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秋天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拼:拼读会认字3遍。
2.读:读课文3遍,读通课文。
3.写:根据笔顺,书空会写字3遍。
【教学目标】
1.运用“加一加”、“比一比”等方法,结合拼音、图片等正确认读“秋、气、树、叶、片、了”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通过观察比较,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通过与“字、词、句”的比较,认识自然段并数正确自然段;正确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准轻声。
3.借助句式“秋天来了,什么怎么样了”,初步感知秋天的特征,会背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6个生字,读准轻声。
2.认识2个偏旁,会写1个笔画与2个生字。
【教学难点】
1.认识自然段,数正确自然段。
2.初步感知秋天的特征,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
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请学生交流,出示图片。
师:“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秋天的风景。谁能根据拼音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秋天。请生读,再齐读。
师:“‘秋’这个字可是我们这节课要会认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引导识字方法:
1.“加一加”:“秋”由“禾”和“火”合成,表示谷物成熟。
2.组词:“秋天、秋千、秋风”。
师:“我们一起和‘秋天’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出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秋”时,通过识字方法的运用,为学生能自主认读生字做好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比较字词句,认识自然段。
1.观察比较,认识自然段。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谁能用它组词?谁能用它造句?”出示“秋”字并组词造句,引导学生发现字能组成词,词能组成句子。
师:“我们可以用汉字组成词语,用词语连成句子,那能用句子变成什么呢?”
生观察课文,引导发现开头有2个空格。
师:“我们的课文就是由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的最前面会有两格空格,观察一下,找到了吗?”
2.整体感知,数清自然段。
师:“下面老师来读这篇课文,请你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每个自然段最前面的空格处写上序号。”
(1)请生回答: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从“天气凉了”到“落下来”,第二自然段是从“天空”到“‘一’字”,第三自然段是“啊!秋天来了!”
(2)请生讲解是怎么标自然段的,教师借助投影示范规范标自然段。
(3)请学生修改后,开展自我评价:数对3个自然段,标对3个序号,得3★,依次递减。
师:“你会数自然段了吗?请你开展自我评价,在“课题”旁打上相应的★颗数。”学生评价--教师巡视--点评反馈。
设计意图:
学生第一次接触具有篇章结构的课文,第一次认识自然段,通过与字词句的比较,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明确自然段前面有2个空格。同样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规范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让学生细致的回答每一自然段的范围,并示范如何标自然段,养成良好的细节习惯。
探究二:识记生字词,读准轻声词。
1.朗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师:“刚刚老师读了一遍课文,请小朋友们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课文,并把会认字从课文里找出来,圈起来。”出示第一自然段,请生找出5个会认字。练习拼读--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
(1)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2)树、叶:
①出示各种树的图片和名字,请生认读。注意翘舌音。
②木字旁:比一比“木”字和木字旁,有什么不同?作偏旁时变“瘦”了。
③“叶”与口字旁:同①、②
(3)片:
①出示图片叶子,填空(一片)叶子。
②出示图片很多叶子,填空(一片片)叶子。
③结合生活:还可以用“一片”或“一片片”表示哪些事物?
(4)全班拼读生字卡片。
2.识记“了”字,读准轻声词。
师:“还有一个生字,它非常特别,你能发现它和其他几个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1)“了”没有四声调,朗读时要读得“又轻又短”。师范读,生跟读。
(2)出示带“了”的词语:“凉了、换了、来了”。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3)哪些词语也带“了”字?请生交流,关注轻声。
3.观察比较,学写会写字。
师:“‘了’字还有一个和它长得很像的朋友‘子’。请你观察一下,这两字的异同点。”出示田字格里的字。
(1)异:‘子’比‘了’多了一横;同:都有横撇和弯钩。
(2)认识新笔画“横撇”:师范写,生书空后练写横撇。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3)学写“了、子”:各有几画?笔顺怎样?写时最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观察——组织全班汇报——点评强调要点。
①“了”:2画,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②“子”:3画,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4)师田字格范写,边范写边再次强调要点,生集体书空。
(5)生练写,师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6)出示“评价标准”:
A.笔顺正确。B.位置定准。C.书写美观。
师:“请你对照标准,开展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写的字究竟能获得几颗星?每条1★,在“课题”旁打上相应的★颗数。”
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因此生字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学习。低段朗读的培养是每一堂课都在一点点潜移默化的,在第一课时中重点强调“了”的轻声,养成良好的语感。生字的书写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发现异同,引导学生养成书写前先观察仔细的良好习惯。
探究三:借句式说话,初步感知秋。
1.再读课文,读准第一段。
师:“写好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把它们放进第一自然段里读一读,注意轻声要‘又轻又短’。”引导轻声与停顿。
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机指导轻声。
2.圈画景色,感知秋变化。
师:“小朋友们看看第一自然段,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请把发生变化的事物圈出来。”生圈画,师巡视--指名交流--投影规范圈画--思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天气:夏天天气(炎热),你喜欢做什么?(游泳、吃冰激凌、吹空调);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还能做夏天喜欢做的事情吗?
(2)树叶:出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交流树木的变化。秋天来了,树叶(黄了),还会怎么样?(一片片落下来,落叶很多很多。)
(3)指名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凉了、黄了、一片片”等关键词语,再全部齐读。
3.练习说话,背诵第一段。
师:“秋天来了,除了天气、树木,还有什么事物会发生变化?请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1)出示句式:“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出示课文插图,请生模仿表达、积累运用,例如:“秋天来了,小草黄了/桂花香了/菊花开了”。
(2)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再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板书关键词,指导学生背诵。
(4)同桌互相背诵,请几对同桌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
学习常规的培养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为达圈画是否到位的目标,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引导学生清楚如何圈画。对秋天景色的感知时,通过与夏天进行对比,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深入感受“天气、树叶”的变化。同样,秋天来了还有什么发生变化,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插图,进行语言运用,也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环境、培养对自然的热情。
三、练习
1.读一读,记一记。(会读了,给☆涂上颜色)
秋天
天气
树木
树叶
叶子
纸片
凉了
黄了
来了
一片片
☆☆☆
2.给正确的读音画“√”。
秋(qiū
quī)
气(pì
qì)
树(shù
sù
)
了(lē
le
)
叶(yè
yuè)
片(piàn
piàng)
3.照样子,说一说。
例:一片叶子
一朵(
)
一只(
)
一片片叶子
一朵朵(
)
一只只(
)
设计意图:
针对第一课时会认字与会写字,“练习”板块围绕巩固生字词进行设计,对生字的音形义进行考核,检测学生最基础的字词是否掌握扎实。同时,难度由易到难,练习3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拓展补充。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围绕课题和课文第一自然段进行学习,学习了6个会认字,朗读方面进行“了”轻声的引导,书写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和“子”的异同点。学习自然段,初步感受秋景,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完成巩固练习,收获可真大啊!
五、作业
1.基础作业:
①《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口头扩词。
②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①选一篇简短的故事,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②通过调查、走进自然等,发现秋天来了,大自然的变化,可以用一句话记录下来,也可以用图画画下来。★★
设计意图:
“作业”的设计围绕课后题进行,从字词的巩固、课文的背诵到自然段的理解,一步步进行巩固训练。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通过挑战星级的形式,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板书设计】
秋天
天气
树叶
一片片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