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小多少》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大小多少》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4 22: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大小多少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教学目标】
1.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背诵课文。
2.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牛、果、鸟”两个字。认识笔画“竖折折钩”
3.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自我评价等途径,采取“读、看、想、圈、演”等学习方法,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重点】
1.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背诵课文。
2.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三个生字。认识笔画“竖折折钩”
【教学难点】
了解量词的意思,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
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小多少》这课的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摘苹果。看看谁字词学得好,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大家有信心取胜吗?
提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先读生字,再读词语。多种方式朗读,师相机正音。
2.过渡:大家都会认读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再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
学习汉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检查复习时,为了避免简单、枯燥,创设了摘苹果的情境,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不断地复习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2、新授
探究一:趣味读文,熟读成诵。
1.朗读指导,读准变调。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你能在文中找出带有“一”的词语吗?用笔圈出来。
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中“一”的不同读音,再尝试自己读一读,然后出示数量词读一读,感受变调规律。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出示答案标红的课件。
一个大
一个小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边多
一边少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个苹果
一颗枣
一堆杏子
一个桃
师逐个词语领读——学生跟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2.反复诵读,体会节奏。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对读——小组赛读——拍手读。
提示:同桌合作读时,一人一句或者半句,读完交换。拍手读时,出示课件的分隔符,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3)表演读。
提示: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例如张开双臂和合拢双臂。也可以用手势比划动物:黄牛,小猫,鸭子和小鸟。
(4)挑战任务——我是记忆小能手。
用师生对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课文,最后全班一起试着背诵,教师可以用手势来提醒内容。
3.对照标准,自我评价。
出示“评价标准”: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同桌对读,读出节奏
C.熟读成诵,背出课文
师: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请你对照标准开展自我评价,能达到标准的各获得1★,在“课题”旁打上相应的★颗数。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感受“一”的变调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儿歌,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韵文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
探究二:观察字形,美观书写。
1.仔细观察,交流字形。
(1)强调书写习惯:一拳一寸一尺。
(2)引导学生观察这节课的三个生字宝宝都是什么结构?(独体字)
学生自主观察——点名学生汇报——点评强调要点。
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边范写边再次强调要点——带领一笔一笔练写——展示点评、自我修正。
提示:本课要写的生字,可以和熟字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田字旁写一些。如“果子”“水果”“小鸟”等。
3.对照标准,自我评价。
出示“评价标准”:
A.笔顺正确。B.位置定准。C.书写美观。
师:请你对照标准,开展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写的字究竟能获得几颗星?每条标准1★,在“课题”旁打上相应的★颗数。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探究三、认识量词,理解运用。
1.理解量词“只、个、头、堆、颗、群”。
(1)课件出示第1小节(插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
师:什么时候用“头”,什么时候用“只”?出示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头”的用法。再联系生活让学生用“只”举例子。
(2)课件出示第2节(插图)(方法如上)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一群鸭子、一只鸟)
师:什么时候用群?出示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群”的用法。
(3)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另外两幅图,和同桌合作猜一猜“堆”“颗”的用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班交流讨论——师相机点评
(4)区分“颗”与“棵”。师板书“颗”与“棵”
师:
一个苹果一颗枣,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颗”跟咱们以前学的哪个字比较像?
预设:一棵大树的“棵”
师:小脑袋瓜记忆力真好,一棵大树的“棵”是木字旁,而一颗枣的“颗”是页字旁。老师这儿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区分这两个“棵”“颗”。棵:一般指树木、植物类的,比如一棵树,颗:一般指小小的、颗粒状或者圆形的小东西,比如一颗纽扣。下面我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听课情况了,我来说数量词,你们告诉我是什么偏旁的量词。
例如:一棵树,一颗糖,一颗药,一颗星星,一颗黄豆。指名答。
师:认真听讲,并且学以致用,奖励你一颗星,打在课题旁边。
提示:常用量词“只、个、头”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在运用中理解,“群”可以让学生看图说,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量对比,知道很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同理,通过观察图片上的水果,说说哪一个是杏子,理解“堆”的意思。
2.教师小结,延伸拓展。
(1)师:在这些词语里“一”表示数,而“堆”表示数量的多少,这样的词叫做量词。
(2)拍手读课文。
(3)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这样的量词,比如我们的教师,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提示:一块黑板、一本本子、一盒粉笔、一张桌子……
(4)拓展学习《量词歌》。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全班齐读——拍手读。
设计意图:
教师图文结合展开趣味教学,另外还让学生练习说话,又通过创编儿歌的方式,把量词学习和生活运用、学生的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三、练习
1.大显身手。
2.看图填一填,记一记。
3.数一数,填一填。
设计意图: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量词的运用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小结
这节课采取“读、看、想、圈、演”等学习方法,了解量词的意思,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量词。收获可真大啊!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7课《大小多少》。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A.背诵课文,可以带上动作,也可以和伙伴一人一句对答。★
B.课后利用自己身边的事物编一编“大小多少”的儿歌,读给家人或者同学听。★★
设计意图:
背诵课文既能展示学习的成果,又能引发丰富的想象。创编儿歌活动可让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棵颗
竖折折钩
教学反思:
一个大,一个小。
一______,一______。
一边多,一边少。
一______,一______。
大小多少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