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章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章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7 06: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章节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一
一、单选题(共16题)
1.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
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B.?该工艺中
的量没有改变,可视作该工艺的催化剂
C.?该工艺中

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
2.“蓝天保卫战”需要持续进行大气治理,有效处理

等大气污染物。化学研究为生产、生活处理废气,防止大气污染做出重要贡献。

转化为
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
完全吹出
B.反应时应将
粉碎
C.固体产物A是
D.“高温”时只发生
分解反应
3.下列关于氨气、氨水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C.?氨水中只含有NH3和H2O两种分子?????????????????????D.?铵盐较稳定,不怕风吹雨打日晒,可露天贮存
4.将质量为32g的铜与150mL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NaN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通入O2的体积为2.8L
B.?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1.5mol
C.?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均为5.6L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
5.据文献报道,金红石
Ti3+L3表面催化氮气固定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可以提高固氮速率的原因是改变该反应的
ΔH
B.该催化固氮总反应为
3H2+N2=2NH3
C.是反应中间体
D.整个催化过程中存在
N—Ti键的断裂和生成
6.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的进步,也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环保方式。下列关于垃圾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过的脏餐巾纸不属于可回收垃圾??????????????????????B.?回收废医用塑料制造餐具
C.?厨余垃圾经发酵可制成肥料???????????????????????????????
?D.?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7.“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关于如图所示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8.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含SO2)”工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海水的pH变化大致趋势如图所示。图中最低点硫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SO2
B.SO3
C.H2SO3
D.H2SO4
9.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是(
??)
A.?二氧化硫使黄色的小麦秸秆变白
B.?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溶液中,溶液褪色
C.?二氧化硫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褪去
D.?二氧化硫通入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中,紫红色褪去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等????B.?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和盐类等
C.?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D.?铵盐受热升华为气体,遇冷凝华为铵盐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中的火药含有硫黄????B.?浓硫酸可用铁制容器装运
C.?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D.?“雷雨发庄稼”,该过程没有硝酸生成
12.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用N2和H2合成氨????????????????????????????????????????????????B.?闪电将空气中N2转化为NO
C.?用NH3和CO2合成尿素???????????????????????????????????????D.?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
13.当我们查看葡萄酒标签上的成分信息时,常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少量SO2。下列关于S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属于非法添加剂,不该添加到葡萄酒中
B.?SO2具有还原性,少量的SO2可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
C.?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D.?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
14.“亲爱的水:每当我遇上你,我就有种沸腾的感觉。当我见不到你时,我甚至会在空气中寻找你的气息……”这是浓硫酸对水的真情告白。图中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水(已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
)
A.?左高右低??????????????????????????B.?左低右高??????????????????????????C.?左右一样高??????????????????????????D.?来回振动
1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甲,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液体乙。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液体乙进入烧瓶,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甲:NH3

乙:H2O(含酚酞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B.?甲:NO,乙:H2O(含石蕊溶液),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C.?甲:HCl,乙:AgNO3溶液,现象:形成白色喷泉
D.?甲:SO2

乙:NaOH溶液,现象:形成无色喷泉
16.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于7的大气降水是酸雨
B.?
是城市空气质量报告的重点污染指标
C.?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是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
D.?研发可降解的聚碳酸酯替代聚乙烯作为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原料,有利于遏制污染
二、综合题(共4题)
17.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精细化工原料,常用于医药、农药、染料、航天等领域。实验室模拟尿素法制备N2H4·H2O,并进一步制取副产品Na2SO3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成N2。
②一定条件下,碱性NaCl0溶液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N2H4·H2O。
③尿素中氮元素为-3价。
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为提高吸收塔内NaOH的有效利用率,将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的Cl2通入吸收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3)反应器内生成水合肼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制备过程中要控制反应器内NaClO溶液的供给量,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副产品Na2SO3常用作还原性漂白剂。在测定某液体葡萄糖中Na2SO3残留量时,取50.00mL样品,先通人足量Cl2

再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0.11g。通入足量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该样品中Na2SO3残留量为________g·L-1(以SO2计,结果保留1位小数)。
18.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1)I.以亚硫酸纳(Na2SO3)为实验对象,探究其性质。实验如下:
写出上述实验中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在空气中久置的亚硫酸纳固体中会混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亚硫酸钠晶体样品若变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表面变黄
B.其水溶液pH将减小
C.其样品质量将增加
(4)II.以FeCl3
溶液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反应的复杂多样性。实验如下:
?????????????
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5)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6)对于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
甲组:取③中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
FeCl3与Na2SO3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乙组:认为甲组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组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19.某探究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少量硝酸。
(1)球形干燥管A中的试剂是__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________(写化学式)。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预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高温时,2NO2(g)?2NO(g)+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NO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2mol
NO2分解时,反应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能量。
NO2(g)
N(g)+2O(g)
NO(g)
N(g)+O(g)
O2(g)
2O(g)
(5)控制氨气和氧气的比例是制备硝酸的关键。当比例不恰当时,C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并有白烟。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白烟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0.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NO2和NO等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煤进行加工后再燃烧,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1)将生产的煤直接进行燃烧,造成环境污染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以下是对硝酸型酸雨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用序号填空)。
a.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态系统
b.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损害
c.破坏臭氧层
d.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向植物提供氮肥
(2)如图是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常温脱硫处理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脱硫以后,在废气中含量明显增加的气体是________(写化学式),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
②检验脱硫后废气中是否含有SO2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
③写出在废气脱硫并形成副产物(CaSO4·2H2O)的过程中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A.碘单质和二氧化硫反应得到氢碘酸和硫酸,分离器主要是分离出硫酸,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利用熔沸点不同进行蒸馏,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有碘单质参与反应后又有碘单质产生,而碘化氢只是中间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器中碘和二氧化硫反应得到硫酸和碘化氢,在膜分离器中碘化氢进行分解得到碘单质和氢气实现了碘的循环,故C符合题意
D.反应器中发生的是SO2+2H2O+I2=H2SO4+2HI,在膜分离器中发生的2HI?I2+H2

两者进行相加得到SO2+2H2O=H2SO4+H2,
故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SO2+2H2O+I2=H2SO4+2HI,在膜分离器中发生的2HI?I2+H2

两者进行相加得到SO2+2H2O=H2SO4+H2,
故此过程中碘单质做为催化剂以及碘化氢作为中间产物存在,产生的碘单质和碘化氢形成可循环,分离器中主要是利用硫酸和碘化氢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获取。
2.【答案】
B
【解析】【解答】A.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亚硫酸钙转化为硫酸钙,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时将碳酸钙粉碎主要时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B符合题意
C.通入氧气,将亚硫酸钙氧化为硫酸钙,固体产物是硫酸钙,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温下发生的反应时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得到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此反应流程将碳酸钙粉碎增大接触面积,碳酸钙分解得到氧化钙,氧化钙将二氧化硫固化得到亚硫酸钙,在通入氧气时被氧气氧化得到硫酸钙,因此出来的固体时硫酸钙起到固硫作用
3.【答案】
A
【解析】【解答】A.氨气易液化变成液态,液氨气化时吸热温度降低,可以做制冷剂,故A符合题意
B.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不符合题意
C.氨水中存在氮气、水、以及一水合氨三种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般铵盐不稳定,一般不能露天储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利用液氨气化吸热温度降低进行制冷
B.利用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进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C.氨气溶于水后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弱碱,部分电离,氨水中存在氨气、水、一水合氨、铵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等等
D.铵盐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一般是阴凉保存
4.【答案】
C
【解析】【解答】A.硝酸部分被还原得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均与氧气反应最终与氢氧化钠溶液签好反应变为硝酸钠,即可得出硝酸变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转移的电子与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被氧化得到的电子数目相等,且均等于铜失去的电子,n(Cu)=0.5mol,转移的电子为1mol电子,根据O2~4e,即可计算出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5.6L,故A不符合题意
B.
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
,物质的量为0.5mol,因此被还原的硝酸是0.5mol.故B不符合题意
C.转移的总电子数为1mol。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HNO3~NO2~e,HNO3~NO~3e,设一氧化氮为x,二氧化氮为y,x+y=0.25mol、x+3y=1mol,得到x=y=0.25mol,标况下体积均为5.6L,故C符合题意
D.铜与硝酸反应得到的是硝酸铜溶液或者是含有为反应完的硝酸,此时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5mol。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氮元素守恒150ml的硝酸溶液中含有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mol+0.5mol=1,5mol,硝酸的浓度10.0mol/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分析即可得出氧气得到的电子即是铜失去的电子即可计算出标况下氧气的体积
B.根据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即可计算出被还原的硝酸物质跌量
C.根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的物质的量以及转移的电子总数即可计算
D.铜完全溶解,但是硝酸是否反应完全不确定,先假设硝酸全部反应完全,计算出结果,最终得到的硝酸浓度大于此值即可
5.【答案】
A
【解析】【解答】A.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固氮速率,但不能改变该反应ΔH的符号和数值,故A符合题意;
B.由固定机理的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氮气和氢气,生成物为氨气,金红石为催化剂,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3H2+N2=2NH3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固定机理的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氮气和氢气,生成物为氨气,金红石为催化剂,
是反应中间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固定机理的示意图可知,b→c的过程存在
N—Ti键的断裂,c→a的过程存在
N—Ti键的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有关与过程以及催化剂无关
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方程式
C.根据流程图即可判断
??只是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是中间体
D.根据整个反应流程即可判断键的断裂和形成
6.【答案】
B
【解析】【解答】A.用过的脏餐巾纸没有回收的价值,不可回收,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用垃圾属于有害垃圾,需要专门处理,不能制造餐具,故B符合题意;
C.厨余垃圾经发酵技术处理可以变成优质肥料,故C不符合题意;
D.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元素,属于有害垃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医疗器械塑料有毒不能用于制作餐具,回收的废弃医疗需要集中处理,其他选项均正确
7.【答案】
A
【解析】【解答】A.加热氯化铵分解,在上方HCl与氨气化合生成氯化铵,则①中封管内固体由下方转移到上方,A符合题意;
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加热时氨气逸出,酚酞溶液褪色,冷却时氨气溶于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加热可分解,则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C不符合题意;
D.可逆反应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题中实验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冷却后进行,不是可逆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氯化铵固体极易分解遇冷也易生成氯化铵固体
B.氨水极易挥发,因此加热后变为无色,但是冷却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液又变为红色
C.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得到易分解的无色物质,温度升高物质分解,导致颜色变红,温度降低二氧化硫与之结合形成无色物质
D.可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的正反应和逆反应均可发生
8.【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第一步为海水喷淋,洗脱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第二步为将洗过烟气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亚硫酸根离子被氧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图中最低点时溶液的pH值最小,溶液的酸性最强,则最低点硫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硫酸,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硫溶于水变为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酸性较弱,被氧化为硫酸,硫酸是强酸,酸性增强,随着被稀释酸性减弱即可判断酸性最强的点硫的存在形式
9.【答案】
A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可以和小麦秸秆中的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体现了其漂白性,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将溴单质还原,体现了其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褪去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以和碱反应,体现了其酸性氧化物通性,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将高锰酸钾还原,体现了其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依据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
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等,A不符合题意;
B.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和盐类等,B不符合题意;
C.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作制冷剂,C不符合题意;
D.铵盐受热分解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升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B.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和盐类等;
C.液氨可做制冷剂;
D.铵盐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
11.【答案】
D
【解析】【解答】A.火药成分“一硫二硝三木炭”,硫为硫磺,故A不符合题意;
B.在Fe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发生,所以可用铁制容器装运浓硝酸、浓硫酸,故B不符合题意;
C.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故C不符合题意;
D.“雷雨发庄稼”,空气中氮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过程中有硝酸生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爆竹爆炸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就是硫的燃烧产生的气体
B.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
C.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
D.雷雨发庄稼主要是氮气和氧气在雷电的作用下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续被氧化变为二氧化氮,继续与水反应产生了硝酸,故有酸形成
12.【答案】
A
【解析】【解答】A.工业合成氨是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属于人工固氮,故A符合题意;
B.闪电时N2转化为NO,属于自然固氮,故B不符合题意;
C.用NH3和CO2合成尿素,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换,不属于氮的固定,更不是人工固氮,故C不符合题意;
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生物固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工固氮是利用化学方法将氮气变为化合物的反应。
13.【答案】
B
【解析】【解答】A.
葡萄酒中的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防腐、杀菌、抗氧化的作用,适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是无害的,可以添加到葡萄酒中,A不符合题意;
B.
因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有还原性,可以抗氧化,B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硫和硫酸中硫元素是相邻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硫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红酒加入二氧化硫主要是因为其还原性,将可防止红酒被氧化
14.【答案】
B
【解析】【解答】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管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U形细玻璃管内水左低右高。
故答案为:B。
【分析】浓硫酸稀释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15.【答案】
B
【解析】【解答】A.
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形成红色喷泉,故A不符合题题;
B.
与水不发生反应,也难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内压强几乎不变,不会形成喷泉,故B符合题意;
C.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
沉淀,则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气压减小,又因溶液中有白色的
,形成白色喷泉,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能够形成无色喷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产生压强差,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氯化氢和硝酸银易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硫与氢氧化反应反应,这3组实验均可产生压强差,故可以形成喷泉,一氧化氮和水不发生反应,不会产生压强差
16.【答案】
D
【解析】【解答】A.
小于5.6的大气降水是酸雨,故A不符合题意;
B.
不是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污染指标,故B不符合题意;
C.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聚碳酸酯的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气体不污染环境,可减少白色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考查的是酸雨的概念
B.
不是污染性气体
C.考查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产生新物质,煤的气化产生新的物质
D.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综合题
17.【答案】
(1)Cl2+2OH-=ClO-+Cl-+H2O
(2)洗气;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
(3)(NH2)2CO+NaClO+2NaOH=N2H4·H2O+Na2CO3+NaCl
(4)2ClO-+N2H4·H2O=N2↑+2Cl-+3H2O
(5)Cl2+
+H2O=
+2Cl-+2H+;0.6
【解析】【解答】(1)吸收塔发生的是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离子方程式
Cl2+2OH-=ClO-+Cl-+H2O
(2)浓盐酸得挥发性,出来的气体可能存在氯化氢,所以气体进入吸收塔时,需要洗气。选用的试剂时饱和的食盐水
(3)反应物生成物都已经知道,直接写出:
(NH2)2CO+NaClO+2NaOH=N2H4·H2O+Na2CO3+NaCl
(4)?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故发生的反应为
2ClO-+N2H4·H2O=N2↑+2Cl-+3H2O
(5)氯气具有氧化性,,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2+??+H2O=??+2Cl-+2H+?,根据硫元素守恒:得出关系式:设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x
?
SO2~~~~~~~BaSO4
?
?1?
?
?
?
?
?
?
?
?
?
?
?
?233
?
x?
?
?
?
?
?
?
?
?
?
?
?
?
?0.11g?
?
?
解得x=0.00047mol
样品的中亚硫酸钠得残留量为0.00047molx64g/mol/0.05L=0.6g/L
【分析】(1)考查氯气和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发生歧化反应
(2)考查氯化氢的除杂问题,需要进行洗气操作,用饱和食盐水
(3)考查方程式的写法,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已给出可直接书写
(4)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根据元素守恒,根据沉淀的质量求出硫元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出
样品中Na2SO3残留量
18.【答案】
(1)BaSO3+2H+=Ba2++SO2↑十H2O
(2)Na2SO4
(3)A
(4)2Fe3+
+3Mg(H)2=Fe(OH)3+3Mg2+
(5)CO2
(6)2Fe3+
+SO32-+H2O-
=2F2+
+SO42-+2H+;取③中反应后的溶液.
加入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Fe2+
【解析】【解答】(1)溶液A为亚硫酸钠溶液,白色沉淀为亚硫酸钡,则离子方程式为
BaSO3+2H+=Ba2++SO2↑十H2O
(2)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有硫酸钡沉淀,则混入的是硫酸钠
(3)硫酸钠晶体,也是白色的,故A错误,亚硫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呈中性,故B正确,吸收了O质量增加,故C正确。
(4)①中为氢氧化镁转成氢氧化铁,
2Fe3+?+3Mg(H)2=Fe(OH)3+3Mg2+
(5)②中碳酸根与铁离子发生双水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6)③中亚硫酸根具有还原性,铁离子具有氧化性,故离子反应为
2Fe3+?+SO32-+H2O-
=2Fe2+?+SO42-+2H+
甲中不能说明有亚铁离子生成,可能亚硫酸铁沉淀,故需要检验亚铁离子,方案为
取③中反应后的溶液.
加入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Fe2+
【分析】第一组实验探究了硫酸钠与亚硫酸钠的性质,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被氧化成硫酸钠
第二组实验探究了铁离子的性质,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能和碳酸根双水解,难点在于与亚硫酸根反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9.【答案】
(1)碱石灰;NO和NO2
(2)3NO2+H2O=2HNO3+NO
(3)A
(4)吸收;113kJ
(5)2NO+O2=2NO2;NH4NO3
【解析】【解答】(1)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碱石灰;NO和NO2;
?
(2)D中装的是水,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3)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700℃时水是气体,故答案为:A;
(4)△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931kJ/mol×2-628kJ/mol×2-493kJ/mol=+113kJ/mol,故答案为:吸收;113kJ;
(5)产生红棕色气体是因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氨气和硝酸能反应生成硝酸铵,因而产生白烟,白烟的化学式是NH4NO3

故答案为:2NO+O2=2NO2;NH4NO3。
【分析】工业生产制备少量硝酸原理:4NH3+5O2
4NO+6H2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试管中发生氨的催化氧化生成NO,第一瓶试剂瓶中NO进一步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第二瓶试剂瓶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第三瓶试剂瓶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
20.【答案】
(1)abd
(2)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将待检测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将湿润的品红试纸接近废气),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废气中含SO2;2SO2+
2CaCO3
+O2+
4H2O=2CaSO4·2H2O+2CO2
【解析】【解答】(1)a.硝酸是强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的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a正确;
b.硝酸具有酸性,电线,铁轨,桥梁,含有金属铁等,它们能和硝酸反应,房屋含有金属和硅酸盐,它们也能和硝酸反应,b正确;
c.导致臭氧层空洞的是氟氯烃,不是硝酸,c不正确;
d.硝酸中含有氮元素,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可向植物提供氮肥,d正确;
故答案为:abd;
(2)①由脱硫流程图可知,脱硫过程是SO2溶于水生成H2SO3

且酸性比碳酸强,故可以和CaCO3反应生成CO2

故导致脱硫后的尾气中CO2的含量明显增加,CO2会导致温室效应,故答案为:CO2;使温室效应加剧;
②利用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这一漂白性的特性,可以检验气体中有无SO2

故答案为:将待检测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将湿润的品红试纸接近废气),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废气中含SO2;
③由脱硫流程图可知,脱硫过程是SO2溶于水生成H2SO3

且酸性比碳酸强,故可以和CaCO3反应生成CO2和CaSO3

CaSO3在空气中不稳定,很容易转化为CaSO4

进而形成副产物石膏CaSO4·2H2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以写出该过程的总反应式为:2SO2+
2CaCO3
+O2+
4H2O=2CaSO4·2H2O+2CO2

故答案为:2SO2+
2CaCO3
+O2+
4H2O=2CaSO4·2H2O+2CO2。
【分析】(1)根据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进行解答;
(2)脱硫过程是SO2溶于水生成H2SO3

且酸性比碳酸强,故可以和CaCO3反应生成CO2和CaSO3

CaSO3在空气中不稳定,很容易转化为CaSO4

进而形成副产物石膏CaSO4·2H2O,反应生成CO2

CO2会导致温室效应;SO2的检验可以利用品红的漂白原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