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物理同步作业】13章章末复习(一)(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九上物理同步作业】13章章末复习(一)(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5 06:51:49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九上物理培优辅导同步作业
章末复习(一)
核心要点突破
教材知识纵横
教材图片解读
重点实验再现
中考真题链接
第十三章 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     的现象。
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又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进入对方
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
3.分子动理论: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②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③分子之间存在    和    。?
分子
原子
热运动
引力
斥力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分子
  
 的总和。内能具有普遍性,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和     。?
动能
势能
做功
热传递
3.做功与物体内能的改变: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4.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热量,用符号
    来表示,其单位是    。?
增大
减小
能量
Q
焦耳(J)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
(或放出)的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
2.单位:        ,符号是    。?
热量
乘积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3.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
    和    有关。?
4.热量的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Q吸=  
 ;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Q放=    。?
5.水的比热容:     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
 ?
 

状态
种类
cm(t-t0)
cm(t0-t)
4.2×103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一、固、液、气三态特性对比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
距离
分子间
作用力
有无固
定形状
有无固
定体积
固态
很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很小


二、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项目
内能
机械能
含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统称
研究
对象
 微观世界的所有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项目
内能
机械能
决定
因素
 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
 与整个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相对高度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
补充
说明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三、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量
温度
热量
内能


定义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理量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别
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只能说“是”“降低”或“升高”
 只能说“放出”或“吸收”
 只能说“有”“具有”“改变”“增加”或“减少”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但物体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即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但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发生改变
命题点1 气体扩散实验
如图13-F-1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下方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上方的瓶子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抽掉玻璃
板后,两个瓶子中的气体将混合在一起,最
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说明气体的
分子在? 
。?
图13-F-1
不停地做热运动
命题点2 分子引力实验
如图13-F-2所示,将截面磨光的两铅柱对接并紧压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这个现
象说明 
。?
图13-F-2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命题点3 外界对物体做功
如图13-F-3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观察到筒内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的。这一过程中将
活塞的    能转化为空气的    能。?
图13-F-3
做功
内能
机械

命题点4 物体对外界做功
(1)如图13-F-4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用力打气,压缩瓶内气体,气体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向瓶中继续打气,气体膨胀对外
    ,将塞子顶起,伴随的能
量转化是气体的部分内能转化为
塞子的    。?
图13-F-4
增大
做功
机械能
(2)塞子跳起时,会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    形成小水滴。?
图13-F-4
减小
液化
命题点5 比热容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物质
比热容c/[J·(kg·℃)-1]

4.2×103

0.88×103
酒精
2.4×103
干泥土
约0.84×103
煤油
2.1×103
铁、钢
0.46×103

2.1×103

0.39×103
色拉油
1.97×103
水银
0.14×103
沙石
约0.92×103

0.13×103
分析上表可知:
(1)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大”或“小”)。?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所处的    有关。?

不同
状态
命题点6 比热容的应用
如图13-F-5所示,当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与沙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其温度变化    ,因此海边相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小。?
图13-F-5
较小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实验方案: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①方案一: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即       ,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能力越强)?
②方案二:使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
      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温度变化越小,吸热能力越强)?
加热时间长短
升高的温度
(2)实验装置:如图13-F-6所示是该实验的部分器材。为了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为了测量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为了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
图13-F-6
天平
温度计
停表
(3)实验方法: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有      法和    法。?
(4)进行实验: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食用油,记录水和食用油分别上升5
℃、10
℃、15
℃所需的时间,比较二者的吸热能力。
(5)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
控制变量
转换
不同
(6)评估交流
①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热源对物质进行加热的目的:
 
。?
②温度计在使用时,应当使它的玻璃泡    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要接触容器底部和侧壁。?
③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要减少加热的时间,可采取的做法是 
。?
保证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浸没
减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类型一 分子热运动
1.[2020·绵阳]
如图13-F-7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
(  )
A.有间隙
B.没有间隙
C.存在斥力
D.存在引力
 图13-F-7
C
2.[2020·仙桃]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
3.[2020·大连]
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选填“引力”或“斥力”)。?
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类型二 内能
4.[2020·无锡]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
℃的冰块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
5.[2020·苏州]
如图13-F-8所示,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图13-F-8
B
6.[2020·广安]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在相同温度下,1
kg的水比1
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增大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C
[解析]
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A错误;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B错误;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正确;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错误。
7.[2020·盐城]
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
℃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
℃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13-F-9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3-F-9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400
s时,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40
℃,所以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故A正确;400
s内,热水温度由70
℃下降到40
℃,下降30
℃,冷水由30
℃上升到40
℃,上升10
℃,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故B正确;实验中不可避免有热量损失,所以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因存在热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又知热水的温度变化Δt大,热水和冷水的比热容相同,由公式Q=cmΔt可知,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故D正确。
8.[2020·吉林]
如图13-F-10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用手握住烧瓶的外壁,会看到液柱向左移动,这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对液柱做功,将    能转化为机械能,此时瓶中空气的密度    。?
图13-F-10

变小
?类型三 比热容
9.[2020·郴州]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做冷却剂
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
C
[解析]
根据Q吸=cmΔt,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等,
Δt甲>Δt乙,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误。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根据Q放=cmΔt,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所以甲液体放出的热量小于乙液体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说明乙液体的吸热本领强,用乙液体做冷却剂更合适,故C正确。
比热容跟物质的熔点没有关系,根据比热容关系不能判断熔点高低,故D错误。
10.[2020·济南]
如图13-F-11所示是2020年3月23日~25日济南和青岛两地的气象信息。由图可知: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城市济南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石具有不同的
(  )
A.温度
B.比热容
C.内能
D.热量
图13-F-11
B
11.[2020·荆门]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液
C
12.[2020·连云港]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质量为10
kg的水温度升高
20
℃所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比热容较大
8.4×105
13.[2020·济宁改编]
标准大气压下,将刚烧开的2
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
℃,则热水的质量为
   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     J。?
2
4.2×105
14.[2020·天水]
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的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13-F-12A所示。
图13-F-12
(1)图B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    液体升温更高;
    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均选填“甲”或“乙”)?
图13-F-12
39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
℃和35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图13-F-12
3∶2
15.[2020·宁夏]
宁夏中卫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当地特产压砂瓜,被称为“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如图13-F-13所示。每到种植季节,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这样可以利用砂石有效蓄水和保温,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所给信息,利用比热容知识分析:为什么瓜农在土壤上覆盖砂石后,
能起到保温作用?
图13-F-13
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砂石可以有效蓄水,到了夜间,在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下降得慢,从而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
16.[2020·呼和浩特]
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有200
kg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求:
(1)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10
℃,水吸收的热量。
(2)天气原因,水箱内200
kg的水,温度从90
℃降低到50
℃,以及温度从30
℃升高到80
℃,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1)由Q吸=cmΔt可得,水吸收的热量:
Q=cmΔt=4.2×103
J/(kg·℃)×200
kg×10
℃=8.4×106
J。
(2)由题知,水降低温度放出的热量与升高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Q放∶Q吸=cm(t0降-t降)∶cm(t升-t0升)=(t0降-t降)∶(t升-t0升)=(90
℃-50
℃)∶(80
℃-30
℃)=4∶5。
?类型四 综合应用
17.[2020·深圳]
下列与热学知识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腌制鸭蛋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的
B.擦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A
18.[2020·鄂州]
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大
D.“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19.[2020·甘孜州]
如图13-F-14所示的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其中奶的质量为0.25
kg,奶的比热容是4.0×103
J/(kg·℃),当把它从10
℃加热到40
℃,奶需要吸收    J的热量。?
图13-F-14
增大
3×104
[解析]
(1)影响饮用奶内能大小的因素有饮用奶自身的温度和质量,在加热饮用奶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0×103
J/(kg·℃)×0.25
kg×
(40
℃-10
℃)=3×104
J。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章末复习(一)
核心要点突破
一、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     的现象。?
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又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动理论: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②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③分子之间存在    和    。?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分子     的总和。内能具有普遍性,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和       。?
3.做功与物体内能的改变: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4.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热量,用符号    来表示,其单位是    。?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
2.单位:        ,符号是       。?
3.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    和    有关。?
4.热量的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Q吸=       ;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Q放=       。?
5.水的比热容:     J/(kg·℃),其物理意义是 
? 。?
教材知识纵横
一、固、液、气三态特性对比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固态
很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很小


二、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项目
内能
机械能
含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统称
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所有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决定因素
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
与整个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相对高度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
补充说明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三、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量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别
定义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只能说“是”“降低”或“升高”
只能说“放出”或“吸收”
只能说“有”“具有”“改变”“增加”或“减少”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但物体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即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但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发生改变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 气体扩散实验
如图13-F-1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下方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上方的瓶子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中的气体将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说明气体的分子在? 
。?
图13-F-1
命题点2 分子引力实验
如图13-F-2所示,将截面磨光的两铅柱对接并紧压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这个现象说明 
。?
图13-F-2
命题点3 外界对物体做功
如图13-F-3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观察到筒内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的。这一过程中将活塞的    能转化为空气的    能。?
图13-F-3
命题点4 物体对外界做功
(1)如图13-F-4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用力打气,压缩瓶内气体,气体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向瓶中继续打气,气体膨胀对外    ,将塞子顶起,伴随的能量转化是气体的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     。?
图13-F-4
(2)塞子跳起时,会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    形成小水滴。?
命题点5 比热容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物质
比热容c/[J·(kg·℃)-1]

4.2×103

0.88×103
酒精
2.4×103
干泥土
约0.84×103
煤油
2.1×103
铁、钢
0.46×103

2.1×103

0.39×103
色拉油
1.97×103
水银
0.14×103
沙石
约0.92×103

0.13×103
  分析上表可知:
(1)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大”或“小”)。?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所处的    有关。?
命题点6 比热容的应用
如图13-F-5所示,当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与沙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其温度变化    ,因此海边相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小。?
图13-F-5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实验方案: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①方案一: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即         ,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能力越强)?
②方案二:使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      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温度变化越小,吸热能力越强)?
(2)实验装置:如图13-F-6所示是该实验的部分器材。为了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为了测量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为了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
图13-F-6
(3)实验方法: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有      法和    法。?
(4)进行实验: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食用油,记录水和食用油分别上升5
℃、10
℃、15
℃所需的时间,比较二者的吸热能力。
(5)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
(6)评估交流
①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热源对物质进行加热的目的: 。?
②温度计在使用时,应当使它的玻璃泡  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要接触容器底部和侧壁。?
③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要减少加热的时间,可采取的做法是 。?
中考真题链接
?类型一 分子热运动
1.[2020·绵阳]
如图13-F-7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
(  )
 图13-F-7
A.有间隙
B.没有间隙
C.存在斥力
D.存在引力
2.[2020·仙桃]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3.[2020·大连]
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选填“引力”或“斥力”)。?
?类型二 内能
4.[2020·无锡]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
℃的冰块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5.[2020·苏州]
如图13-F-8所示,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图13-F-8
6.[2020·广安]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在相同温度下,1
kg的水比1
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增大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7.[2020·盐城]
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
℃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
℃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13-F-9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3-F-9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8.[2020·吉林]
如图13-F-10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用手握住烧瓶的外壁,会看到液柱向左移动,这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对液柱做功,将    能转化为机械能,此时瓶中空气的密度    。?
图13-F-10
?类型三 比热容
9.[2020·郴州]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做冷却剂
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
10.[2020·济南]
如图13-F-11所示是2020年3月23日~25日济南和青岛两地的气象信息。由图可知: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城市济南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石具有不同的
(  )
图13-F-11
A.温度
B.比热容
C.内能
D.热量
11.[2020·荆门]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液
12.[2020·连云港]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质量为10
kg的水温度升高20
℃所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13.[2020·济宁改编]
标准大气压下,将刚烧开的2
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
℃,则热水的质量为   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     J。?
14.[2020·天水]
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的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13-F-12A所示。
图13-F-12
(1)图B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    液体升温更高;    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均选填“甲”或“乙”)?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
℃和35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15.[2020·宁夏]
宁夏中卫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当地特产压砂瓜,被称为“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如图13-F-13所示。每到种植季节,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这样可以利用砂石有效蓄水和保温,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所给信息,利用比热容知识分析:为什么瓜农在土壤上覆盖砂石后,能起到保温作用?
图13-F-13
16.[2020·呼和浩特]
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有200
kg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求:
(1)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10
℃,水吸收的热量。
(2)天气原因,水箱内200
kg的水,温度从90
℃降低到50
℃,以及温度从30
℃升高到80
℃,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类型四 综合应用
17.[2020·深圳]
下列与热学知识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腌制鸭蛋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的
B.擦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8.[2020·鄂州]
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大
D.“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2020·甘孜州]
如图13-F-14所示的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其中奶的质量为0.25
kg,奶的比热容是4.0×103
J/(kg·℃),当把它从10
℃加热到40
℃,奶需要吸收       J的热量。?
图13-F-14
章末复习(一)
核心要点突破
一、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     的现象。?
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又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动理论:①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②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③分子之间存在    和    。?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分子     的总和。内能具有普遍性,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和       。?
3.做功与物体内能的改变: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4.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热量,用符号    来表示,其单位是    。?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
2.单位:        ,符号是       。?
3.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    和    有关。?
4.热量的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Q吸=       ;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Q放=       。?
5.水的比热容:     J/(kg·℃),其物理意义是 
? 。?
教材知识纵横
一、固、液、气三态特性对比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固态
很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很小


二、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项目
内能
机械能
含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统称
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所有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
决定因素
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
与整个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相对高度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
补充说明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三、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量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别
定义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只能说“是”“降低”或“升高”
只能说“放出”或“吸收”
只能说“有”“具有”“改变”“增加”或“减少”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但物体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即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但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发生改变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 气体扩散实验
如图13-F-1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下方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上方的瓶子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中的气体将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说明气体的分子在? 
。?
图13-F-1
命题点2 分子引力实验
如图13-F-2所示,将截面磨光的两铅柱对接并紧压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这个现象说明 
。?
图13-F-2
命题点3 外界对物体做功
如图13-F-3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观察到筒内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的。这一过程中将活塞的    能转化为空气的    能。?
图13-F-3
命题点4 物体对外界做功
(1)如图13-F-4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用力打气,压缩瓶内气体,气体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向瓶中继续打气,气体膨胀对外    ,将塞子顶起,伴随的能量转化是气体的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     。?
图13-F-4
(2)塞子跳起时,会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    形成小水滴。?
命题点5 比热容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物质
比热容c/[J·(kg·℃)-1]

4.2×103

0.88×103
酒精
2.4×103
干泥土
约0.84×103
煤油
2.1×103
铁、钢
0.46×103

2.1×103

0.39×103
色拉油
1.97×103
水银
0.14×103
沙石
约0.92×103

0.13×103
  分析上表可知:
(1)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大”或“小”)。?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所处的    有关。?
命题点6 比热容的应用
如图13-F-5所示,当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与沙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其温度变化    ,因此海边相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小。?
图13-F-5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实验方案: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①方案一: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即         ,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能力越强)?
②方案二:使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      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温度变化越小,吸热能力越强)?
(2)实验装置:如图13-F-6所示是该实验的部分器材。为了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为了测量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为了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我们需要选用的器材是    。?
图13-F-6
(3)实验方法: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有      法和    法。?
(4)进行实验: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食用油,记录水和食用油分别上升5
℃、10
℃、15
℃所需的时间,比较二者的吸热能力。
(5)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
(6)评估交流
①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热源对物质进行加热的目的: 。?
②温度计在使用时,应当使它的玻璃泡  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要接触容器底部和侧壁。?
③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要减少加热的时间,可采取的做法是 。?
中考真题链接
?类型一 分子热运动
1.[2020·绵阳]
如图13-F-7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
(  )
 图13-F-7
A.有间隙
B.没有间隙
C.存在斥力
D.存在引力
2.[2020·仙桃]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3.[2020·大连]
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选填“引力”或“斥力”)。?
?类型二 内能
4.[2020·无锡]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
℃的冰块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5.[2020·苏州]
如图13-F-8所示,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图13-F-8
6.[2020·广安]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在相同温度下,1
kg的水比1
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增大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7.[2020·盐城]
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
℃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
℃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13-F-9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3-F-9
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8.[2020·吉林]
如图13-F-10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用手握住烧瓶的外壁,会看到液柱向左移动,这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对液柱做功,将    能转化为机械能,此时瓶中空气的密度    。?
图13-F-10
?类型三 比热容
9.[2020·郴州]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做冷却剂
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
10.[2020·济南]
如图13-F-11所示是2020年3月23日~25日济南和青岛两地的气象信息。由图可知: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城市济南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石具有不同的
(  )
图13-F-11
A.温度
B.比热容
C.内能
D.热量
11.[2020·荆门]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液
12.[2020·连云港]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       。质量为10
kg的水温度升高20
℃所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13.[2020·济宁改编]
标准大气压下,将刚烧开的2
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
℃,则热水的质量为   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     J。?
14.[2020·天水]
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的实验中,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13-F-12A所示。
图13-F-12
(1)图B为某时刻的温度,其示数为    ℃。?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    液体升温更高;    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均选填“甲”或“乙”)?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
℃和35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15.[2020·宁夏]
宁夏中卫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当地特产压砂瓜,被称为“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如图13-F-13所示。每到种植季节,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这样可以利用砂石有效蓄水和保温,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所给信息,利用比热容知识分析:为什么瓜农在土壤上覆盖砂石后,能起到保温作用?
图13-F-13
16.[2020·呼和浩特]
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有200
kg的水。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求:
(1)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了10
℃,水吸收的热量。
(2)天气原因,水箱内200
kg的水,温度从90
℃降低到50
℃,以及温度从30
℃升高到80
℃,放出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类型四 综合应用
17.[2020·深圳]
下列与热学知识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腌制鸭蛋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的
B.擦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8.[2020·鄂州]
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大
D.“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2020·甘孜州]
如图13-F-14所示的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其中奶的质量为0.25
kg,奶的比热容是4.0×103
J/(kg·℃),当把它从10
℃加热到40
℃,奶需要吸收       J的热量。?
图13-F-14
教师详解详析
【核心要点突破】
一、1.进入对方
2.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
3.①分子 原子 ②热运动 ③引力 斥力
二、1.动能 势能
2.做功 热传递
3.增大 减小 4.能量 Q 焦耳(J)
三、1.热量 乘积 c
2.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3.状态 种类 
4.cm(t-t0) cm(t0-t)
5.4.2×103 质量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
不停地做热运动
命题点2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命题点3
做功 内能 机械 内
命题点4
(1)增大 做功 机械能
(2)减小 液化
命题点5
(1)大 (2)不同 (3)状态
命题点6
较小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 (1)①加热时间长短 ②升高的温度
(2)天平 温度计 停表
(3)控制变量 转换
(5)不同
(6)①保证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②浸没 ③减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中考真题链接】
1.C 
2.B
3.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4.D 5.B
6.C [解析]
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A错误;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B错误;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正确;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错误。
7.C [解析]
由图可知,400
s时,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40
℃,所以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故A正确;400
s内,热水温度由70
℃下降到40
℃,下降30
℃,冷水由30
℃上升到40
℃,上升10
℃,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故B正确;实验中不可避免有热量损失,所以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因存在热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又知热水的温度变化Δt大,热水和冷水的比热容相同,由公式Q=cmΔt可知,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故D正确。
8.内 变小
9.C [解析]
根据Q吸=cmΔt,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等,Δt甲>Δt乙,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误。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根据Q放=cmΔt,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所以甲液体放出的热量小于乙液体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说明乙液体的吸热本领强,用乙液体做冷却剂更合适,故C正确。
比热容跟物质的熔点没有关系,根据比热容关系不能判断熔点高低,故D错误。
10.B 11.C
12.比热容较大 8.4×105
13.2 4.2×105 [解析]
水的体积V=2
L=2×10-3
m3,由密度公式ρ=变形可得,热水的质量:m=ρ水V=1.0×103
kg/m3×2×10-3
m3=2
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Q放=cm(t0-t)=4.2×103
J/(kg·℃)×2
kg×(100
℃-50
℃)=4.2×105
J。
14.(1)39 (2)乙 甲 (3)3∶2
[解析]
(1)图B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
℃,示数为39
℃。
(2)分析图C可知,吸收相同热量,即加热相同时间,乙液体升温更高;甲液体升温低,因此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根据Q=cmΔt,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热多,冷却效果好,甲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若甲、乙液体从图C所示的初温分别升高到40
℃和35
℃,升高的温度分别为20
℃和15
℃,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根据c=,则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15.瓜农们把发了芽的西瓜种子种到覆盖了砂石的土壤中,砂石可以有效蓄水,到了夜间,在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下降得慢,从而保证芽苗在深夜不会被冻伤。
16.(1)由Q吸=cmΔt可得,水吸收的热量:
Q=cmΔt=4.2×103
J/(kg·℃)×200
kg×10
℃=8.4×106
J。
(2)由题知,水降低温度放出的热量与升高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Q放∶Q吸=cm(t0降-t降)∶cm(t升-t0升)=(t0降-t降)∶(t升-t0升)=(90
℃-50
℃)∶(80
℃-30
℃)=4∶5。
17.A 18.D
19.增大 3×104 [解析]
(1)影响饮用奶内能大小的因素有饮用奶自身的温度和质量,在加热饮用奶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0×103
J/(kg·℃)×0.25
kg×(40
℃-10
℃)=3×104
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