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1854年,《南京条约》满十二年,英、法、美要求修改条约,但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英、法、美再次提出修改条约,再次遭到了拒绝。两次遭到拒绝的直接后果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伙同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英、法、美两次要求修改条约,但是都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英法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侵略了中国,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AC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2.《中英北京条约》第一款:“前于戊午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1860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似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对这一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是诚信友善的
B.掩盖了英国再次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
C.国际舆论支持清政府
D.《北京条约》签订是为维护中英的友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整个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真实目的是继续扩大中国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扩大侵略权益,而题干材料是站在英国立场上遗憾换约引发战争,这种说法掩盖了英国一味发动战争真实目的,所以B符合题意;A中清政府的诚信友善的对象不明,而且在这里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A;
题干中并未体现国际舆论支持清政府,所以C不符合题意;《北京条约》签订是为维护中英的友好不符合史实,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抢劫北京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860年,英国采取的行动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排除A项。在中国开始工厂是甲午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的权利,故排除C项。抢劫北京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犯下的罪行。故排除D项。故选B。
4.(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故选B。
5.(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充当帮凶,但没有直接出兵中国,BC排除;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再次攻陷清朝首都北京,D排除。故选A。
6.(2020年山东聊城)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B
【解析】考查点:《天津条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是“1871年”、“今长江”、“洋船往来”可知近代列强获得了在长江的航运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拥有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B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时列强势力还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A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都晚于《天津条约》,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CD错误。综上故选B。
7.(2020年浙江湖州)2019年10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榮(shèn)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日本侵华战争
【答案】B
【解答】依据“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可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故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8.(2020·四川宜宾八中初二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如示意图),其中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地区是
A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B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C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D
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A
B
C
D.D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其中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地区是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也即是图中的C处,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9.(2020年海南)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
D.南京大屠杀
【答案】A
【解析】根据“19世纪60年代初”、“远征行动”、“英法”等信息判断可知这次“行动”应该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与清王朝之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故选A;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镇压义和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南京大屠杀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故选A。
10.(2020年江苏宿迁)下图是清朝座皇家园林遗址,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考查点:火烧圆明园。解题思路: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圆。大伙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篇废墟,B符合题意;ACD项战争与“火烧圆明园”无关,排除。故选择B。
11.(2020年四川达州)抖音里有则趣闻,说咸丰皇帝死后向列祖列宗忏悔。他忏悔的内容应该是
A.虎门销烟致国门洞开,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
B.发匪势起失半壁江山,圆明园惨遭英法洗劫
C.甲午战败损失修,民族危机特空前
D.革命声中丢帝位,东洋手里失尊严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匪势起失半壁江山,圆明园惨遭英法洗劫”反映的史实是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咸丰皇帝,故B项符合题意;A项“虎门销烟致国门洞开,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
反映的史实是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当时在位的皇帝是道光皇帝,与题意不符;C项“甲午战败损失修,民族危机特空前”反映的史实是甲午中日战争,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光绪帝,与题意不符;D项“革命声中丢帝位,东洋手里失尊严”反映的史实是辛亥革命,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宣统帝,与题意不符。故选B。
12.(2020年青海)“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不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物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近代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19世纪中期以后”及相关信息可知,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的现象与两次鸦片战争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辟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便利了外国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因此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所以D项符合题意;A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B项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在1895年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
14.(2020·山东初三)与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答案】B
【解析】由“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路线”结合所学,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使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的废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5.“……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中的“战争”使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英国,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该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鸦片战争有关,排除;C项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排除;D项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排除。故选B。
二、材料题
16.(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坠落》书影
左图:《这一次我又挨打了—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书影
材料二、思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军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米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栏度来衡。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突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堕落的帝国”坠落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两次鸦片战争分别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4)对材料三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案】(1)英国、中国。清政府闭关锁国或清朝腐朽统治(或封建制度的落后)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或封建制度的落后)。(言之有理即可)
(3)鸦片战争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命:近代化(探索)。
(5)?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并结合所学可知,“沉迷的帝国”是指英国,“堕落的帝国”指中国;导致英中国堕落的根源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或清朝腐朽统治(或封建制度的落后)。
(2)据材料二“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据材料三“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可知,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近代化;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要实现近代化的基本前提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只有国家独立了,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历史使命。
17.(2021·北京大兴区·九年级期末)云实践——探寻“万园之园”的前世今生。
[探源?网络搜索]
材料一
康熙末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呈现兴盛景象。明末清初,大批造园能匠涌入北方,以其精湛技艺进行皇家园林的营造。同时,诸多造园理论书籍的问世,为清代大规模园林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康雍乾三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崇尚园林艺术与造园文化。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就了这座一代名园。
——摘编自姜贝《圆明园规划布局及其结构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圆明园修建的背景和条件。
[寻踪?研究探析]
材料二
圆明园是清代的一座“离宫型皇家园林”,既有轴线对称、规则整齐的宫殿式布局,也有原始粗犷、建筑疏朗的园林化风景布局。在清中期以后,一些大朝与大宴的典礼与活动,移至圆明园,圆明园实际上是一座园林紫禁城,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
——摘编自何瑜《清代圆明园与紫禁城关系考辨》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建筑特点。
[今世?浏览新闻]
材料三
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2007年,马首突然现身香港拍卖行图册。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并于2019年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划拨原属地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摘编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概括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
[展望?思考感悟]
材料四
马首回家后的存放位置让圆明园管理处犯了愁。在圆明园的最西部,露天存放着大量回归的条石、灰砖。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也存在保护不力的情况。同时,圆明园内现存的56处建筑遗址、21处叠石遗址、9处夯土遗址,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经常性的保护,就连人们熟知的大水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守卫圆明园》
(4)依据材料四,为圆明园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1)背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条件:江南地区的工匠来到北方;造园理论书籍提供了系统指导;统治者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任意两点即可)
(2)布局上兼有宫殿和园林的特色;功能上具有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
(3)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或火烧圆明园。原因:企业家的爱国行为;我国政府的努力;国家实力的提升。(任意两点即可)
(4)言之成理即可。如政府要完善保护设施,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康熙末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呈现兴盛景象”可知,圆明园修建的背景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据材料“明末清初,大批造园能匠涌入北方,以其精湛技艺进行皇家园林的营造”可知,圆明园修建的条件是江南地区的工匠来到北方;据材料“同时,诸多造园理论书籍的问世,为清代大规模园林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可知,造园理论书籍提供了系统指导;据材料“康雍乾三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崇尚园林艺术与造园文化”可知,统治者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就了这座一代名园。
(2)依据材料二“圆明园既有轴线对称、规则整齐的宫殿式布局,也有原始粗犷、建筑疏朗的园林化风景布局。在清中期以后,一些大朝与大宴的典礼与活动,移至圆明园,圆明园实际上是一座园林紫禁城,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概括可知,圆明园建筑特点是布局上兼有宫殿和园林的特色;功能上具有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或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这其中就包括圆明园马首铜像。据材料“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可知,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有企业家的爱国行为;我国政府的努力;国家实力的提升。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为圆明园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是政府要完善保护设施,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1854年,《南京条约》满十二年,英、法、美要求修改条约,但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英、法、美再次提出修改条约,再次遭到了拒绝。两次遭到拒绝的直接后果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伙同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2.《中英北京条约》第一款:“前于戊午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1860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似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对这一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是诚信友善的
B.掩盖了英国再次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
C.国际舆论支持清政府
D.《北京条约》签订是为维护中英的友好
3.《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抢劫北京城
4.(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6.(2020年山东聊城)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7.(2020年浙江湖州)2019年10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榮(shèn)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日本侵华战争
8.(2020·四川宜宾八中初二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如示意图),其中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地区是
A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B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C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D
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A
B
C
D.D
9.(2020年海南)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
D.南京大屠杀
10.(2020年江苏宿迁)下图是清朝座皇家园林遗址,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2020年四川达州)抖音里有则趣闻,说咸丰皇帝死后向列祖列宗忏悔。他忏悔的内容应该是
A.虎门销烟致国门洞开,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
B.发匪势起失半壁江山,圆明园惨遭英法洗劫
C.甲午战败损失修,民族危机特空前
D.革命声中丢帝位,东洋手里失尊严
12.(2020年青海)“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3.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物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近代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14.(2020·山东初三)与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5.“……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中的“战争”使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材料题
16.(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坠落》书影
左图:《这一次我又挨打了—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书影
材料二、思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军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米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栏度来衡。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突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堕落的帝国”坠落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两次鸦片战争分别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4)对材料三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17.(2021·北京大兴区·九年级期末)云实践——探寻“万园之园”的前世今生。
[探源?网络搜索]
材料一
康熙末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呈现兴盛景象。明末清初,大批造园能匠涌入北方,以其精湛技艺进行皇家园林的营造。同时,诸多造园理论书籍的问世,为清代大规模园林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康雍乾三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崇尚园林艺术与造园文化。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就了这座一代名园。
——摘编自姜贝《圆明园规划布局及其结构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圆明园修建的背景和条件。
[寻踪?研究探析]
材料二
圆明园是清代的一座“离宫型皇家园林”,既有轴线对称、规则整齐的宫殿式布局,也有原始粗犷、建筑疏朗的园林化风景布局。在清中期以后,一些大朝与大宴的典礼与活动,移至圆明园,圆明园实际上是一座园林紫禁城,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
——摘编自何瑜《清代圆明园与紫禁城关系考辨》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建筑特点。
[今世?浏览新闻]
材料三
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2007年,马首突然现身香港拍卖行图册。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并于2019年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划拨原属地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摘编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概括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
[展望?思考感悟]
材料四
马首回家后的存放位置让圆明园管理处犯了愁。在圆明园的最西部,露天存放着大量回归的条石、灰砖。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也存在保护不力的情况。同时,圆明园内现存的56处建筑遗址、21处叠石遗址、9处夯土遗址,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经常性的保护,就连人们熟知的大水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守卫圆明园》
(4)依据材料四,为圆明园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