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0 07: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2世纪初期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会宁
中都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知识回顾:1、五大政权
2、三次战--和
双方 战 和
和议内容 和议影响
北宋—辽
北宋—西夏
南宋—金
澶州战役
交战
郾城大捷
澶渊之盟
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
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①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②西夏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①南宋向金称臣②南宋给金岁币③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界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同步答案(第9课)
1-5:CADCC 6-10:BDCAB
族名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汉 北宋 960 赵匡胤 东京
契丹 辽 10世纪初 阿保机 上京
党项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女真 金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 会宁
中都
12.
A.兴庆
B.上京
C.东京
13.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任意一位,言之成理即可)
14.(1)辽、契丹;
西夏、党项;
金、女真。
(2)它们与宋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如: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夏战争和宋夏和议;
岳飞抗金和宋金和议。
一、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农作物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水稻:
茶叶: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太湖圩(围)田
宋代耕获图
秧马
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
耕作类: 犁、耙 、锄 、镰
灌溉类: 翻车 、筒车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海南、东南沿海)
水稻:
棉花:
茶叶: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车图》(局部)
名冠天下的蜀锦
蜀绣
南宋棉毯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制瓷业: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水稻:
棉花:
茶叶: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哥窑瓷碗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南宋时有兄弟二人,
各主一窑,哥所烧者曰“哥窑”,弟者曰“弟窑”。
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如冰裂,纹
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铁线之称。传世品较
多,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官窑
景德镇白瓷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宋代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水稻:
棉花:
茶叶: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宋船模型
宋代造船业
由于海外贸易的推动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进
入宋代,我国的造船业又进入一个高峰阶段。
宋代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
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
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宋代的造船、
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并创造运用了滑道下
水的方法。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宋代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水稻:
棉花:
茶叶: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商业都市: (开封、临安)
对外贸易:
货币: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宋朝城市的新特点
任务:请对比唐都长安和北宋首都东京的城市布局图,参考《清明上河图》,探寻宋朝城市的新特点。看看谁找得多,谁找的准确。现在就开始吧!
《清明上河图》
提示
1.城市布局打破“坊”、 “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2.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
《货郎图》
这幅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作者是宋朝的李嵩。画面描绘一位走乡串村卖日用品的老货郎,挑着挂满货物的货担来到村头的大树下。担上的货物琳琅满目,有小风车、花篮、糖葫芦、滑稽人、小灯笼等让孩子们喜爱的各种玩具。老货郎笑容可掬地一手摇着拨浪鼓,一手给孩子们拿玩具。孩子们买到喜爱的玩具,有的正在玩耍,有的转身往家跑。其中一个手里拿着小花鼓,兴高彩烈地一边走一边摇。整个画面生动热闹,由此可见宋代城镇集市贸易、商品交换繁荣之一斑。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宋代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水稻:
棉花:
茶叶: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商业都市:
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对外贸易:
货币:
表现、原因
临安
泉州
广州
朝鲜、日本
苏门答腊岛
印度
阿拉伯半岛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何表现?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设置市舶司;宋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宋代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水稻:
棉花:
茶叶: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商业都市:
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对外贸易:
货币:
原因、表现
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宋代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水稻:
棉花:
茶叶:
1.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宋越南)
2.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3.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商业都市:
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对外贸易:
货币:
原因、表现(市舶司)
交子
时期?
地区?
地位、作用?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②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③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渐超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就是例证。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课堂练习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A
C
课堂练习
3.宋代丝织品“号为天下冠”的是( )
A.四川  B.江浙
C.广州  D.长沙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A
D
同步参考答案
DCDACD
7.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②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③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渐超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就是例证。
8.
(1)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达;江南地区成为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①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②粮食、瓷器、丝织品等等。
(3)南方经济的重大发展,是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共同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及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9.
(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2)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盛等)。
(3)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
南方初步开发
唐末五代
北宋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方相对安定 北民南迁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
全国经济重心:
转移到



逐渐转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
内地
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