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的条件
1.灭火:
2.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 氧气 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 氧化 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 可燃性 ;?
②可燃物与充足 氧气 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 着火点 。?
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的燃烧:
(1)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空 气
氧 气
现象
发出 明亮的火焰 ,有 黑烟 生成?
剧烈燃烧 ,放出 大量的热 ?
产物
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 ?
二氧化碳和水 ?
结论
在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3)微观解释:在同一时刻,一定的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 氧气的浓度 。?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 。?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产生:碳的不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2C+O22CO ;?
煤气泄漏;燃料气体的不充分燃烧。
(2)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使血液失去了 输氧 能力,过多将导致人体缺氧死亡。?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1)实验现象:刚开始时,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 安静地燃烧 ,片刻后瓶内氢气发生了 爆炸 。?
(2)解释。
【漫画助学】
家庭用电器着火时应先 切断电源 ,再用沾水棉被盖住或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提示:家庭用电器着火时,水能导电,如果用水来灭火,很容易造成灭火人员的间接触电或导致短路,正确的灭火方式是先切断电源,再用沾水的棉被盖住或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易错提醒】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如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漫画助学】
当携带火种的愤怒小鸟来袭,能引爆哪个空间?
①空间 ?
提示:爆炸的条件其实也就是有限空间内发生燃烧的条件,欲要满足燃烧的三要素,而物质要求既要有可燃物还要有助燃物。
探究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结合下图实验,探究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1.①②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 ①③ 对比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氧化铜 。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 。?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教材再开发】
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改进,试回答: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与图1相比,其优点是 反应在密闭空间进行,减少污染。欲使图2①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擦干表面水分 后对试管加热。?
【典例】(2020·成都中考)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变式训练】
(2020·长春中考)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③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① 。?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② 。?
(4)图四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B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1.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D)
2.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A)
A.气压
B.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与氧气接触
3.(2020·遵义中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A)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4.(2020·桂林中考)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使水分解
D.清除可燃物
5.某密封容器内盛有下列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B)
A.H2和N2
B.CO和空气
C.H2和CO
D.CO和CO2
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7.(2021·临沂期末)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C)
A.家庭厨房发现有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泄漏点
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8.(2020·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D)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9.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某同学对燃烧与灭火展开了探究,如图1所示:(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60
℃)
①实验过程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温度达到着火点 。?
②实验过程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可燃物没有与氧气接触 。?
③实验过程中大烧杯罩住的原因是 避免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消除五氧化二磷对环境的污染 。?
(2)火的燃烧为人类带来光和热量,如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10.(2020·甘孜州中考)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森林中不要随意使用明火 。?
1.(2020·衡阳中考)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2020·甘孜州中考)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2020·南充中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4.(2020·连云港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5.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B)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6.(2020·重庆中考)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O2SO2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B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7.(2020·河北中考)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40
℃及以上的热水、空气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
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且能隔绝氧气 。?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
PAGE
-
11
-第六单元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的条件
1.灭火:
2.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
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
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
;?
②可燃物与充足
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
。?
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的燃烧:
(1)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空 气
氧 气
现象
发出
,有
生成?
,放出
产物
结论
在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3)微观解释:在同一时刻,一定的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
。?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产生:碳的不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
煤气泄漏;燃料气体的不充分燃烧。
(2)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血液失去了
能力,过多将导致人体缺氧死亡。?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1)实验现象:刚开始时,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
,片刻后瓶内氢气发生了
。?
(2)解释。
【漫画助学】
家庭用电器着火时应先
,再用沾水棉被盖住或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易错提醒】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如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漫画助学】
当携带火种的愤怒小鸟来袭,能引爆哪个空间?
探究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结合下图实验,探究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1.①②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
对比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教材再开发】
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改进,试回答: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与图1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2①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对试管加热。?
【典例】(2020·成都中考)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变式训练】
(2020·长春中考)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眀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图四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1.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
)
2.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
)
A.气压
B.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与氧气接触
3.(2020·遵义中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4.(2020·桂林中考)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使水分解
D.清除可燃物
5.某密封容器内盛有下列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H2和N2
B.CO和空气
C.H2和CO
D.CO和CO2
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7.(2021·临沂期末)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家庭厨房发现有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泄漏点
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8.(2020·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9.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某同学对燃烧与灭火展开了探究,如图1所示:(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60
℃)
①实验过程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②实验过程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③实验过程中大烧杯罩住的原因是
。?
(2)火的燃烧为人类带来光和热量,如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2020·甘孜州中考)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
1.(2020·衡阳中考)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2020·甘孜州中考)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2020·南充中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4.(2020·连云港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5.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6.(2020·重庆中考)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7.(2020·河北中考)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
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收集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是
。?
PAGE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