,地表径流会增加,D错误。(2)乙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阴坡土壤水分含量比阳坡高。甲图表明,同一土层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土壤水分含量比坡度陡的地方高。D正确。
【点评】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50—80米,是世界上最大黄土覆盖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二、综合题
17.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
(2)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
【答案】(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垦殖等,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形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3)气候要素会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如温度变化会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喷发产生的尘埃可能会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这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某一要素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第(2)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植被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从而形成了目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气候要素中温度的变化会加快岩石的风化,降水会对地表进行冲刷;岩浆活动导致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尘埃会影响太阳辐射和气温。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教科书上一般是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指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而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18.(2020高三上·湖北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材料二
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
材料三 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
(1)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
(2)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
(3)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
(4)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凸肩区容重最低;坡间区土壤容重中等
(2)牧道坡度低,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牧道土壤容重大,土壤紧实,不利于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可以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
(3)牧道区表面坡度平缓、土壤紧实,使得流水难以侵蚀;凸肩区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可减小落差,降低流速
(4)同意 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自然生产力和载畜量,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不同意 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适中、坡度适宜,宜牧面积较广;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禁牧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坡面土壤侵蚀加剧;人口、经济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基础差,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牧道是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所以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而牧道下方凸肩区的坡度较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最好,土壤容重最小;则坡间区坡度中等,土壤容重中等。(2)从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可以看出,牧道坡度平缓,使坡面径流的流速减慢,而且牧道土壤牲畜长期踩踏,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土壤容重大,不利于坡面径流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而凸肩区坡度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容重小,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所以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3)据材料分析可知,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坡面径流难以侵蚀;而坡度最大的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流水侵蚀也较轻;而且凸肩区茂密的植被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加之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所以,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4)同意的理由: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而天然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等。
不同意的理由: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看:黄土高原丘陵区宜牧面积较广,禁牧会导致短期内经济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增大;人口、经济压力增大,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从生态环境效益角度看,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提高凸肩区植被覆盖率;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禁牧会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导致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等。
【点评】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19.(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连某高中研学小组到“枫叶之都—辽宁本溪”开展地理实践考察,研学小组在考察前利用网络了解本溪属温带季风气候。在实地考察后小组成员共同绘制了研学考察图。
(1)图中太子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环节。
(2)馆藏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其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代。
(3)本溪水洞地下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 地貌。
(4)每当秋季,关门山便成了层林尽染的七彩世界。图中枫树所属森林植被类型名称为 。
(5)图中枫树残叶可为土壤提供 ,并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答案】(1)地表径流
(2)中生
(3)喀斯特(或岩溶)
(4)(温带)落叶阔叶林
(5)有机质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喀斯特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太子河在地表流淌,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2)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其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3)读图可知,本溪水洞发育在石灰岩中,因此水洞地下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 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4)辽宁属温带季风气候,枫树叶片宽阔,秋季变红之后掉落,属温带落叶阔叶林。(5)有机质指的是土壤中生物的排泄物和残体等,图中枫树残叶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点评】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或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0.(2020高二上·西青期末)如图是我国某时刻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气压比同纬度海洋气压 (高、低),原因是 ,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季节是 。
(2)此时A地的风向为 。
(3)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B地天气系统名称是 ,气流垂直运动状况为 ,天气状况是 。
(4)如果此时从广州到北京的自然带变化属于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为基础。
【答案】(1)高;陆地比热小冬季降温导致空气收缩下沉,形成近地面高压系统;冬季
(2)西北风(偏北风)
(3)气旋;上升;阴雨
(4)纬度地带性;热量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低气压(气旋);季风环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气压比同纬度海洋气压高,原因是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剧烈,导致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系统,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季节是冬季。(2)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在梯度力作用下运动同时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此时A地的风向为西北风。(3)读图可知,B地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B地天气系统名称是气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出现阴雨天气。(4)从广州到北京,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自然带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
【点评】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气旋的垂直气流是上升的,多阴雨天气。夏秋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气旋的一种。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当某地被低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当某地被高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晴朗天气。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就是在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21.(2021高二上·滨海新期末)读世界某些要素分布图,完成问题。
(1)图例ab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其中影响a种植被分布在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由于此要素的差异,而导致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①洋流的性质是 。②处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利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在此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主要是 。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指的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异常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大气环流的变化。
南赤道附近的盛行风是 。若该风势力减弱,则会发生上图所示的海—气交换异常现象。此现象被称为 。请在图中字母A、B处添加箭头,表示气流可能的垂直运动状况,并说明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
(4)受此种异常现象影响,②处渔业生产将受何影响?并说明原因。
【答案】(1)草原;水分;从沿海到内陆
(2)暖流;此处为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3)东南信风;厄尔尼诺现象;A处箭头向下,B箭头向上,降水量减少
(4)渔业减产。温暖海水倒流,使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原来适应冷水环境的鱼群就会减少。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ab的分布范围可知,a为温带草原,b为热带草原,两者都为草原植被;其中a种植被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受其影响,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读图可知,图中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②处为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为此处盛行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充表层流走的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渔场。(3)南赤道附近盛行东南信风,若东南信风减弱,会导致秘鲁沿岸的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使太平洋东岸的B处形成上升气流(箭头向上),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的A处海水温度相对降低,形成下沉气流(箭头向下),降水减少。(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暖海水倒流,使②处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的东西延展,南北交替——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其次,自然环境的南北延展,东西交替——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最后,高山地区到山麓地区的自然环境会随着高度的发生变化而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2019湘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上·西青期末)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 )
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 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
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 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
(2021高一下·山西期末) 植被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各个地区自然植被分布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植被类型中,能够反映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河漫滩草甸
3.下列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
B.高温多雨的地区,土壤肥力高,植物茂盛
C.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水分差异导致的
D.自然植被遭破坏,就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
(2021高二下·商洛期末) 老秃顶子山位于辽宁省东部,主峰海拔1367.3m,四周群山起伏,冰缘地貌广泛分布,多石河、石海(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崩塌,巨大砾石就地大面积堆积而成)。土壤类型以棕壤和暗棕壤为典型代表,多由花岗岩残积母质体发育而成,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植被生长。下图为老秃顶子山地理位置和地形等高线(单位:m)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大面积发育石海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老秃顶子山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是( )
A.低矮灌丛、灌草丛—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低矮灌丛、灌草丛
C.针阔混交林—低矮灌丛、灌草丛—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低矮灌丛、灌草丛—针阔混交林
6.老秃顶子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土壤有机质分解慢 B.植物枯枝落叶量大
C.淋溶作用弱,有机质积累多 D.花岗岩中矿物质多
7.(2021高一下·长沙期中)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孔隙度越大,蓄水作用越强。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下列植被中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 )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吨公顷
总孔隙 毛管孔
针阔叶混交林 59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56 7.79 1833
A.楠竹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灌木林
(2021高二下·宁波期中)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0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海拔 C.水分 D.坡度
9.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高山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地草甸草原带
10.天山雪莲人工已栽培成功,人工创造的生长环境气候和土壤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2021高二下·大理月考)环北极地区多年冻主分布广泛,其中54%的面积积为连续多年冻上,46%的面积为不连续以及呈稀疏岛状冻土。多年冻主通常合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S0C),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平均土壤储量和碳储量(即生态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面的碳元素的总量)。回答下面小题。
11.环北极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被分解
B.湿地退化,释放有机碳较多
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
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
12.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近年来,环北极冻土土壤有机碳分解速度呈加快趋势,将导致( )
A.苔原面积扩大 B.温室效应加剧
C.海底可燃冰合成加快 D.极端天气发生频率降低
14.(2021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在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分布着一种土壤,人们描述它"插根筷子会发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土壤的命名依据是( )
A.土壤颜色 B.土壤质地
C.土壤剖面结构 D.土壤形成过程
(2)该类土壤( )
A.有机质含量极低 B.属于黏土质地
C.形成于冷湿环境 D.未受人类活动影响
(3)对该类土壤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
①养用结合 ②休耕(轮作 ③大水漫灌 ④掺熟石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亚高山草甸土发育在较平缓的高寒山地上,表层富含有机质。右图为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土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亚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是( )
①昼夜温差大 ②成土母质富含有机质 ③微生物分解作用慢 ④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降水 C.生物 D.地形
16.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 缓坡
B.阳坡 陡坡
C.阴坡 陡坡
D.阴坡 缓坡
二、综合题
17.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
(2)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
18.(2020高三上·湖北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材料二
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
材料三 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
(1)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
(2)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
(3)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
(4)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19.(2020高一上·大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连某高中研学小组到“枫叶之都—辽宁本溪”开展地理实践考察,研学小组在考察前利用网络了解本溪属温带季风气候。在实地考察后小组成员共同绘制了研学考察图。
(1)图中太子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环节。
(2)馆藏的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其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代。
(3)本溪水洞地下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 地貌。
(4)每当秋季,关门山便成了层林尽染的七彩世界。图中枫树所属森林植被类型名称为 。
(5)图中枫树残叶可为土壤提供 ,并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20.(2020高二上·西青期末)如图是我国某时刻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气压比同纬度海洋气压 (高、低),原因是 ,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季节是 。
(2)此时A地的风向为 。
(3)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B地天气系统名称是 ,气流垂直运动状况为 ,天气状况是 。
(4)如果此时从广州到北京的自然带变化属于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为基础。
21.(2021高二上·滨海新期末)读世界某些要素分布图,完成问题。
(1)图例ab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其中影响a种植被分布在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由于此要素的差异,而导致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①洋流的性质是 。②处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利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在此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主要是 。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指的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异常增暖和变冷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而影响到大气环流的变化。
南赤道附近的盛行风是 。若该风势力减弱,则会发生上图所示的海—气交换异常现象。此现象被称为 。请在图中字母A、B处添加箭头,表示气流可能的垂直运动状况,并说明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
(4)受此种异常现象影响,②处渔业生产将受何影响?并说明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甲地海拔低,位于福建武夷山山麓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B对。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A错。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的植被,C错。针阔混交林位于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D错。(2)在高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B对。成土母质粒度不影响有机质含量,A错。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趋于简单,C错。热量条件减弱,物质迁移的速度减慢,D错。
【点评】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提示: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便可以准确认识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自然带的成因可从分析气候的成因入手。同一自然带内部具有相似性,不同的自然带景观差异较大。
【答案】2.D
3.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
2.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所以该题选D。
3.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故A正确;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主要是由于水热条件好,实际上土壤肥力较低,故B错误;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光照差异导致的,故C错误;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答案】4.C
5.B
6.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4.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甲处为小型山间盆地;乙处位于山脊处;丙处位于老秃顶子山山顶附近,丁处位于山谷处,丙处海拔高、气温低,寒冻风化作用强,最可能形成石海,岩石崩解后容易在山谷处形成石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5.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辽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基带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再向高处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植物群落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低矮灌木丛、灌草丛,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老秃顶子山区海拔高,常年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缓慢,使有机质含量高,A正确;植物枯枝落叶量大、淋溶作用弱、花岗岩中矿物质多等不是老秃顶子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据材料“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孔隙度越大,蓄水作用越强”,可知毛管孔隙度越大,蓄洪能力越强,反之亦然。据表可知,楠竹林毛管孔孔隙度最小,蓄洪能力最差,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答案】8.C
9.B
10.A
【知识点】成土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热量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水分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与等高线的关系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带谱越简单
影响雪线的因素 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8.图中显示天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潮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C项正确;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不如南坡优越,A错误;海拔、坡度不是影响自然带谱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答案为:C。
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在0℃以下,雪莲难以生长,所以是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B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所以气温低,并且有冰川融水渗入,土壤较为潮湿,故其生长环境是冷湿,A项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A
12.D
13.B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有机碳是指沉积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元素,有机碳含量(TOC)是指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碳的重量,用百分数来表示。有机碳含量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有机质丰度的办法,是几十年来评价生油岩有机质丰度最主要的指标。
11.环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终年气温低,植被凋落物和地下死根不易分解,使得冻土层中的有机碳可以储存较长时间,故A选项正确。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相对而言湿地面积少,故B选项错误。结合题意,并未涉及环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知识,故C选项错误。该地多年冻士广泛,土壤呼吸作用弱,故D选项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厚,冻土层稳定,土壤呼吸作用弱,冻士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3.有机碳分解速度加快,会加剧北极地区变暖,海平面上升,苔原面积萎缩,故A选项错误;有机碳分解速度加快,会加剧北极地区变暖,温室效应加剧,故B选项正确;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加快,难以合成可燃冰,故C选项错误;温室气体从河湖中进入到大气中,北极地区持续变暖,极端风暴天气也会不断加剧,故D选项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4.【答案】(1)A
(2)C
(3)A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插根筷子会发芽,说明土壤非常肥沃,是东北的黑土,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该类土壤形成于寒冷潮湿环境,多沼泽,C对。有机质含量高,A错。不属于粘土质地,B错。黑土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D错。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3)大水漫灌容易造成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③错。掺熟石灰是南方红壤酸性太强采取的措施,黑土是碱性土壤,④错。①②对。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成土因素及其作用: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1.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如:岩石风化物包括残积物,坡积物;风积物;河流冲积物;黄土状母质。
2.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举例)
3.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
4.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举例)
5.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
土壤是在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
15.【答案】(1)D
(2)A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昼夜温差大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①错误;成土母质不含有机质,②错误;微生物分解作用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③正确;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可以积累有机质,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④正确。D正确。(2)土壤中的石块等无机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所以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A正确。
【点评】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地带的地形,大多是比较平缓的分水岭和平坦开阔的高原面。成土母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也有一些土壤形成于冰碛物。在天山北坡,还有黄土状母质的。气候特点是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一般都是正值,这是不同于高山草甸土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年降水量350~750毫米,无霜期不足90天。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组成以嵩草和多种草类为主,外观绚丽,而且还有灌木加入,越接近森林郁闭线,灌木种类和数量也越增多。这是亚高山草甸植被与高山草甸植被的重要区别。
16.【答案】(1)C
(2)D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甲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坡度为35°的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坡度为10°的土壤含水量,A错误。甲图显示,坡度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土壤总的储水能力应该降低,B错误。甲图显示,坡度越大,土壤水分含量越低,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甲图表明随坡度的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C正确。坡度越大,地表径流下渗越少,地表径流会增加,D错误。(2)乙图显示,在同一土层深度,阴坡土壤水分含量比阳坡高。甲图表明,同一土层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土壤水分含量比坡度陡的地方高。D正确。
【点评】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50—80米,是世界上最大黄土覆盖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17.【答案】(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垦殖等,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形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3)气候要素会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如温度变化会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喷发产生的尘埃可能会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这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某一要素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第(2)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植被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从而形成了目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气候要素中温度的变化会加快岩石的风化,降水会对地表进行冲刷;岩浆活动导致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尘埃会影响太阳辐射和气温。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教科书上一般是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指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而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18.【答案】(1)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凸肩区容重最低;坡间区土壤容重中等
(2)牧道坡度低,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牧道土壤容重大,土壤紧实,不利于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可以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
(3)牧道区表面坡度平缓、土壤紧实,使得流水难以侵蚀;凸肩区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可减小落差,降低流速
(4)同意 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自然生产力和载畜量,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不同意 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适中、坡度适宜,宜牧面积较广;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禁牧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坡面土壤侵蚀加剧;人口、经济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基础差,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牧道是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所以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而牧道下方凸肩区的坡度较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最好,土壤容重最小;则坡间区坡度中等,土壤容重中等。(2)从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可以看出,牧道坡度平缓,使坡面径流的流速减慢,而且牧道土壤牲畜长期踩踏,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土壤容重大,不利于坡面径流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而凸肩区坡度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容重小,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所以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3)据材料分析可知,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坡面径流难以侵蚀;而坡度最大的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流水侵蚀也较轻;而且凸肩区茂密的植被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加之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所以,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4)同意的理由: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而天然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等。
不同意的理由: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看:黄土高原丘陵区宜牧面积较广,禁牧会导致短期内经济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增大;人口、经济压力增大,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从生态环境效益角度看,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提高凸肩区植被覆盖率;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禁牧会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导致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等。
【点评】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19.【答案】(1)地表径流
(2)中生
(3)喀斯特(或岩溶)
(4)(温带)落叶阔叶林
(5)有机质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喀斯特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太子河在地表流淌,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2)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华龙鸟化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其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3)读图可知,本溪水洞发育在石灰岩中,因此水洞地下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 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4)辽宁属温带季风气候,枫树叶片宽阔,秋季变红之后掉落,属温带落叶阔叶林。(5)有机质指的是土壤中生物的排泄物和残体等,图中枫树残叶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点评】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或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使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20.【答案】(1)高;陆地比热小冬季降温导致空气收缩下沉,形成近地面高压系统;冬季
(2)西北风(偏北风)
(3)气旋;上升;阴雨
(4)纬度地带性;热量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低气压(气旋);季风环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气压比同纬度海洋气压高,原因是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剧烈,导致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系统,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季节是冬季。(2)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在梯度力作用下运动同时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此时A地的风向为西北风。(3)读图可知,B地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B地天气系统名称是气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出现阴雨天气。(4)从广州到北京,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自然带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
【点评】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气旋的垂直气流是上升的,多阴雨天气。夏秋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气旋的一种。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当某地被低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当某地被高气压控制时,常常出现晴朗天气。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就是在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21.【答案】(1)草原;水分;从沿海到内陆
(2)暖流;此处为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3)东南信风;厄尔尼诺现象;A处箭头向下,B箭头向上,降水量减少
(4)渔业减产。温暖海水倒流,使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原来适应冷水环境的鱼群就会减少。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ab的分布范围可知,a为温带草原,b为热带草原,两者都为草原植被;其中a种植被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受其影响,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呈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读图可知,图中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②处为南美洲西岸的秘鲁渔场,其形成的原因为此处盛行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底层海水上升补充表层流走的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渔场。(3)南赤道附近盛行东南信风,若东南信风减弱,会导致秘鲁沿岸的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使太平洋东岸的B处形成上升气流(箭头向上),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的A处海水温度相对降低,形成下沉气流(箭头向下),降水减少。(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暖海水倒流,使②处渔场附近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的东西延展,南北交替——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其次,自然环境的南北延展,东西交替——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最后,高山地区到山麓地区的自然环境会随着高度的发生变化而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