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文。该课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童诗歌,同时也是一首融入了科谱知识的儿歌。课文以下雪天的雪地为背景,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及形象的比喻,生动活泼地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巧妙地利用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描述了它们的脚的形状特征。最后还运用了一个设问句来指出青蛙没来参加“画画”的原因,从而向学生暗示出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二、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设计以游戏导入,抓住了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识字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识字,小组合作,自己悟出识字方法,并交流识字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本课的设计还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逐句分析,从读中体会小画家们雪地作画的喜悦,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向往冬天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课文11个生字及“虫、目”这两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情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类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去背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特征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品悟到雪地画画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对冬天的自由往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字 、写字教学、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分析、感悟、背诵课文
六、教具准备: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游戏导入:上课开始,老师端出装有热水的盆子,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把手放进热水盆浸湿然后在黑板上做手印板画的游戏。
老师:小朋友们画的画可真漂亮,我们的小朋友呀,个个都可以当“小画家”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几位新朋友,它们呀都是小画家,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它们画的画可漂亮了。它们画画的地方很特别,小朋友请看(播放课件——雪地里的小画家首页)这是什么地方?(生回答)没错!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快乐朗读。通过示范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
2、同桌相互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相互学习和指正。
3、播放课件——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朗读,然后互相评论,互相学习,实现生生合作。
(三)、识字、写字教学
1、播放课件——生字新词。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2、小组讨论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汇报解决的办法。
4、老师小结出小朋友解决生字词的办法,并让小朋友们学会运用这些办法解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生字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并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5、播放课件——生字新词,按下“拼音”两个字,去掉拼音,通过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6、播放课件——生字新词,按下“用、几、鱼”三个生字,出现生字教学动画。进行生字教学。
7、播放课件——练习测试里面的组词,对生字进行巩固。
(四)、读中悟情,背诵课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找出全文一共有多少句。
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老师指导朗读。
①、学习第一、二句:
A、播放课件——品读课文。齐读第一、二句,提示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引导学生读出激动、喜悦、快乐的心情。
B、注意第二句中是怎样形容那些小画家的,用了一个什么词?(一群)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感悟课文,并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一群”的意思。
②、学习第三句(教学重、难点)
A、老师:齐读第三句,找出雪地里来的小画家分别都有谁?
[设计意图]:带问题阅读,明确阅读目标。
B、老师:找到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了吗?它们分别是谁?它们都画了些什么?(生分别回答各问题)
C、老师:咦!老师现在就有一个疑问了,小鸡画竹叶,小鸡画的真的是竹叶吗?有哪位小朋友能为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呢?(引导学生回答,那些竹叶其实是小鸡的脚印,以些类推,梅花、枫叶、月牙也分别是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出小动物踩出脚印的全过程。)
讲解“小鸡画竹叶”时,播放课件——品读课文,然后按下“小鸡画竹叶”这句话,就会出现小鸡脚印和竹叶的对比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些类推,按下“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三句话时,也会出现对应的对比图。
D、播放课件——练习测试里面的连线。 老师:大家都知道了那些画是小动物的脚印,现在谁上来认一认这些脚印都是谁的?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月牙、枫叶、梅花”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距离,这个环节的设计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把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联系起来。
③、学习第四句:
在上一句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是用脚在雪地里踩出来的,画得又快又好。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
④、学习第五、六句(冬眠是教学重点)
A、老师:小狗说,今天它一个最好的朋友没来,它呀,从不在雪地里画画,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他为什么不来?现在小朋友们自由朗读最后两句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生读后回答)
B、老师:青蛙睡着了,是不是和我们平时睡觉那样第二天就会醒来呢?播放课件——品读课文,按下“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句话,出现青蛙冬眠图。(引出冬眠,老师向学生解释冬眠与睡觉的不同。)
3、播放课件——品读课文,按下“拼音”两个字,去掉拼音。通过学生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4、播放课件——练习测试里面的填空。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知识拓展
1、播放课件——拓展延伸。出示第一个小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要冬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课件出示一些需要冬眠的动物图片。
2、播放课件——拓展延伸。出示第二个小问题:展开想象,还会有谁在雪地里画画呢?他们都在画什么呢?学习课文中的样子也来说说吧。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1、播放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再次感受课文。
2、播放课件——背诵课文。边看课件,根据情景背诵课文。
3、自己尝试背诵课文。
(七)、课堂总结:
1、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作业;按课文的形式来写一写,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又会画出些什么作品?
(八)、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