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散文诗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4.散文诗两首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1 14: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
http://www.21cnjy.com/H/13/106/V20068.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0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4.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能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金色花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喜爱吟诗,16岁就写成长诗‘加惠加尼>。1878年到伦敦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1880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他一生中写了诗集50多册,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百余篇,剧本20余部等。其中最著名的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戈拉》《沉船》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吉檀迦利》《园丁集》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新月集》,主要译自孟加拉文的《儿童》。《儿童》1904年出版。20世纪最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他的妻子去世,第二年,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夭折。正是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的深厚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这部充分体现出诗人对儿童心理深刻理解和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的,充满童稚的想像和纯真感情的优美动人的诗集。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的深厚情感。
2.文章结构
文章以母亲一天的主要活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刻画了三个嬉戏的画面: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3.谋篇布局
《金色花》写的是一个孩子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由于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因此诗中展现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的画面,都与孩子经常看到的母亲平常每一天从早到晚的家庭生活场景有关——“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因此,本诗的布局谋篇是以母亲平时每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场景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来写的,总体上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4.语言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通过这三个画面,我们就可以明白孩子的心愿是看到妈妈辛勤工作,要为妈妈做点什么,他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可以在妈妈黄昏去牛棚的时候突然出现,给妈妈壮胆。因此,“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在暗中帮助母亲。“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爱,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3)“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
写出了要变成“金色花”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躲起来不做作业,也不是躲起来不让母亲打到,而是“只为了好玩”。怎么玩呢 “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更重要的目的是逗母亲玩,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因此,一句“只为了好玩”,写出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意。
(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词褒用。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5)“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显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5.写法探究
金色花是“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要理解“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这一开篇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上一篇散文诗《云与波》。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与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将变成陌生的岸。所以,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他的身边。这种写法写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突出了“金色花”主题。
(二)荷叶母亲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为题材的小说创作。诗集《繁星》《春水》除了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者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清新隽逸,艺术精巧。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赴美国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当时影响较大。新中国建立后又写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等。
2.题目点拨
《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却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书写心中的感触,歌颂伟大的母爱。
2.文章结构。
3.谋篇布局
(1)写莲花的来历,突出对莲花的重视。回忆故乡园里的莲花,突出对莲花的钟爱。
(2)由花及人,把花和姊妹对比,随后导出红莲生命的稚嫩可爱。
(3)红莲不堪风雨侵袭,但楚楚可怜的红莲得到了荷叶的保护。
(4)赞美荷叶,引起联想,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4.语言与写法探究
(1)为什么看到红莲旁边的大荷叶倾侧过来覆盖在红莲上面让“我”的心深受感动
文中提到“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的那朵红莲,生命是清新脆弱的,它亭亭的姿态让人心生羡慕。而大雨的侵袭又使这新生命不堪承受风雨的暴力,让人怜惜却又无奈,此时荷叶的覆盖正好为红莲遮挡住了风雨,让人不由得想到母亲,一如“勇敢慈怜的”荷叶一般爱护着自己的儿女,因此让人深受感动。
(2)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临睡掩紧的被角。母亲用心爱孩子已经成为她们生命中的习惯。母亲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的暴风雨都仿佛是脆弱的水珠。
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匿笑( ) 笑嘻嘻( ) 泰戈尔( ) 祷告( )
履行( ) 嗅觉( ) 诺言( ) 膝盖( )
瓦缸( ) 并蒂( ) 姊妹( ) 花瑞( )
烦闷( ) 花瓣( ) 倾侧( ) 菡萏( )
徘徊( ) 欹斜( ) 荫蔽(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依次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花瑞 匿笑 菡萏 沐欲 披散 徘徊 牛篷
吟诵 臭觉 欹斜 摇摆 顷侧 笑喜喜 罗摩衍那
( )( )(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
(1)我要_____(轻轻 悄悄 偷偷)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我便要将我______(细细 微微)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3)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着有些______(烦闷 烦躁 憋闷)
(4)除了你,谁是我在无______(遮盖 遮拦 拦挡)天空下的荫蔽
5.《金色花》选自《________》。________译。作者是____ (国名)文学家_________。比较著名的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飞鸟集》,1913年曾获_________文学奖。《荷叶 母亲》选自《________》,作者是我国现代家、小说家、诗人、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毕业晚会上,王雨把下面的话说了一半,便哽咽了。请你仿照他的话续写一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分别在即,老师,我如何才能报答您 当我靠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荷叶 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8.文章运用的丰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最直观的方法表示“我”的心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一段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写我的感动则采用了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13.结合全文内容,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开头,写两句话,与最后一段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小女儿
刘 墉
母亲节快到了,小敏“照例”要送妈妈一张贺卡。
小敏特别到店里,挑了一张国外进口的卡片。表面是锦缎的花朵,四周烫着金边,角上还系了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唯一可惜的是里面只印了英文。所幸小敏的英文好,虽有两个字看不懂,查查字典也就了解。
亲爱的妈妈!
你是我的怀抱、我的亲吻。
你是我的花园、我的港湾。
你是我幻想的实现者、梦想的催生者。
你更是
我心灵的家!
小敏买回来,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这设计卡片的人,真是自己的知音:“他写出了我要说的话!”
小敏在上面用中文写上了“妈妈”,又在下面签了自己的名字,早晨出门前,把卡片留在餐桌上。
“妈妈看到这么漂亮的卡片,一定会好高兴!”小敏心想,“这是我长到十八岁以来,送的最贵的一张了!”
果然,进门时,看到妈妈一张笑脸,从厨房探出来。
“你喜欢我送的卡片吗?好贵也”小敏得意的说。
“当然喜欢啦”,妈妈拿着一个盘子走出来,“我把这张卡片跟你以前送的摆在一块。”
妈妈打开盒子,把卡片一张张放在桌上,居然从小到大,小敏送的十几张卡片,妈妈全像宝贝一样藏着。
“看!这是你在幼稚园画的。还不会写字,由老师帮你写‘亲爱的妈妈’!”
“这一张你会写妈妈了,歪歪扭扭的,大概是小学一年级吧!”
“这张写得就更好了,还会写‘妈妈我好爱你,你是我的大太阳’,多可爱啊!”妈妈笑得好开心。
又拿出一张。
“这张是小学六年级的,画得精致,漂亮,里面的信更是感人。”
妈妈抬起头,“你知道吗?看这张卡片,我流了好多眼泪,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今天,还是好感动!”
再拿出一张,已经是存钱买的,只是印刷不够好,卡片上的颜色都套不准。里面“母亲节快乐”几个字,也印得很粗拙。所幸小敏另外写了一首短诗。
接下来的两张,印得已经比较好了,文字也设计得不错。配上小敏写的几句感谢的话,还蛮耐看的!
“至于去年这一张,是印得更精美了。”妈妈叹口气,“只是大概因为你功课忙,没写什么字。也可能是人家设计的文字已经很好,所以只需填个名字。”
终于打开今年的信封,抽出那张华丽的锦缎卡片,妈妈笑着翻过来、翻过去:“怪妈不懂英文,不知道上面的意思。你说给妈妈听好吗?”
“不!”小敏居然抢过卡片,“这张卡片不好!我要换一张。”说完就跑进自己的房间。
小敏画了一张大大的母亲节卡。上面写着:
“亲爱的妈妈,看到以前我送你的卡片,才发觉自己长得愈大、读的书愈多,却也愈跟您疏远。我以为可以用物质、金钱表示我的爱。但是今天,我发觉自己错了。您真正在乎的,是我,您的女儿。
让我做您永远的小女儿,像小学、像幼稚园时一样,那么真实、那么贴心、那么爱您……”
当我们年龄渐长,愈来愈觉得钱之可贵,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爱情。岂知在这世界上,没有钱之前,早有了爱。当我们没有赚到钱之前,早赚到了爱。
我们因爱而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钱,只带得去满怀的爱。
13.题目“永远的小女儿”中的“小”字的含义是指( )
A.年龄小 B.个子小
C.单纯、幼稚 D.真实、贴心、可爱
14.小敏送给妈妈的贺卡共几张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表现了小敏怎样的想法 这种想法是否和妈妈的想法一致 小敏理解了妈妈的想法后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敏抢过卡片,说:“这张卡片不好!我要换一张。”这“不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尾部分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送过妈妈贺卡吗 今年母亲节,你也送妈妈一张。请你设想一下,你的贺卡是什么样的 上面写些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岸
泰戈尔
我渴想到河的对岸去。
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18.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进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F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自相交映的情趣。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D.象征,借美好的景物来象征美好的人生。
写作训练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旅游天下,可以在魅力城乡间细品人文遗韵,在淡墨山水中发现原始绝美,在乡野清风里散尽一身烟华。行走人生,可以在心灵交流间品生活百味,在书香气韵中读世间万象,在岁月沧桑里赏人情风貌。让我们快出发,看景融情,尽显盎然生趣,读文品人,体味生命芬芳。
请以“旅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②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那时,我____________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答案与导解
1.nì xī gē dǎo lǚ xiù nuò xī gānɡ dì zǐ ruì mèn bàn qīnɡ hàndàn páihuái qī bì
2.欲——浴 臭一嗅 顷——倾 喜一嘻
3.(1)匿笑:偷偷地笑。(z)祷告:向神祈求保佑。(3)菡萏:荷花。(4)欹斜:倾斜,歪斜。
4.(1)悄悄 (2)小小 (3)烦闷 (4)遮拦
5.泰戈尔诗选 郑振铎 印度 泰戈尔 新月集 园丁集 诺贝尔 冰心全集 散文儿童文学 冰心 谢婉莹 冰心全集 往事 寄小读者
6.(1)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2)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蜒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7.示例:采摘一朵鲜花,您却给了我整个花园;撷取一片红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8.借物喻人,托物抒情。
9.烦闷一不适意一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受了感动
10.勇敢慈怜。 11.升华主题。
12.描写,抒情、议论
13.解析:合乎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4.十九张。时间顺序。小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看重贺卡的外表和价钱。这种想法与妈妈不一致,妈妈看重的是贺卡中蕴含的感情因素。小敏认识到母亲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真情后,又像小时候那样,为妈妈画了一张贺卡,并写上了自己的心里话。
15.不好指的是只看重贺卡的外表和价钱,而忽略母亲所在乎的女儿的真情。
16.揭示文章的中心。
17.略
18.第一节:“我”立志做船夫开拓新的世界。第二节:“我”立志做船犬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第三节:“我”立志做船夫为村民服务,报答祖国母亲养育之恩。
19.本诗表现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务,报答养育自己的母亲、祖国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20.不能。“对岸”是诗人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理想的对岸,诗人立志从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对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时也实现自已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过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内涵。
21.B 22.D
23.(1)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2)①在描写事物,节令之巾,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24,(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2)见贤思齐焉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辛 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
交代院里莲花的有关情况——引出下文。
浓阴的天——心情烦闷。
雷声大雨——仍是不适意。
荷叶护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母亲如荷叶——为母爱感动
荷叶 母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