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
http://www.21cnjy.com/H/13/106/V20068.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0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5.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歌。
——梳理文章思路。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观沧海》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七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次北固山下》
王湾,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先天年间进士,官洛阳尉。往来吴、楚间,与綦毋潜友善。其诗流传不多。
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往来吴楚间”,所作诗也受到江南清丽山水的陶冶以及在开元初兴起的吴越俊秀诗风的影响,《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太原(今陕西省渭南县)人,诗人。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他的讽喻诗《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春(823年或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15种。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后经人辑人《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小令之最佳者”。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1)《观沧海》
这首抒情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竦峙,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2)《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卷,体现了诗人的豪气壮情。
首联描写江南胜景。颔联活画出一幅春江行舟图。颈联写舟行江上,即将天亮时的所见所感。尾联写旅途中的乡思之情。
(3)《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选取典型景物,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首联写春行的地点、行踪,总写所看到的天光水色。颔联从高处着笔,写早莺、春燕的动态。颈联从低处人手,写人们骑马游春的喜悦。尾联写湖东胜景,行而不足,流连忘返。
(4)《天净沙·秋思》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文章结构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天净沙·秋思》
3.谋篇布局
(1)《观沧海》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次北固山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恩,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l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 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3)《钱塘湖春行》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代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天净沙·秋思》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 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4.语言探究
《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诗人豪壮的情怀。
《钱塘湖春行》中描绘的西湖风光的景物有:“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
《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作者浓重的乡愁。
5.写法探究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设问)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对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对偶)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白沙堤( ) 竦峙( ) 碣( )石 萧瑟( ) 澹( )澹
2.解释加点的词。
(1)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按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有两句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作者借助大海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莺燕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香格里拉草原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白居易《钱塘湖行》中的诗句回答)
(5)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渡江上使人愁”,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种心境你还可以用哪种情景来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革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 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11.结合诗境,解释下列词语。
(1)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体现春景的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西湖早春的景物,主要着眼于湖边勃发的生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从飞鸟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严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
B.这是一首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自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意思是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渐欲”的“渐”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浅草”是初生不久,浅而不深的草。“才能”指仅仅能够。“没马蹄”三字,既写了草浅,也体现北宋时,西湖骑马游春的风俗。
二、延伸阅读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5.给加点字注音。
(1)羽扇纶巾( )(2)一樽还酹江月( )
16.解释加点词语。
(1)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的文学家。
18.描绘气势磅礴的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1)毕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诗是一首_________(体裁)诗。
22.这首诗描绘西湖美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杨万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4.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6.下面对《望天门山》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隔江而立、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断”“开”二字写出了江水浩大的气势和力量,“流”和“回”,二字写出了江水的回旋激荡。
D.“帆”和“日”两字字面虽不着色,但同样让人能联想到江面铺满红光,雪白的风帆在红目和江水映照下显得极其鲜艳夺目的景象。
D.第三句中的“出”字给动态事物赋予静态美,读来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写作训练
请在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人生的舞台上离不开全力以赴:哪怕是唱一首歌,踢一场球,答一张卷……无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将在全力以赴的过程中收获无与伦比的财富。
请以“全力以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一位母亲每天都让一年级的小女儿独自上学。
这一天,女儿出门不久,外面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母亲担心女儿害怕,追出家门。远远地看到每划过一道闪电,她的小女儿都把脸仰向天空。她奇怪地叫住女儿,回过头的小女儿竟是满脸灿烂:“妈妈,我刚刚又照了一张相!”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风雨,换一种角度看人生,世界将变得何等美妙!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写出真情实感,套写、抄袭的作文要扣分。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存600左右。
答案与导解
1.dī sǒnɡzhì jié sè dàn
2.(1)高高地挺立 (2)极点 (3)旅途 (4)向阳的树 (5)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3.(1)秋风萧瑟 (2)江春入旧年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枯藤老树昏鸦
4.(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表现了作者感觉到季节的变迁,时间的悄然流逝,暗含思乡之情。可以用察觉身边人或事不经意间的变化来表达这种心境。
6.D 解析:该项正确的停顿应是“明月/别枝/惊鹊”。
7.碣石。
8.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写。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0.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11.(1)向阳的树。(2)不够。
12.湖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13.早春时节,莺争先恐后飞上向阳枝头,跳跃鸣唱的热闹的景象。
14.C 解析:北宋——唐朝。
15.(1)guān (2)lèi
解析:“纶”不读“lún”,多音字要据文意思考读音。
16.(1)上凌天空。(2)“神游故国”的倒装,指神游于三国的战地。
17.苏轼 宋
18.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19.既有不安于现状的愤慨之情,又有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
解析:深入体会语句,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作者写作背景思考。
20.(1)到底(2)不一样的
21.七言绝句
22.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3.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24.凄凉或悲凉
25.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爱国情怀
26.D解析:给静态事物赋予动态美。
27.(1)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
景色,又与诗人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2)D
海水(动)
山岛(静)
草木(静)
洪波(动)
豪情横溢 胸襟博大
实景
观沧海
虚景
日月
星汉
(想象)
乡书
归雁
湖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行舟
(感)
(观)
(感)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乱花迷眼、草没马蹄
(细处分写)
春水初涨
水面低平
最爱湖东沙堤
(大处落笔)
(直抒胸臆)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情)
(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