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达标习题
一、选择题
1.“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 )
A.振幅
B.材料
C.频率
D.结构
3.“小关,上学去啦!”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如图所示,手机和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
dB变为40
dB,说明音叉( )
A.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B.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
C.1s内振动的次数变少D.振动1次所用的时间变短
5.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如图所示是蜜蜂和老牛的一段对话,下列对这段对话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7.很多成语中包含了声现象,例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窃窃私语;④余音绕梁;⑤引吭高歌,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8.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9.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0.在游览景区时,导游常用扩音器讲解名胜古迹。使用扩音器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1.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 )
A.音调相近
B.频率相近
C.音色相近
D.响度相近
二、填空题
12.由图可知,两个声音振动的频率 ,但振动的幅度 ,由此可以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13.某学校为了普及法律知识,举行了法律知识辩论赛,让学生在教室里面观看比赛,学生边看边讨论。一名同学说,我认为我们班参加比赛的小陈同学,不但声音大而且音质好,音质好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我们敲击琴键上不同的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 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不同.
15.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要尖细,是指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水牛的“哞哞”叫声和蚊子翅膀振动的“嗡嗡”声相比较, 的声音音调高, 的声音响度大。?
17.野外郊游时,我们喊远处的同学,若用手做成喇叭形或用纸卷成筒喊的效果更好,如图5所示。这是因为利用此法可以减少声音的 ,可以使声音的 大一些。?
三、实验探究题
18.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到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其好处是 。
(3)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最响
弱
刚听不见声音的距离/m
1.5
2.0
1.0
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C
7.D
8.B
9.C
10.B
11.C
12.相同 不同 幅度
13.音色
14.音调;响度
15.音色 音调 响度
16.蚊子 水牛
17.分散 响度
18.(1)机械闹钟
(2)方案B 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的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判断隔音效果
(3)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