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评挑战卷(二)(第二单元)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0·营口中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数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考虑,下列哪一种物质和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
类别
(D)
A.氧气
B.五氧化二磷
C.氯酸钾
D.焊锡(锡铅合金)
3.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C)
A.Mg
B.Zn
C.Cl
D.Ag
4.(2021·威海质检)如图,我们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和推论中正确的是
(B)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试管b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7.为了发展新能源,不少国家都建有以铀(U)为核燃料的核电站。已知一种铀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下列关于该铀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是
(C)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8
B.相对原子质量为92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D.原子核外电子共带有238个单位负电荷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9.(2020·威海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0.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C)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1.“5”网不胜,“G”网开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开启了万物互联新时代,国内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镓元素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镓的元素符号为Ga
D.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12.(2020·德阳中考改编)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积极探索原子内部结构,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徐寿为大量化学元素创造汉语名称……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开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之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固态水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C.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甲烷(CH4)由碳、氢元素组成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②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③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④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⑤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⑥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4.(2021·胶州质检)根据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15.(2020·黑龙江中考)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6.(6分)(2021·长春质检)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
(2)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 和 氯离子 构成的;?
(3)铜是由 铜原子 直接构成的;?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5)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二氧化碳分子 。?
17.(6分)(2020·天津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 氢分子 (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如图1所示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3)根据如图2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2中粒子共表示 4 种元素(填数字)。?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E (填序号)。?
(4)如图3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gO
Hg+O2 。?
18.(14分)(2021·青岛质检)小明同学去北九水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向泉水中加入 肥皂水 判断泉水是硬水。?
(2)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蒸馏 。发生化学变化的操作是 加明矾和加消毒剂 。?
(3)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D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4)过滤操作用到玻璃棒作用是 引流 ,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19.(12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b表示的是 分子 (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8 ,其离子符号是 Cl- 。?
②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一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该氯原子的中子数为 20 。?
(3)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质子数 不同。?
20.(12分)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元素符号 O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0.97 。?
(2)氟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画出氖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4)若X2+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是 Mg2+ (填粒子符号)。?
(5)乙、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 电子层 数。?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8分)(2021·滨州质检)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操作图,试回答:
(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是a
烧杯 ,b 漏斗 ,c 铁架台 。?
(2)该图中存在的两处错误是:①
未用玻璃棒引流 ,② 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
(3)如果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① 滤纸破损 ,②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液面边缘高于滤纸边缘等,答案合理即可) 。?
22.(12分)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1)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如图2所示。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①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 B 处(填“A”或“B”)溶液变为红色;图2实验中可观察 ab (填“ab”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②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慢 (填“快”或“慢”)。?
(2)利用图3装置探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已知:白磷40
℃以上可燃烧,红磷在240
℃以上可燃烧)。图4是用传感器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的曲线。步骤1: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步骤2:冷却至室温,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引燃白磷,一段时间后熄灭,冷却至室温。
①在步骤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
P2O5 ;?
②图4中表示红磷燃烧的是 BC (填“AB”、“BC”、“CD”或“DE”);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 白磷 (填“红磷”或“白磷”)效果会更好。?
PAGE
-
6
-单元测评挑战卷(二)(第二单元)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0·营口中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数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考虑,下列哪一种物质和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
类别
(
)
A.氧气
B.五氧化二磷
C.氯酸钾
D.焊锡(锡铅合金)
3.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Mg
B.Zn
C.Cl
D.Ag
4.(2021·威海质检)如图,我们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和推论中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试管b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7.为了发展新能源,不少国家都建有以铀(U)为核燃料的核电站。已知一种铀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下列关于该铀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是
(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8
B.相对原子质量为92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D.原子核外电子共带有238个单位负电荷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9.(2020·威海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0.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1.“5”网不胜,“G”网开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开启了万物互联新时代,国内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镓元素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镓的元素符号为Ga
D.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12.(2020·德阳中考改编)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积极探索原子内部结构,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徐寿为大量化学元素创造汉语名称……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开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之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固态水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C.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甲烷(CH4)由碳、氢元素组成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②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③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④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⑤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⑥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4.(2021·胶州质检)根据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15.(2020·黑龙江中考)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6.(6分)(2021·长春质检)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水是由
构成的;?
(2)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3)铜是由
直接构成的;?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5)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17.(6分)(2020·天津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
(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如图1所示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3)根据如图2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2中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填数字)。?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填序号)。?
(4)如图3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8.(14分)(2021·青岛质检)小明同学去北九水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向泉水中加入
判断泉水是硬水。?
(2)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发生化学变化的操作是
。?
(3)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4)过滤操作用到玻璃棒作用是
,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19.(12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b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其离子符号是
。?
②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一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该氯原子的中子数为
。?
(3)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
20.(12分)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元素符号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氟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画出氖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4)若X2+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是
(填粒子符号)。?
(5)乙、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
数。?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8分)(2021·滨州质检)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操作图,试回答:
(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是a
,b
,c
。?
(2)该图中存在的两处错误是:①
,②
。?
(3)如果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①
,②
。?
22.(12分)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1)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如图2所示。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①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
处(填“A”或“B”)溶液变为红色;图2实验中可观察
(填“ab”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②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
(2)利用图3装置探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已知:白磷40
℃以上可燃烧,红磷在240
℃以上可燃烧)。图4是用传感器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的曲线。步骤1: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步骤2:冷却至室温,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引燃白磷,一段时间后熄灭,冷却至室温。
①在步骤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图4中表示红磷燃烧的是
(填“AB”、“BC”、“CD”或“DE”);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
(填“红磷”或“白磷”)效果会更好。?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