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物理同步作业】13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九上物理同步作业】13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5 04:49:0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九上物理培优辅导同步作业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
1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_______    构成的。人们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
原子
10-10
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一块铁锉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分子非常小,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C
知识点
2 分子热运动
3.如图13-1-1所示,将图甲中两集气瓶间的玻璃板抽去,会发现红棕色二氧化氮颜色变    ,无色的空气将变成
  
 ;图乙中,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线在30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图丙中,五年后金块和铅块彼此渗入对方。
图13-1-1

红棕色
上述实验表明:不同物质在互相 
  时彼此进入________    的现象,叫做扩散。    态、    态、    态物质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____________
   
   ,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    。?
图13-1-1
接触
对方



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4.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各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13-1-2所示的现象。
图13-1-2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杯。?
(2)该实验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做分子的     。?
图13-1-2

温度
温度
热运动
[解析]
同时滴入碳素墨水,几分钟后,温度高的水杯里墨水扩散得快,温度低的水杯里墨水扩散得慢,所以盛有热水的是乙杯。
5.[2020·宜昌]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清晨湖面上雾气腾腾
B.百花绽放时花香四溢
C.汽车驶过后尘土飞扬
D.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
B
知识点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6.如图13-1-3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柱压紧,两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
图13-1-3

7.如图13-1-4甲所示,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帽将针管的管口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如图乙所示,清晨草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事实说明
 ?
 。?
图13-1-4
斥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结构
8.如图13-1-5所示是形象地描述物质存在形态的模型,则:
(1)图甲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很小,作用力很    ,分子排列    ;宏观上有固定的形状和    ,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流动性。?
图13-1-5


紧密
体积
不具有
(2)图乙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比图甲的    ,比图丙的    ,分子位置不固定;宏观上    固定的体积,    固定形状,
    流动性。?
图13-1-5





具有
(3)图丙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      ,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
    固定的体积,    固定形状,    流动性。
图13-1-5

几乎为零


具有
9.[2019·盐城]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有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C
10.[2019·绵阳]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13-1-6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间斥力的大小
(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图13-1-6
D
[解析]
由图象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增大,故D正确。
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某同学通过如图13-1-7所示实验得到的对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
图13-1-7
A.实验甲:蔗糖颗粒溶解在水中后不见了,说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实验乙:黄豆与芝麻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C.实验丙:将红墨水小心滴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实验丁:抽去玻璃板,过一会儿两集气瓶内都为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蔗糖颗粒溶解在水中后不见了,是因为细小的蔗糖颗粒分散在水中,并不能说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黄豆与芝麻是宏观物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将红墨水小心滴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实验不是对比实验,无法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C错误;将玻璃板抽去,过一会儿两集气瓶内都为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12.[2019·娄底]
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C
[解析]
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分子运动加剧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结剂中的甲醛也会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故B正确。用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故C错误。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13.[2020·山西]
新冠疫情期间,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用高速摄像机拍下了打喷嚏的过程。如图13-1-8所示,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
m,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小明认为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图13-1-8
不正确
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
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
14.木工师傅用木胶粘木制构件,当木胶变干(凝固)才粘牢,这是因为液体变成固体后,分子间距离    ,而分子间引力    。?
减小
增大
考|题|展|示
15.[2020·柳州改编]
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量、等温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别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红墨水,记录整杯水变红所用的时间。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红墨水扩散快慢是否
(  )
A.与墨水滴的大小有关
 
B.与烧杯的容积有关
C.与滴墨水的位置有关
 
D.与水的温度有关
C
16.[2020·益阳]
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流速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
1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人们通常以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一块铁锉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分子非常小,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知识点
2 分子热运动
3.如图13-1-1所示,将图甲中两集气瓶间的玻璃板抽去,会发现红棕色二氧化氮颜色变    ,无色的空气将变成    ;图乙中,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线在30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图丙中,五年后金块和铅块彼此渗入对方。上述实验表明:不同物质在互相    时彼此进入    的现象,叫做扩散。    态、    态、    态物质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           ,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    。?
图13-1-1
4.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各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13-1-2所示的现象。
图13-1-2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杯。?
(2)该实验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做分子的      。?
5.[2020·宜昌]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清晨湖面上雾气腾腾
B.百花绽放时花香四溢
C.汽车驶过后尘土飞扬
D.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
知识点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6.如图13-1-3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柱压紧,两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
图13-1-3
7.如图13-1-4甲所示,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帽将针管的管口封住,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如图乙所示,清晨草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事实说明 ? 。?
图13-1-4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结构
8.如图13-1-5所示是形象地描述物质存在形态的模型,则:
图13-1-5
(1)图甲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很小,作用力很    ,分子排列     ;宏观上有固定的形状和    ,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流动性。?
(2)图乙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比图甲的    ,比图丙的    ,分子位置不固定;宏观上    固定的体积,    固定形状,    流动性。?
(3)图丙描述的是    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其特点是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     ,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    固定的体积,    固定形状,    流动性。?
9.[2019·盐城]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有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10.[2019·绵阳]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13-1-6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间斥力的大小
(  )
图13-1-6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某同学通过如图13-1-7所示实验得到的对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
图13-1-7
A.实验甲:蔗糖颗粒溶解在水中后不见了,说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实验乙:黄豆与芝麻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C.实验丙:将红墨水小心滴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实验丁:抽去玻璃板,过一会儿两集气瓶内都为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2019·娄底]
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13.[2020·山西]
新冠疫情期间,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用高速摄像机拍下了打喷嚏的过程。如图13-1-8所示,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
m,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小明认为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你判断的依据是 ? 。?
图13-1-8
14.木工师傅用木胶粘木制构件,当木胶变干(凝固)才粘牢,这是因为液体变成固体后,分子间距离    ,而分子间引力    。?
考|题|展|示
15.[2020·柳州改编]
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量、等温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别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红墨水,记录整杯水变红所用的时间。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红墨水扩散快慢是否
(  )
A.与墨水滴的大小有关
 
B.与烧杯的容积有关
C.与滴墨水的位置有关
 
D.与水的温度有关
16.[2020·益阳]
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流速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教师详解详析
1.分子 原子 10-10
m 2.C
3.淡 红棕色 接触 对方 气 液 固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4.(1)乙 (2)温度 温度 热运动 
[解析]
同时滴入碳素墨水,几分钟后,温度高的水杯里墨水扩散得快,温度低的水杯里墨水扩散得慢,所以盛有热水的是乙杯。
5.B 6.引7.斥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8.(1)固 大 紧密 体积 不具有
(2)液 大 小 有 无 具有
(3)气 几乎为零 无 无 具有
9.C
10.D [解析]
由图象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增大,故D正确。
11.D [解析]
蔗糖颗粒溶解在水中后不见了,是因为细小的蔗糖颗粒分散在水中,并不能说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黄豆与芝麻是宏观物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将红墨水小心滴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实验不是对比实验,无法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C错误;将玻璃板抽去,过一会儿两集气瓶内都为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12.C [解析]
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分子运动加剧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结剂中的甲醛也会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故B正确。用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故C错误。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13.不正确 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
14.减小 增大 
15.C 16.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