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课时2.3
声的利用
课堂引入
观察与思考
A.用听诊器查病
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回答问题
B.倒车雷达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
D.加湿器净化空气
师生互动
以上图片是生活中常见利用声的例子,这些例子各有什么特点?
课堂引入
观察与思考
师生互动
A图,利用听诊器判断心脏跳动情况,利用的是声音的信号;
B图,利用超声波的回声进行测距,利用的是声音的信号;
C图,利用超声波使污物产生高频振动,污物和物体分离,达到清洗目的,利用的是超声波的能量;
D图,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动,使水雾化,水雾扩散到室内,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利用的是超声波的能量。
结
论
声音可以传递
,也可以传递
。
信息
能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知道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了解生活中常见利用声的现象;
4.会判断声的利用类型。
课堂活动
一、声与信息
1.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时,声音被发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回声的应用
回声测距(如图)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17m
课堂活动
一、声与信息
2.超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
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超声波的应用
课堂活动
一、声与信息
如图所示,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水深度,它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以及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多少秒才能接收到反射超声信号?
解: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
由v=s/t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答: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过9秒才能接收到反射超声信号。
超声波测海水深度
课堂活动
一、声与信息
超声波测距、测速
蝙蝠利用超声波测距规避障碍物
高速公路上的雷达测速仪
课堂活动
二、声与能量
超声波碎石机
超声波雾化器
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
以上例子要求声必须具有较大的能量才能完成工作。同时也说明了超声波具有能量。
课堂活动
三、声的利用
在声的利用方面,声可以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传递能量。
在利用声的实例中,如果伴随能量传递较小,属于声音传递信息;如果伴随能量较大,属于声音传递能量。
1.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听诊器、B超、倒车雷达、回声、回声测距、回声定位、蝙蝠捕捉昆虫等。
2.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超声波碎石机、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清洗物品等。
课堂活动
四、边学边练
A
1.(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课堂活动
四、边学边练
D
2.(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课堂活动
四、边学边练
C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典例分析
考点一:声的利用
典型例题
1
A
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典例分析
考点一:声的利用
迁移训练
1
A
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只能在水中传播
C.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不能传递能量
课堂小结
视频小结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2.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呐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验
D.利用回声定位
课后作业
3.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
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
,
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