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章节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一
一、单选题(共16题)
1.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贮存液溴时加水液封
B.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C.用坩埚灼烧固体
D.用二硫化碳洗涤内壁附有单质硫的试管
2.我国古代《演繁露》记载:“盐已成卤水,暴烈日,即成方印,洁白可爱,初小渐大或数十印累累相连”,其中涉及的分离方法是(
??)
A.?升华?????????????????????????????????????B.?蒸发?????????????????????????????????????C.?萃取?????????????????????????????????????D.?过滤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操作中一般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B.
C.
D.
4.氧化铍(BeO)在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种以预处理后的硅铍矿(主要含BeO、Fe2O3、SiO2和FeO等)为原料提取BeO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Be(OH)2具有两性,在强碱性溶液中可转化为Be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步骤所得“滤渣①”的主要成分为SiO2
B.“滤液②”经处理后可获得副产品Na2SO4?10H2O
C.“碱溶”时,主要反应为Be(OH)2+2OH-=BeO
+2H2O
D.“水解”时,适当增大溶液pH有利于提高BeO的提取率
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经分析,月壤中吸附大量的
,
是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地球上氦元素则主要以
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核外电子数为3?????????????????????????????????????????B.?
和
互为同位素
C.?
发生核聚变时吸收大量能量?????????????????????????D.?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6.焰色试验的火焰呈浅紫色的是(
??)
A.??????????????????????????????????B.?NaCl?????????????????????????????????C.??????????????????????????????????D.?
7.已知某粒子
n+
,
则元素
n+的电子数是(??
)
A.?Z???????????????????????????????????????B.?A-Z???????????????????????????????????????C.?Z-n???????????????????????????????????????D.?Z+n
8.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B.??????????C.??????????D.?
9.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则该仪器是(??
)
A.?质谱仪?????????????????????????B.?红外光谱仪?????????????????????????C.?元素分析仪?????????????????????????D.?核磁共振仪
10.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
A.?1L0.1mol·L-1的NaCl溶液???????????????????????????????????B.?0.
5L
0.
1mol·L-1的HCl溶液
C.?0.2L0.1mol·L-1的MgCl2溶液??????????????????????????????D.?0.1L0.
1mol·L-1的AlCl3溶液
11.“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核电技术,其核燃料含有238
Pu
和239
Pu。当两者互相转时,不变的是(???
)
A.?中子数?????????????????????????????B.?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质量数
12.进行实验时,应高度重视实验安全。下列操作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点燃CH4前必须验纯???????????????????????????????????????????B.?把蒸馏水加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C.?实验室制备NH3时,用盐酸吸收尾气??????????????????D.?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
1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C.?????????D.?
14.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只含Na+????????????????????????????????????????????????????????????B.?既含有Na+
,
又含有K+
C.?一定含Na+
,
可能含有K+?????????????????????????????????D.?可能含有Na+
,
可能还含有K+
15.对建立元素周期表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门捷列夫???????????????????????????????C.?汤姆逊???????????????????????????????D.?卢瑟福
16.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蒸发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苯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二、综合题(共4题)
17.实验室需要0.5mol/L硫酸溶液48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________mL容量瓶,实验中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________mL,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2)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
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在量取浓H2SO4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浓H2SO4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且边加边振荡均匀,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有一定体积的蒸馏水的烧杯中注入浓H2SO4
,
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4)若实验过程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容量瓶洗涤,瓶底有少量蒸馏水,未干燥________;
②未经冷却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________;
③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_。
(5)取配制的稀硫酸400mL,与5.5g铁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则合金中铁与铝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18.“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甲型H1N1等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含25%
NaClO、1000
mL、密度1.192
g?cm-3、稀释后使用。
请根据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mol·L-1。
(2)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25%
NaClO的该“84”消毒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如下图所示的仪器中,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仪器的名称)
②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烘干,对配制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有影响;
③
已知NaClO久置在空气中会部分变质,因此利用购买的商品来配制可能导致结果________(填“偏高”或“不变”或“偏低”);
④
定容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
配制480
mL该“84”消毒液,应选取________的容量瓶,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________。
19.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
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
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
,
选择________装置,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口进水.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活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实验室中取少量海水,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
粗盐中含Ca2+、Mg2+、Fe3+、SO42-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
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溶解:⑥过滤;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⑤②③①⑥④⑦?????????????????????
b.
⑤①②③⑥④⑦?
?c.
⑤②①③④⑥⑦????????????????????
d.
⑤③②①⑥④⑦
20.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490mL0.10mol·
L-1
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需要使用________(填“1000mL”或“500mL”)容量瓶,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2)需称量________g烧碱固体,固体应该放在________中称量。
(3)配制过程中,一定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
d.锥形瓶
e.胶头滴管
f.托盘天平
g.药匙
(4)某同学实际配制得到NaOH溶液的浓度为0.090mol·L-1
,
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处理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液溴易挥发,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保存时需加水液封,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无水氯化钙可以和氨气形成八氨合氯化钙,无法干燥氨气,选项B符合题意;
C.灼烧固体时应使用坩埚,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单质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可利用二硫化碳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单质硫,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无水氯化钙可以氨气形成络合物,因此不能用其干燥,一般用的是碱石灰进行干燥氨气,其他选项均正确
2.【答案】
B
【解析】【解答】“盐已成卤水,暴烈日,即成方印,洁白可爱,初小渐大或数十印累累相连”指的是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卤水蒸发结晶析出盐的过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目的意思主要是食盐的制取,采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式
3.【答案】
A
【解析】【解答】A.
是烧瓶,一般用于液体和固体或液体间的反应器,
B.
是量筒,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不选B;
C.
???
是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用于定容,故不选B;
D.
是胶头滴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最后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故不选D;
故答案为:A;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用到烧杯、量筒、一定容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等仪器
4.【答案】
D
【解析】【解答】A.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铍属于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上述氧化物中只有二氧化硅不溶于稀硫酸,因此“酸浸”步骤所得“滤渣①”的主要成分为SiO2
,
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滤液①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H+、Be2+、Fe3+、Fe2+、和SO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9,氢离子被中和,Be2+、Fe3+、Fe2+转化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滤液为硫酸钠溶液,因此“滤液②”经处理后可获得副产品Na2SO4?10H2O,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Fe(OH)2和Fe(OH)3属于碱,Be(OH)2属于两性化合物,“碱溶”时只有氢氧化铍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H)2+2OH-=BeO
+2H2O,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滤液③的主要阴离子是BeO
,它发生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BeO
+2H2O
Be(OH)2+2OH-
,
增大溶液的pH,平衡向左移动,不利于BeO
的水解,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硅铍矿(主要含BeO、Fe2O3、SiO2和FeO等)
经H2SO4酸浸,滤渣①为SiO2
,
滤液①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H+、Be2+、Fe3+、Fe2+、和SO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9,氢离子被中和,Be2+、Fe3+、Fe2+转化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滤液为硫酸钠溶液,“滤液②”经处理后可获得副产品Na2SO4?10H2O,滤渣②为Fe(OH)2、Fe(OH)3、Be(OH)2
,
碱溶时发生反应Be(OH)2+2OH-=BeO
+2H2O,滤液③的主要阴离子是BeO
,水解后得到Be(OH)2
,
最后加热分解得到BeO。
5.【答案】
B
【解析】【解答】A.
的核外电子数为2,故A不符合题意;
B.
和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符合题意;
C.
发生核聚变时放出大量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
最外层2个电子,已经达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
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4,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氦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6.【答案】
A
【解析】【解答】焰色试验是当某种金属或含某种金属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钾元素的焰色是紫色,
故答案为:A。
【分析】火焰呈现紫色的主要是钾元素
7.【答案】
C
【解析】【解答】
n+微粒的质子数为Z,电子数为Z-n,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明确该粒子属于阳离子,因为对于中性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含电子数为Z-n。
8.【答案】
C
【解析】【解答】A.蒸馏时冷却水应该是下口进,上口出,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且是浓硫酸注入水中,B不符合题意;
C.过滤装置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易吸水,应该在烧杯中称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A中的冷凝水进入方向错误
B.不能用量筒做稀释容器,应该是硫酸加入到水中
C.符合过滤的要求
D.氢氧化钠称量时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
9.【答案】
C
【解析】【解答】A.质谱仪是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仪器,同分异构体的分子碎片的质量不一定完全相同,A不合题意;
B.红外光谱仪是测定分子中所含原子团或化学键的仪器,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不同,化学键和原子团不一定相同,B不合题意;
C.元素分析仪是分析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的仪器,同分异构体的组成元素相同,C符合题意;
D.核磁共振仪是测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及数目比的仪器,同分异构体的氢原子种类不一定相同,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大多的同分异构体,氢原子的种类不同;对于少数同分异构体,氢原子的种类可能相同。
10.【答案】
D
【解析】【解答】A.1L0.1mol·L-1的NaCl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1=0.1mol/L,
B.0.
5L
0.
1mol·L-1的HCl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1=0.1mol/L,
C.0.2L0.1mol·L-1的MgCl2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2=0.2mol/L
D.0.1L0.
1mol·L-1的AlCl3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3=0.3mol/L;
显然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为D。
故答案为:D。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的计算,要注意和体积无关,只看浓度并且要注意底数.
11.【答案】
B
【解析】【解答】二者是同位素,不同是中子数不同,所以两者相互转化时,电子数不变,而质量数或中子数或相对原子质量改变。
故答案为:B。
【分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相同
12.【答案】
B
【解析】【解答】A.
CH4是可燃性气体,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若点燃甲烷与氧气的混合物,反应会瞬间放出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膨胀,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H4前必须验纯,A操作符合安全要求;
B.
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浓硫酸遇水会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防止液滴飞溅,若把蒸馏水加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就会导致酸滴飞溅,发生危险,B操作不符合安全要求;
C.
NH3极容易溶于水,且会与HCl发生反应形成NH4Cl,所以实验室制备NH3时,可以用盐酸作吸水剂进行尾气处理,C操作符合安全要求;
D.
做蒸馏实验时,为了防止液体暴沸现象,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许碎瓷片,所以D操作符合安全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
B.浓硫酸稀释原则是注酸入水;
C.NH3极容易溶于水,易与盐酸反应;
D.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
13.【答案】
D
【解析】【解答】A.像浓硫酸、浓氢氧化钠溶液、浓硝酸等,都属于腐蚀品,A不合题意;
B.像炸药、雷汞等,都属于爆炸品,B不合题意;
C.像CO、NO、NO2、HF、H2S、SO2等,都属于有毒气体,C不合题意;
D.像乙醇、甲醇、汽油等,都属于易燃液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乙醇属于易燃易爆品,常温下为液态解答;
14.【答案】
C
【解析】【解答】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含有Na+
,
又由于黄色的光能够将紫色的光遮住,故可能还有K+
,
这就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再观察,故结论是一定含Na+
,
可能含有K+
,
故答案为:C。
【分析】考察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伴有黄色干扰,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解答;
15.【答案】
B
【解析】【解答】对建立元素周期表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门捷列夫最先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16.【答案】
A
【解析】【解答】A.汽油和煤油是两种沸点不同的烃的混合物,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A符合题意;
B.水和苯互不相溶,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采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硝酸钾中的氯化钾,C不符合题意;
D.泥沙难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蒸发是分离可溶性固体溶质和溶剂的方法;分馏是分离几种不同沸点的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B、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
C、结晶法是利用两种或多种可溶性固体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而采用结晶方法加以分离的操作方法;
D.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
二、综合题
17.【答案】
(1)500;13.6;B
(2)AC;烧杯;玻璃棒
(3)③①④②
(4)不变;偏高;偏高
(5)1:2
【解析】【解答】(1)
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配制成500mL的溶液。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浓度为:c=
=18.4mol/L,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所以18.4mol/L×V=0.5mol/L×0.5L,得V=0.0136L=13.6mL,选取的量筒规格应该等于或略大于量取溶液体积,
故答案为:20mL量筒;(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到仪器:托盘天平、量筒、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所以不需要的是A烧瓶、C分液漏斗,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3)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所以量取浓硫酸后,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注入浓H2SO4
,
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后等稀释的浓H2SO4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
至3
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后定容,故操作的顺序为③①④②;(4)①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的体积不会产生影响,所配溶液准确,对结果无影响;②未经冷却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待冷却后,体积减少,浓度偏高;③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5)铁与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铝与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取配制的稀硫酸400mL,则硫酸的物质的量n=0.4L×0.5mol?L-1=0.2mol,5.5g
铁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设铁的物质的量为x,铝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①
;②x+
y=0.2mol;联立①②解得x=0.05mol,y=0.1mol,合金中铁与铝物质的量之比为0.05mol:0.1mol=1:2。
【分析】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所需要的仪器,计算出所需浓硫酸的体积,选择合适的仪器、按配制步骤进行回答,误差分析时只要分析与操作相对应所得的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有没有偏差、溶液的体积有没有偏差,按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得出结论即可。
18.【答案】
(1)4.0
(2)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无;偏低;1∽2cm;胶头滴管;500ml;149.0g
【解析】【解答】(1)含25%NaClO、1000mL、密度1.19g?cm-3
,
则c(NaClO)==4.0?mol?L-1;
(2)①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用量筒量取一定的蒸馏水来溶解固体,需在烧杯中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图示的①②③④不需要,但还需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②定容时要加蒸馏水,所以经洗涤干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
③已知NaClO久置在空气中会部分变质,导致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④定容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较近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防止液面超过刻度线;
⑤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mL,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m=cVM=0.5?L×4.0?mol?L-1×74.5?g?mol-1=149.0g。
【分析】(1)根据c=来计算;
(2)①配制该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②容量瓶里的水不影响溶液的配制;
③NaClO部分变质,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
④最后1~2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水;
⑤容量瓶选择原则为“大而近”,应该选用500mL,根据m=cVM计算。
19.【答案】
(1)D;A
(2)B;萃取
(3)冷凝管;下;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4)a
d
【解析】【解答】(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的方法为蒸发,为图示D;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所用方法为蒸馏为图示A
(2)从碘水中分离出碘,所用方法为萃取,为图示B
(3)装置A①的名称为冷凝管,下进上出,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可打开分液漏斗下部活塞
(4)粗盐提纯:杂质完全除尽,则除杂试剂需要过量,则氯化钡加在碳酸钠之前,盐酸加在过滤之后。
【分析】本题考点为实验基本仪器和操作,较为简单。
20.【答案】
(1)500mL;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2)2.0;小烧杯
(3)d
(4)ac
(5)重新配制
【解析】【解答】(1)容量瓶盖具有一定规格,配制490mL溶液应使用500mL容量瓶,且容量瓶使用前,应进行检漏操作;
(2)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m=n×M=c×V×M=0.10mol/L×0.5L×40g/mol=2.0g;
由于NaOH易吸水而潮解,因此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时,应将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不需使用到的仪器有量筒和锥形瓶,故答案为:bd;
(4)a、使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由于NaOH易吸水潮解,因此所得NaOH固体的质量偏小,即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a符合题意;
b、由于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因此容量瓶底部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溶解后烧杯内壁残留有溶质,因此需经多次洗涤,并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因此烧杯未经多次洗涤,则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量偏小,即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c符合题意;
d、定容时俯视刻度,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小,即V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应重新配制;
【分析】(1)容量瓶盖具有一定规格,配制490mL溶液应使用500mL容量瓶;
(2)根据公式m=n×M=c×V×M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结合NaOH易吸水潮解的性质分析;
(3)结合溶液配制过程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
(4)分析错误操作对n、V的影响,结合公式分析造成的误差;
(5)实验过程中出错,应重新进行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