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并乐于用歌声表现《小动物唱歌》热烈、欢快的情绪,并喜欢参与不同形式的表现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法,进行歌曲的学唱。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扩展歌曲规模,能在教师引导下识读简单乐谱。
2.在老师的亲倒下,发现生活中的声音有强有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演唱。
(二)教学难点
1.歌曲尾声部分的音准。
2.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中的强弱记号,并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教学过程
动物叫声导入,揭示课题
【环节目标】:从模仿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1.1.模仿动物叫声。
问题: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叫声。
活动1.2.出示课件——动物图片和叫声。
问题:听动物叫声,猜动物。
(课件中出现猫、大象、老虎、鸟,生说出动物名称。)
活动1.3.学生按声音大小把动物分类。
问题:按动物声音大小分类。
出示强弱f
p
活动1.4.教师敲击鼓,体现强弱。
【环节目标】:用不同力度敲打乐器体现强弱。
教师用不同力度敲击鼓面,生回答强弱。
用手势表现强弱。
师敲鼓,生随鼓声强弱用手势表示
活动1.5.
生活中出现强弱的地方
问题:生活中或身体哪个部位可以发出强弱的声音。
二.歌曲学唱
【环节目标】:喜欢歌曲,唱会歌曲的旋律、歌词。
活动2.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及情绪?
【环节目标】:以聆听动物叫声入手,逐步到整体感知歌曲。
1.聆听前的问题:
①歌曲演唱的是什么内容?②情绪是怎样的?重点感受歌曲中的动物叫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后回答。
3.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活动2.2.学唱歌曲中小猫小狗的叫声
教师出示歌篇,教师清唱小猫小狗强音的叫声,学生清唱弱音的叫声。
可能出现的问题1:do的音高找不准。
解决方法:教师用钢琴弹出do学生模唱。
可能出现的问题2:f
p对比不明显。
解决方法:教师强调f
p演唱时要对比强烈。
2.交换演唱,生唱强音,师唱弱音。
体会出强弱对比。
活动2.3学唱歌曲,唱会歌词。
师唱歌词,生唱动物叫声。
(注意强弱对比)
2.师生交换演唱
可能出现的问题:“真快乐”的旋律从mi
re
re变化到mi
re
do
解决方法:唱谱子。
活动2.4完整演唱歌曲
明确演唱要求:
(1)准确接好前奏(2)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教师出示完整歌篇,学生随钢琴伴奏按要求完整演唱后评价。
学生起立,随教师钢琴伴奏完整巩固演唱歌曲。
活动2.5变速完整演唱歌曲
随教师钢琴伴奏慢速演唱歌曲。
教师加以指导后加快速度演唱歌曲。
活动2.6强弱记号交换演唱
强弱记号交换位置演唱。(学生深刻感知强弱记号)
活动2.7歌曲创编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互助创编歌词,并可以根据需要对歌曲进行强弱处理。
2.分组演唱。
三、歌曲表现
【环节目标】:乐于参与歌曲表现活动。
活动3.1.全班演唱
活动3.2.分组演唱
活动3.3.男女对唱
活动3.4.个别演唱
四、拓展歌曲
【环节意图】:为丰富歌曲表现力,解决时间矛盾,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过小动物开音乐会的热闹情景,加入尾声,加深情感体验。
活动4.1.教师演唱尾声。
活动4.2学生练习结束句——拓展
活动4.3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完整歌篇,学生演唱。
五、课堂小结
【环节目标】: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六、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
音乐课程评价应贯彻《课标》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本课评价主要是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有:参与活动的态度、演唱歌曲的正确性、歌曲的表演性。
等级
目标达成
正确掌握歌曲节奏的特点,节拍的变化,知道歌曲的背景,完整演唱歌曲。
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和情绪的特点,知道歌曲的背景,歌曲的结构,准确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熟练掌握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的背景,知道歌曲的结构,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的背景,知道歌曲的结构,感受音乐内容,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参与探究歌曲,感知音乐风格,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特点,认真感受音乐内容,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体验,发现探究,参与创编,感知音乐风格,自主表现音乐。
(二)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对教师的评价要看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怎样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兴趣和程度,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馈、学生参与态度、学生演唱能力教师反思其教学行为并及时调整。
评价项目
教师自评
听课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的实施
A
B
C
A
B
C
学生参与活动积极
A
B
C
A
B
C
教学基本功扎实
A
B
C
A
B
C
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
A
B
C
A
B
C
教学效果
A
B
C
A
B
C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设计比,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做支点,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作了充分的研究与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更加清楚明确。此教学设计的特点:本节课把教学过程比做阶梯的攀登,有目的的层层铺垫,引导学生拾阶而上,在学唱过程中由浅入深地使学生学会歌曲、理解歌曲,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在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运用多种形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自身专业、教学优势,根据课型的需要其语言、动作、教态具有亲和力,另外,本次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情、演唱、动作、发言等来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音乐,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