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温故知新,积淀文言知识。
2、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写法,学习劝说技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PT)。历代君主要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是否成功,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劝谏的技巧。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战国时的齐威王就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敢于进谏的贤臣------邹忌,今天,让我们走进《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去感受一代贤臣、明君的风采吧。
二:初读课文,温故知新(PPT)首先,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一下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本文选自《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体史书,
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集,共
33篇,由汉(朝代)刘向(人名)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们的策略和言论,以记言为主。文章题目中
“讽”
的意思是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的规劝,“谏”的意思是规劝国君,尊长改正错误。
2.下列划线的字词,你掌握了吗?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孰视之:同“熟”
仔细
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
间(jiàn)进:间或、偶然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私,形容词做动词,偏爱)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4.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5.下列句子,你会翻译吗(再次检查预习效果)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4)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读准字音
昳
yì
窥kuī
间进jià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cháo
读出停顿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过渡:从刚才的交流学习看,大家对本课的字词掌握还较好,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上,接下来,我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下问题,来逐步理解文意: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一开始,邹忌向齐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PPT)明确:与徐公比美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3、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4、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结果如何?
交流,
归纳明确:
2.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
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①一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板书:一问)二问妾:吾孰与徐公美(板书提示:在“一问进一步追问:那么邹忌美吗?c、妻、妾、客的三答,都肯定了邹忌美于徐公,但邹忌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飘飘然,在第二天面见徐公后,进行了冷静的思考,“暮寝而思之”,那么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PPT)
明确:
一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板书:一思)
二思: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板书:二思)
三思: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板书:三思)
追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也就是说妻、妾、客的赞美之言,让邹忌发现自己受了蒙蔽。说:邹忌的“思”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正是有了“思”,才把邹忌比美(板书)的故事情节推动发展(板书):有了后文的“讽”,即邹忌讽谏(板书),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
4、
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结果如何?交流明确:
邹忌见到齐王,并没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说:齐王,你该怎么怎么做,而是以家庭琐事来喻国家大事,委婉进谏。具体在: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类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类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类比,通过三比(板书:三比),劝说齐王除弊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2)把家事同国事类比.
(3)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
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之后采取怎样应对措施?听了邹忌的分析,齐王反映如何?采取了什么措施?(PPT)明确:
①反映:王曰:“善”(很显然,齐王心悦诚服,接受了邹忌的建议。一个“善”字,可以说是课文内容最为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齐王纳谏(板书)。
②措施: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板书:三赏)③表现了齐王闻过则喜,有错就改,欣然纳谏的贤者形象。)齐王的赏赐政策颁布后,齐国都有了哪些变化,威王纳谏后的效果如何?(PPT)
明确: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板书:三变)
②效果:齐国内政修明,国威大振,很多诸侯国都前来朝拜。(板书:四国朝齐结局)
小结过渡: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但通过刚才的分析,发现它竟妙趣横生,这得益于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明确: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谏后齐国的三变。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四:分角色朗读,合作探究
1.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诵读指导:(PPT)
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
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发的深思,他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第二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节奏感很强,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交流明确: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有自知之明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兴利除弊、能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五:学以致用
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交流展示
启示:
A、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B、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采纳,提高建议效果。
D、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六:训练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同学要讲究公共卫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一代贤臣---邹忌睿智的讽谏,也近距离地感受了一个闻过则喜,欣然纳谏的明君---齐威王的风采,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