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专题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
一、单选题(共15题)
1.明代《本草纲目》中对民间酿酒有如下叙述:“凡酸杯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操作方法也适用于分离(
??)
A.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
B.对硝基甲苯和HNO3溶液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2.从含砷(As)的有毒工业废水中提取粗As2O3
,
流程如下:
已知:As与P同为VA族元素;Ca3(AsO3)2微溶于水,Ca3(AsO4)2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剂①的作用是将
氧化为
B.?滤液①主要成分为NaOH溶液
C.?滤液②主要成分可以循环利用
D.?“还原”的离子方程式:2H++2
+2SO2=2
+As2O3↓+H2O
3.3.2
g铜与过量硝酸(8
mol·L-1
,
3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反应后溶液中含amol
氢离子,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
A.?(0.2+a)
mol??????????????????????B.?(0.1+a)
mol??????????????????????C.?(0.05+a)
mol??????????????????????D.?amol
4.用浓硫酸配制950mL2.50mol/L稀硫酸,包括计算、量取、稀释、转移、定容等多个步骤,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图1仪器的规格应选择1000mL
B.图2稀释过程中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C.图3洗涤后需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D.按图4操作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5.氧化铍(BeO)在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种以预处理后的硅铍矿(主要含BeO、Fe2O3、SiO2和FeO等)为原料提取BeO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Be(OH)2具有两性,在强碱性溶液中可转化为Be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步骤所得“滤渣①”的主要成分为SiO2
B.“滤液②”经处理后可获得副产品Na2SO4?10H2O
C.“碱溶”时,主要反应为Be(OH)2+2OH-=BeO
+2H2O
D.“水解”时,适当增大溶液pH有利于提高BeO的提取率
6.由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同,因此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质量标准有不同的要求。下列分离或制备方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除去乙烯中的少量SO2
B.用装置乙除去碳酸氢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C.用装置丙除去固体碘中的少量NH4Cl
D.用装置丁分离氯酸钾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7.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AgCl
和NaCl
溶液??????????????????B.?苯和水??????????????????C.?溴和四氯化碳??????????????????D.?乙酸和乙酸乙酯
8.实验室海带提碘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A.????????????????B.????????????????C.????????????????D.?
9.已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
B.?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C.?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上有5个空轨道
D.?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第N层上共有9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10.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A.?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④
C.?分离饱和Na2CO3溶液和乙酸乙酯,选③
D.?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HCl,选⑤
11.某有机物的结构式(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图:
该有机物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CH3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10O4
12.在100mL
FeBr2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况下3.36升Cl2
,
溶液中有
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
,
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mol/L??????????????????????????????B.?2mol/L??????????????????????????????C.?3mol/L??????????????????????????????D.?6mol/L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NaOH溶液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某溶液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可确定原溶液中无
C.?检验溶液中的Na+: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少量试液,置于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则含有Na+
D.?配制100
mL
0.1
mol·L?1氯化钠溶液:称取0.585
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14.用18.4mol/L的浓硫酸20mL和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待反应混合物冷却,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定容到100mL,所得
离子浓度为2.68mol/L,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的铜的质量为6.4g???????????????????????????????????????B.?生成的SO2在标况下为2.24L
C.?反应中消耗的硫酸为0.1mol????????????????????????????????D.?反应后c(CuSO4)为1.0mol/L
15.提出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
)
A.?路布兰????????????????????????????????B.?索尔维????????????????????????????????C.?侯德榜????????????????????????????????D.?徐光宪
二、综合题(共5题)
16.某化学实验小组需要
的
溶液
,现用
固体来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
________g。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________(填序号)。
A.药匙???
B.酒精灯???
C.托盘天平???
D.烧杯???
E.玻璃棒???
F.洗瓶???
G.蒸发皿
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两种仪器是________。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能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称量
固体时,砝码与
固体位置放反(
以下用游码)。
②所称取的
固体含有其他杂质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图为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不正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________
①烧杯中NaOH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
②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实验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里面含有少量水
④定容时俯视
18.下面是用18mol/L的浓H2SO4稀释配制成500mL1mol/L的稀H2SO4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的量筒,应选用________mL量筒最好。
(3)将量取的浓H2SO4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烧杯里,同时不断________
(4)将上述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________中,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移到该仪器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1~2cm处时,改用________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6)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A.转移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溶液洒在桌面上。溶液浓度________;
B.用量筒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浓硫酸。浓度________。
19.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计算反应中消耗的铜的质量________;
(3)将生成的硫酸铜配制成500mL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20.硫酸高铈[Ce(SO4)2]可用作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剂。实验室要配制220mL0.1mol·L-1Ce(SO4)2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Ce(SO4)2·4H2O晶体质量为________g。
(2)配制溶液所需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__,在使用该仪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试判断下列操作对配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
②转移前,容量瓶内有蒸馏水________。
③定容时水加多了用胶头滴管吸出________。
(4)取20mL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于锥形瓶中,当滴入30.00mL0.1mol·L-1Ce(SO4)2溶液(铈被还原为Ce3+)时,FeSO4恰好完全反应,Fe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1。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混合,可以互溶,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采用蒸馏的方式进行分离。故A符合题意
B.对硝基甲苯和硝酸溶液互不相溶可以采用分液进行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相差很大,因此可以采用重结晶进行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和碳酸铵的溶解度不同,可以采用重结晶的方式进行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采取的方法是蒸馏,主要是利用熔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根据选项判断即可
2.【答案】
D
【解析】【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试剂①的作用是做氧化剂,将
氧化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Ca(OH)2
,
Ca(OH)2与Na3AsO4反应生成Ca3(AsO4)2和NaOH,所以滤液①主要成分为NaOH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SO2还原H3AsO4得到As2O3
,
本身被氧化为H2SO4
,
所以滤液②主要成分是H2SO4
,
可以循环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As与P同族可知,As的非金属性比P弱,则酸性H3AsO4<
H3PO4
,
说明H3AsO4为弱酸,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流程可知,含H3AsO3、H3AsO4废水加入NaOH溶液碱浸,转化为Na3AsO3、Na3AsO4
,
加入试剂①将
氧化生成
,再加入石灰乳沉砷,将
转化为难溶于水的Ca3(AsO4)2
,
过滤后沉淀加H2SO4酸化得到CaSO4和H3AsO4
,
过滤分离后向H3AsO4溶液中通入SO2还原得到As2O3
,
结晶后过滤得到粗As2O3。
3.【答案】
B
【解析】【解答】此时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铜和硝酸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即可判断n(NO3-)=2n(Cu2+)+n(H+)=mol+amol=0.1mol+amo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即可计算出
4.【答案】
D
【解析】【解答】A.浓硫酸配制950mL2.50mol/L稀硫酸,实验室没有950mL规格的容量瓶,所以应该选择1000mL的容量瓶,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所以应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涤后的洗涤液中含有溶质,所以需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故C不符合题意;
D.定容时当液面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继续定容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配制950ml的硫酸溶液,由于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该选择容量为1000ml
B.稀释时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不断的进行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C.转移溶液时需要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防止配制浓度偏小
D.定容时不是直接用烧杯加水而是接近刻度线1-2cm时,利用胶头滴管进行滴加
5.【答案】
D
【解析】【解答】A.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铍属于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上述氧化物中只有二氧化硅不溶于稀硫酸,因此“酸浸”步骤所得“滤渣①”的主要成分为SiO2
,
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滤液①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H+、Be2+、Fe3+、Fe2+、和SO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9,氢离子被中和,Be2+、Fe3+、Fe2+转化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滤液为硫酸钠溶液,因此“滤液②”经处理后可获得副产品Na2SO4?10H2O,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Fe(OH)2和Fe(OH)3属于碱,Be(OH)2属于两性化合物,“碱溶”时只有氢氧化铍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H)2+2OH-=BeO
+2H2O,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滤液③的主要阴离子是BeO
,它发生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BeO
+2H2O
Be(OH)2+2OH-
,
增大溶液的pH,平衡向左移动,不利于BeO
的水解,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硅铍矿(主要含BeO、Fe2O3、SiO2和FeO等)
经H2SO4酸浸,滤渣①为SiO2
,
滤液①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H+、Be2+、Fe3+、Fe2+、和SO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节至9,氢离子被中和,Be2+、Fe3+、Fe2+转化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滤液为硫酸钠溶液,“滤液②”经处理后可获得副产品Na2SO4?10H2O,滤渣②为Fe(OH)2、Fe(OH)3、Be(OH)2
,
碱溶时发生反应Be(OH)2+2OH-=BeO
+2H2O,滤液③的主要阴离子是BeO
,水解后得到Be(OH)2
,
最后加热分解得到BeO。
6.【答案】
D
【解析】【解答】A.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烯中的SO2
,
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不能用加热法除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故B不符合题意;
C.碘易升华、NH4Cl加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能结合为氯化铵,不能用丙装置除去固体碘中的少量NH4Cl,故C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用过滤法分离氯酸钾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应该选择的是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
B.一般是通入二氧化碳进行除杂
C.可以利用溶解性的强弱进行除杂
D.可以利用在水中的溶解性进行分离
7.【答案】
B
【解析】【解答】A.AgCl
和NaCl
溶液选择用过滤操作分离,应选择三角漏斗,不需要分液漏斗,故A不符合题意;
B.苯和水互不相溶,分层,选择分液操作分离,则应选择分液漏斗,故B符合题意;
C.溴和四氯化碳相互混溶,选择蒸馏操作分离,应选择蒸馏烧瓶、冷凝管等,不需要分液漏斗,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和乙酸乙酯相互混溶,选择蒸馏操作分离,应选择蒸馏烧瓶、冷凝管等,不需要分液漏斗,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物质是互不相溶的溶液,而苯和水互不相溶可以分液,氯化银和氯化钠是过滤,溴和四氯化碳互溶,乙酸乙酯和乙酸互溶
8.【答案】
A
【解析】【解答】A.海带提碘时,分离碘和有机物的混合液,用蒸馏装置,不用蒸发装置,故A选;
B.海带提碘时,海带灰要先溶解,故B不选;
C.海带提碘时,分离单质碘和溶液用到萃取、分液装置,故C不选;
D.海带提碘时,分离海带灰和溶液用到过滤装置,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分析】实验室进行碘元素提取时先在坩埚中进行煅烧,煅烧后进行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氯气得到碘单质进行萃取需要分液,即可得到较纯的碘单质
9.【答案】
D
【解析】【解答】A.该元素价电子为4d15s2
,
为副族元素,A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为第五层,有2个电子,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第四电子层上有d轨道上的4个空轨道,f轨道上的7个空轨道,C不符合题意;
D.该元素原子核外N层上电子排布为4s24p64d1
,
共9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
,
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选用装置①和②,故A不符合题意;
B.萃取、分液法提取碘水中的碘,选用装置③,故B符合题意;
C.用分液法分离
Na2CO3
溶液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选用装置③,故C不符合题意;
D.装置⑤中盛放饱和食盐水,用饱和NaCl
溶液除去
Cl2
中的
HC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粗盐提纯,,先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再进行蒸发结晶
B.萃取用的是分液漏斗
C.利用溶解度不同以及互不相溶原理进行分液
D.利用饱和食盐水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
11.【答案】
A
【解析】【解答】A.根据该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及球棍模型判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A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含苯环,所以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该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判断Et为乙基,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9H12O4
,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共振氢谱即可找出氢原子的种类,结构式中不含有苯环,故不是芳香族化合物,根据结构式即可判断Er是乙基,通过结构式可以写出分子式
12.【答案】
B
【解析】【解答】标况下3.36L
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Cl2与FeBr2溶液反应时被还原为Cl-
,
反应过程中Cl2先与Fe2+反应,再与Br-反应,溶液中有
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
,
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Br-+4Fe2++3Cl2=Br2+4Fe3++6Cl-
,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FeBr2)=0.2mol,则c(FeBr2)=
=2mol/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化性强弱是:Cl
2>Br2>Fe3+,氯气先和亚铁反应,再和溴离子反应,根据与溴离子反应,计算出与溴离子反应的氯气即可计算出与亚铁离子反应的氯气,即可计算出溴化亚铁的浓度
13.【答案】
C
【解析】【解答】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制取得到Fe(OH)3胶体,A不符合题意;
B.该溶液中可能不含
,也可能是溶液中
浓度小,与NaOH反应产生的NH3·H2O未分解产生NH3
,
因此不能据此现象判断溶液中不含
,B不符合题意;
C.Na+焰色试验显黄色,因此用洁净铂丝蘸取待测溶液后灼烧,若火焰显黄色,说明含有Na+
,
C符合题意;
D.
0.585
g氯化钠固体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但配制溶液溶解溶质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制取的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
B.检验铵根离子时,一般需要进行加热防止浓度过低不易逸出
C.钠离子的检验采用的是焰色反应
D.溶解固体一般放在烧杯中,容量瓶是用于定容
14.【答案】
C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0.1mol铜,质量为0.1mol×64g/mol=6.4g,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生成的SO2为0.1mol,标况下体积为2.24L,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0.1mol
Cu反应时消耗0.2mol硫酸,C不符合题意;
D.消耗0.1molCu,则生成0.1mol
CuSO4
,
溶液体积为100mL,所以c(CuSO4)为1.0mol/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20mL18.4mol/L的浓硫酸中n(
)=0.02L×18.4mol/L=0.368mol,,反应后n(
)=0.1L×2.68mol?L-1=0.268mol,则减少的n(
)=0.368mol-0.268mol=0.1mol;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可知,生成的CuSO4的物质的量=生成SO2的物质的量=溶液中
减少的物质的量。
15.【答案】
C
【解析】【解答】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的是侯式制碱法
二、综合题
16.【答案】
(1)11.7
(2);
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①②⑤
【解析】【解答】(1)实验室无98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100mL容量瓶配出100mL溶液,故所需的
质量m=nM=cVM=2mol/L
0.1L
58.5g/mol=11.7
,故答案为:11.7;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以知道实验过程中需要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洗瓶等仪器,则不需要BG,还缺少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BG;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①称量
固体时,砝码与
固体位置放反(
以下用游码),会导致药品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②所称取的
固体含有其他杂质,则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③因为定容时还要加水,所以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无影响;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
⑤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则导致溶质的损失,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①②⑤。
【分析】配制
??的??溶液?
,我们需·要选择的仪器是100ml容量瓶,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等等仪器,根据m=nM,n=cV计算出要称取的质量,再结合c=
,
浓度偏低可能是n偏小,V偏大。
17.【答案】
(1)容量瓶
(2)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规格选错
(3)①②
【解析】【解答】(1)由题干图中可知,仪器A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故答案为:容量瓶;
(2)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图为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转移过程中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应该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图中有两处不正确分别是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规格应该是250mL而不是100mL,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规格选错;
(3)①烧杯中NaOH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将使部分NaOH残留在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故所配溶液浓度偏小,①正确;
②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将使溶液的体积偏大,故所配溶液浓度偏小,②正确;
③实验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里面含有少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③不合题意;
④定容时俯视,将使溶液体积偏小,故所配溶液浓度偏大,④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①②。
【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
(3)根据c=
,
结果偏小,n偏小或者是V偏大
18.【答案】
(1)27.7mL
(2)50
(3)搅拌
(4)容量瓶
(5)胶头滴管
(6)偏低;偏低
【解析】【解答】(1)由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涉及稀释操作,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量保持不变,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a,则可得等式:18mol/L×a=1mol/L×0.5L,解得
a=27.7mL。
(2)因为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27.7mL,为减少量取过程中的误差,
所选用的量筒,其量程应大于27.7mL,因此选用50mL量筒。
(3)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快热量的散失。
(4)稀释后的硫酸,应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5)加水至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6)A、转移溶液时,少量溶液洒在桌面上,导致溶液中溶质的量减小,即n减小,根据公式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B、量筒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浓硫酸,则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小,即n减小,根据公式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分析】(1)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量保持不变,据此进行计算。
(2)根据计算所得的浓硫酸的体积确定所需的量筒。
(3)稀释浓硫酸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溶液定容时,需在容量瓶内进行。
(5)定容时需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6)根据公式结合错误操作对n、V的影响分析误差。
19.【答案】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9.6g
(3)0.3mol/L
【解析】【解答】(1)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根据关系式:
,解得m=9.6g,则消耗铜的质量是9.6g;
(3)根据关系式:
,解得n=0.15mol/L,配制成500mL的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分析】(2)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等量代换列式计算出消耗铜的质量;
(3)根据
计算出所得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0.【答案】
(1)10.1
(2)250mL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液
(3)偏高;不变;偏低
(4)0.15
【解析】【解答】(1)实验室没有220mL的容量瓶,应选用250mL容量瓶配制该溶液,所需Ce(SO4)2·4H2O的质量为250×10-3L×0.1mol·L-1×404g·mol-1=10.1g,故答案为10.1g;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根据所给仪器,缺少容量瓶,配制220mL溶液,需用250mL容量瓶,即缺少的仪器是250mL容量瓶,使用容量前,需要检漏,故答案为250mL容量;检查是否漏液;
(3)分析误差,需要根据
进行分析;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的规格,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②转移前,容量瓶中有无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答案为不变;
③定容时水加多了,稀释了原来溶液,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4)根据题意Fe2+被氧化成Fe3+
,
Ce的化合价降低,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20×10-3L×c(FeSO4)×1=30.00×10-3L×0.1mol·L-1×1,解得c(FeSO4)=0.15mol·L-1
,
故答案为0.15mol·L-1。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分析】(1)根据n=cv和m=nM计算出质量即可
(2)考查的是溶液的配制,需要用到250ml容量瓶,在使用仪器之前必须进行检查装置是否漏液
(3)根据,①俯视读数,导致v偏小,c偏大②
最后要加水定容,故不影响?
?③定容时,水多,v偏大,c减小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出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