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
http://www.21cnjy.com/H/13/106/V20068.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0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2.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掌握老舍的有关常识,课外阅读其代表作《骆驼祥子》。
——识记并理解文中字词,体会北方方言的用词特点。
——学习并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一个地方或一个季节的景物,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体会并理解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表达。
——学习景物描写时,语言的准确和生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空间写景顺序。
——体会文章开头对比的妙用以及比喻拟人的效果。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7年北京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抗战爆发后,他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邀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新社会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为人民创作,热情的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老舍是一位多产的现实主义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写了23个剧本,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其代表作还有话剧《茶馆》《北京人》《龙须沟》,小说《四世同堂》。
2.《济南的冬天》背景资料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北国的济南冬天气候温和以及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文中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暖城暖山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及深情赞美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2.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为“总一分”式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温晴”这一特点,赞誉它是个“宝地”。.
第二部分(第2—5段):写温晴气候下的冬景。
3.谋篇布局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绘天绘地,绘山绘水,绘制了一幅完整的济南冬天的图画。全文写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壮”而着眼于“秀”。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所见的是山的秀美,水的碧绿,突出一个“暖”字,这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2)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和“怪事”,突出它“温晴”的特点,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正是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温晴”行文,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与“温晴”这一特点相联系,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着重从山、水两方面来突出这一特点。使济南的山、水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不管是绘山景,还是描水色,均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语言探究
(1)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写作上精心选词造句。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在文字表达上,有时是直接抒发感情。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
(2)重点语段剖析。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语段着重写山色的“秀气”,围绕“妙”字描绘雪后山景,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依空间顺序写来: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用“害羞”写雪的情态,“粉色”写其容颜,进一步点明了“妙”字。作者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还能动,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本来是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作者却用生花妙笔把它们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又如把夕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作者把雪后小山的绝妙景色描绘得细致而生动,给读者留下鲜明而美好的印象。
(3)词句品味鉴赏。本文多处写到雪,但各用不同的词来表现。如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因为树冠上全是雪,故用“顶”;山尖大,雪不是全部覆盖,这儿一点,那儿一点,故用“镶”;山坡上覆盖一层薄雪,故说“穿”;山腰上凸凹高低,高凸处才有点雪可见,所以说“露”。可见这些同义词都十分符合各自的特点,给人一种摇曳多姿的美感。另外,还有一个“卧”字,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又巧妙地照应了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真的有一字传神之效。
4.写法探究
(1)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描写中,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
(3)本文语言清新朴实,用词造句十分讲究,看似平常的字眼,在语言大师老舍的笔下,显出神奇的效果。
积累运用
1.给加点词注音。
着( )落 澄( )清 发髻( ) 贮( )蓄
水藻( ) 暖和( ) 镶( )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开头一段,作者通过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写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的“怪事”。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济南的冬天》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
4.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_______(A.沐浴着;B.对着;C.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_____(A.睡着;B.躺着;C.放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A.吹绿;B唤醒;C.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5.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 R暗喻 C借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面的吧。 ( )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6.试对“澄清”进行解释和造句。
(1)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必须澄清这件事的真相。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甲、乙两个句子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一些,为什么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1)绿是生命的颜色。(2)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3)你看邵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4)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都郁葱葱。(5)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6)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几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9.第一段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试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1.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想像,你认为第一段中“更美的山的肌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一段写景,是围绕哪个词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延伸阅读
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丏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
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
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历害哩!”
14.选文题目为“白马湖之冬”,但实际上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对“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是在什么时候?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白马湖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白马湖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这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三段中,作者把笔墨宕开,运用_________的手法,突现白马湖冬天的风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8.第四段中哪一句话交代了作者写白马湖的冬天不写其他景致而单写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不超过lO个字的语言概述白马湖多风的地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全文主要运用的___________笔法,勾勒了一幅幅乡间冬日的写意画。
21.文中结尾说:“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训练
(一)任选一题作文。
(1)那一次,我很______(快乐、内疚、受启发)
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要求:①先写出完整的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儿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从杯中飘出未……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与导解
1.zhuó chénɡ jì zhù zǎo huo xiānɡ
2.(1)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2)秀气: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3)卧: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山村和雪的神态。(4)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
3.(1)响晴的天气,周围的山雪后的山景澄清的水
(2)北平伦敦热带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运用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3)老舍舒庆春舍予现《骆驼样子》《茶馆》
4.C、A、B
5.(1)A (2)B (3)B
6.(1)清亮自从那里建了—个小厂,附近澄清的小河虢逐渐变得污浊不堪了。(2)弄清楚班长向老师澄清了这件事的真相,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了。解析:—词多义要联系语境判断基本义、引申义。
7.“甲句好,甲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地形特点,同时描写,抒情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意思相近即可)
8.(1)(3)(2)(5)(4)(6)
9.雪后的小山 山坡上的村庄
L0.按空间顺序写景。第一段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来写;第二段由城内写到城外。
11.描写了小山的情韵。
(2)“卧”字用来写村庄和雪,写出它们的状况、情态,活灵活现。
l2.指小山的秀气之美。
13.妙。
14.白马湖冬天的风。
15.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 一片荒野。
16.风多,风大。 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 风大: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期了,椽缝中却仍有透人。
17.对比 来势猛烈
18.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19.环湖皆山,北有空隙。
20.白描
21.厌恶动荡、嘈杂的城市面向往思念纯净美好客居他乡的情感。
22.(1)C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字音的识记能力。A项“暂时zhàn ”应为“zàn”,“情不自禁jìn”应为“jīn”;B项“辐射fǔ”应为“fú”,“得不偿失shǎnɡ”应为“chánɡ”;D项“勉强qiánɡ”应为“qiǎnɡ”,“称心如意chènɡ”应为“chèn”。
(2)B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识别与修改。A项错误为“不断”与“继续”重复;C项的错误为搭配不当,应把“比赛”改为“冠军”,与“获得”搭配;D项“能否”与“是”矛盾,应去掉“能否”。
(3)A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①⑤为宋代作家;
②③⑥为唐代作家;④为元代作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