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10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是一种攀缘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走进作者
作者介绍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隔膜》《线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叶圣陶
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
爬山虎
知识链接
朗读示范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点击图标即可播放
蜗
柄
曲
萎
jūn
bǐng
wō
qū
?
wěi
均
匀
叶
牛
弯
枯
会认的字
操
占
嫩
顺
cāo
nèn
zhàn
shùn
虎
hǔ
老虎
早操
占领
嫩绿
顺利
会写的字
均
隙
茎
xì
jīnɡ
jūn
叠
dié
平均
重叠
空隙
根茎
柄
萎
瞧
固
qiáo
wěi
bǐnɡ
ɡù
话柄
枯萎
小瞧
固定
运用:战斗前,我军抢险占据了一块高地,将军和参谋站在制高点观察地形。
占
zhàn
站
字义:据有,用强力取得。如,占据。
组词:(占据)(霸占)(鸠占鹊巢)
字义:立,久立。如,站立。
组词:(站立)(站岗)(站不住脚)
同音易混字
曲
qū
(弯曲)
qǔ
(歌曲)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
读一读:我们一边哼唱着欢快的歌曲(qǔ),一边走在弯弯曲
(qū)曲的山路上。。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多音字
均匀: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本课指爬山虎的叶子多而密。
词语理解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初读感知
你发现了吗?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生长的具体位置。
叶子的特点。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怎样往上爬。
脚的变化。
1
2
3
4
5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爬山虎的脚。
现在让我们把可以合并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梳理出课文结构吧!
1
2
3、4、5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生长在哪些地方?
品读释疑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它生长得非常茂盛。
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它是一种擅长攀爬的事物,大多生长在墙上。
朗读第一自然段,“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要读得慢一些,“满”和“大”两个字要重读,突出爬山虎繁盛、茂密的样子。
我们从以上文字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布满外墙和屋顶的爬山虎,它是那样茂盛。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作者对叶子进行了连续观察。
嫩红
嫩绿
“嫩红、嫩绿”中的“嫩”,指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嫩叶、嫩茎”的“嫩”,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
区别“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不同意思。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又多又密
绿
作者对叶子进行了细致观察。
微微动荡
轻轻擦过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
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位置、样子、颜色。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比喻
比喻
用词恰当
细致观察
体会到叶圣陶爷爷连续观察。
从叶圣陶爷爷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你能体会到什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小组合作朗读5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对比
爬山虎的脚对墙有依赖关系。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1自然段。
首尾照应关系。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是介绍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描写它的叶子?
首先叶子和脚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叶子不可能脱离脚单独存在,脚也不会脱离叶子单独存在,两者都是爬山虎的一部分。另外,欣赏完爬山虎的叶子,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探究兴趣。爬山虎的叶子这么美,它的脚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要像叶圣陶爷爷那样留心并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中心主旨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爬山虎的脚
位置
样子
颜色
怎么爬
变
化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的
萎了
叶子
鲜绿
排列均匀
好看
脚
触着墙的
牢固
结构图示
一、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波纹,好看得很。
新鲜
舒服
均匀
空隙
拂过
漾起
随堂练习
二、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描述你喜欢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吗?
示例一:我喜欢柳树的枝条,微风一吹,它随风摇曳,像一位美丽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示例二:我喜欢仙人掌,虽然它的外表长满了尖刺,却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
三、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
要求: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