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2012中考科学复习
科学探究易错题
H2的质量
稀硫酸的质量
A
B
1.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则图中A、B分别代表________,写出A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Mg
2Al+3H2SO4==Al2(SO4)3+3H2↑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a2CO3、BaCl2、CuCl2、Na2O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将该固体粉末溶解于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取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溶液1
加NaOH溶液
过滤
蓝色絮状沉淀
无色 溶液2
加试剂①
过滤
白色沉淀
加足量试剂②
产生气泡,沉淀不消失
O
C
OC段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1)溶液1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试剂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写出滴加试剂②与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Cl2、BaCl2
碳酸钠或碳酸钾
BaCO3+H2SO4===BaSO4↓+H2O+CO2↑
2.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若改用NaOH中和盐酸时,A点时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
CaCl2、HCl
<
A
NaCl NaOH
3.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
(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将45gN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通过计算:
①求100 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
②若稀硫酸为120 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
求产生CO2的体积。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将100ml98%的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的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m(CO2)=11L×2g/L=22g
H2SO4 ~ 2CO2
98 88
× 22g
X=24.5g
①设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
②设与120ml稀硫酸完全反应的固体粉末的质量为y.
100ml
120ml
=
45g
y
y=54g<58.5g
∴固体粉末过量,以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11L
100ml
120ml
=
V
V=13.2L
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
收集、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
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
X常用 ,用图乙所示的装置
收集氢气,A应与 (填“B”或“C”)相连。
(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
(3)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
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
甲 乙
稀硫酸
C
2H2O2= 2H2O+O2↑
装满水或倒立
除氯化氢气体
干燥气体
MnO2
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① ;
② 。
集气瓶
A图中,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E图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没有伸到瓶底,
②
带小孔的隔板
①
长颈漏斗
A B C D E F G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通入。
②
带小孔的隔板
①
E或F
MnO2
催化作用
CO2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随开随停。
b
A B C D E F G
2H2O2= 2H2O+O2↑
MnO2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药品是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或 (填字母)。
长颈漏斗
水槽
B
2KMnO4 ==K2MnO4 +MnO2 +O2↑
锌和稀硫酸
C
E
△
(4)该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知道:硫化氢( H2S )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黑色块状固体,不溶于水)与稀硫酸反应制取:
FeS+ H2SO4=FeSO4十H2S↑。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最佳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A F I
7.假设有(1)Fe、CuSO4、稀H2SO4;(2)CuSO4、KOH、稀HCl;(3)Mg、稀HCl、NaOH;(4)Na2CO3、稀H2SO4、CaCl2四组物质,将它们分别同时放入足量水中,经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下列同学们讨论的发言中,正确的有 ( )
A、只有(1)、(2)组溶液呈蓝色,且一定有沉淀出现
B、只有(1)组液体中,一定有不溶物生成
C、只有(2)、(4)组液体中,可能出现浑浊
D、四组液体中一定都会出现沉淀
C
8.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图曲线表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溶液的总质量
乙的质量
序号 甲 乙
① HCl溶液 NaOH溶液
② HCl溶液 大理石
③ Ba(OH)2溶液 CuSO4溶液
④ CuSO4溶液 铁粉
如果选④,图象应如何画
B
9.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1)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为了能使检验顺利进行,A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
(2)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检验CO2是否已除尽
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中变浑浊
10.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存在C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已除尽
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
浑浊;C中黑色变红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
11.金属钠放入氯化铁溶液中,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单质铁被置换出
B.溶液中有红褐色絮状沉淀产生
C.金属钠刚投入水中时漂浮在水边,四处游动
D.溶液中有气体产生
A
1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我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气密性已检查)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试根据实验装置和相应实验操作,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 试管内液面略有上升 CO2能溶于水
B 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 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将NaOH溶液滴入烧瓶
D 将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
E 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
滴入酚酞溶液
试管内液面上升至充满试管
水倒吸入烧瓶中
小气球变大
烧瓶中出现红色“喷泉”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表明: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_____.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2)图乙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______.联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_________(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 km/h.
(3)由此看来,无论是保持车距还是限制车速,都是由于汽车具有
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
远
增大
大
大客车
惯性
2.小明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3N的钩码(如图所示),钩码的运动状态与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1)由①②可知,钩码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由③⑥可知,钩码在做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由④⑤可知,钩码在做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大于”或“等于”)重力.
等于
大于
小于
(2)小明站在体重计上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为550N.当小明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中可看成先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据(1)中结论可知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是:____.
A.一直小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B.一直大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C.先小于550N,后大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D.先大于550N,后小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C
2.空心小球恰能悬浮在饱和石灰水中,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搅拌(小球与溶液不发生反应)静置一段时间,则此过程中小球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
A.先上浮至漂浮,又回到悬浮
B.先下沉至容器底,又回到悬浮
C.始终悬浮
D.先上浮,最后漂浮
B
3.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灯泡上标有“3.4V” 字样。小红设计了并连接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1)连接完实验电路后,小红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请帮助小红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小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3)假若电压表15V量程损坏,3V量程能正常使用,电源电压为6V且稳定不变,仍利用现有的器材完成实验,你认为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开路
1.02
将电压表并联到变阻器两端,并把示数调为2.6V
A
B
C
D
(4)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很小,其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阻器阻值太大;电压表量程选大了
(5)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变阻器接CD或AB
(6)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 -Ⅰ,图像如图。据此可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_W(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0.7
(7)当某同学完成电路连接后准备闭合开关,
旁边同学提醒还有一处不妥当,则该提醒是:________________
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动阻值最大处
(8)电路接通后,小明发现移动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时,电压表的示数也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
4.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根据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观察到现象,请你对这个实验作出正确的改进意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阻器应该上下各一个接线柱
电流表应选0~0.6A的量程
5.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小明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利用这个电路继续探究“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实验,小明进行如下操作:①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②再分别改接10Ω、15Ω的电阻,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规格有20Ω 2A;50Ω 1A)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Ⅰ/A 0.30 0.225 0.18
表二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评价小明设计的实验操作不正确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2)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得出了表三的实验数据.小华也在探究,他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V,得到了与表三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明与小华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将电压表接在变阻器两端
1.小明实验时选择的电阻为_________;
2.小华实验时选择的变阻器规格是________.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以下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做法是 ( )
A.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B.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C.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D.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甲 乙
C
7.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甲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B.甲车第3秒的速度等于乙车第6秒的速度
C.运动3秒时,甲、乙两车相距6米
D.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都不发生改变
D
它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4m/S,V乙=2m/S
8.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电键S,发现灯不亮.若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或灯L上,则用电压表对电路进行检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接a b时,闭合电键S,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灯L断路
B.电压表接 c d时,闭合电键S,若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R短路
C.电压表接b d时,闭合电键S,若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电阻R断路
D.电压表接a c时,闭合电键S,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灯L短路
R
L
a
b
c
d
S
A
9.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液体,已知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下列做法有可能使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与P乙大小关系不变的是(无液体溢出,ρ铜>ρ铁) ( )
A.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质量相等的铜球、铁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B.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质量相等的铁球、铜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C.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体积相等的铜球、铁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D.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将体积相等的铁球、铜球完全浸入液体之中。
A
B
甲
乙
A
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 < 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 )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D
1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探究了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重为1牛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让钩码分别处于静止状态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初步归纳结论。
静 止
匀速直线上升
突 然 上 提
突 然 下 移
(a) (b) (c) (d)
(1)分析图(a)、(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突然上提和突然下移弹簧测力计,请结合已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图(c)、(d)中用“ ”标出指针所指示的大致位置。
当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K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左端向中点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将________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若在电路中再接入一个电流表A1,且当滑片P自中点向左端移动时,电压表V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大,则电流表A1应串联在图中的两点之间________.
(选填“a b”、或“e f”)
a
K
R1
R2
P
V
A
b
d
f
c
e
不变
ef
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名称 ××××××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______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__________的蜡烛B.
3.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向各个方向看去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下蜡烛B的位置.
…………
刻度尺
竖直
未点燃
好像被点燃似的
13.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
猜想2: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可能不同;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1和猜想2,他们用液体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得到数据如下表:
液体种类 水 水 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深度(c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橡皮膜方向 上 下 侧 上 下 侧 上 下 侧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4.3 4.3 4.3 8.5 8.5 8.5 13 13 13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①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猜想2的结论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为了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你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写完整实验过程)
1、4、7或2、5、8、或3、6、9
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错误
再选取不同的液体,然后把金属盒放在与水相同的深度(5厘米或10厘米或15厘米)处,观察并记录液体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出选择器材、控制变量、实验数据记录的意思都可以)
14.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_____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B
装置漏气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由: .
15.如图是无锡青年标兵、著名台球运动员丁俊晖在英国锦标赛上夺冠时的一个比赛镜头。请写出他在击打台球过程中涉及到的两点科学知识。
① ;
② 。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不可靠的
没有控制二次实验时深度相等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2A”字样.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到某位置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2伏,电压表V的示数为6伏,电流表A的示数为0.2安.
是否存在某种可能,改变滑片P的位置,使两电压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若有可能,通过计算求出R2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R2
P
A
R1
S
V
V1
R2
∵U1∴V1量程选择0~3伏,V表量程选择0~15伏
又∵U=6伏不变,∴V表偏离零刻度线12格不变
由题意知两电压表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相同
∴U1=1.2伏 U2=U-U1=6伏-1.2伏=4.8伏
I2=I1= U1/ R1=1.2伏/10欧=0.12安
R2=U2/I2=4.8伏/0.12安=40欧<50欧
若U1=U=6伏 R2=0欧
∴有这种可能
17.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2A”字样。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到某位置时,电压表V1的示数如图(b)所示,电流表A的指针指在图(c)的某个位置。
若改变滑片P的位置,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可能出现:①电压表V1与电流表A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相同, (可能/不可能)②电压表V与电流表A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相同,_______ (可能/不可能).若有可能,请求出R2的值。
(a)
R2
P
A
R1
S
V
V1
(b)
(c)
不可能
可能
电压表示数为6伏,指针偏离零刻度线12格;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流表A示数最大值为0.6安,电流表A指针也偏离零刻度线12格,所以 I′=0.24安
U2′=U-U1′=U-I′R1=6伏-0.24安×10欧=3.6伏
R2′=U2′/I′=3.6伏/0.24安=15欧
18.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厘米2;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0.5N;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④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95N;⑤记录整理数据;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⑴ 上叙的实验步骤中,哪一步是多余的 。
⑵ 将吸盘沾水湿润的目的是 。
⑶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压的值等于 帕。
⑷ 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冷风,如图乙,则你预计的弹簧称示数可能会___________95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
密封,防止漏气
95000
小于
19.当前,城市中交通拥堵的现象越来
越严重.为了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科研
人员设计了一种机动立交桥(如右图
所示),排除交通堵塞状况。当一辆汽车匀速从桥上通过时,汽车的受力情况是 ( )
A.受到平衡力 B.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受不平衡力作用 D.不受力的作用
C
20.在一堂科学活动课中,同学们以“假如失去”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假如导体都失去了电阻,所有的用电器都将不能正常工作
B.假如失去了重力,弹簧测力计将不能测力的大小
C.假如失去了摩擦,那么人就不能走路,汽车不能开动
D.假如把托盘天平拿到月球上,将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
23.2011年安徽春晚舞台上,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表演的《东方天鹅》将芭蕾舞的高雅、优美与杂技的高难度技巧揉为一体,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如图16所示是“天鹅”轻盈立在王子的肩上的情景,若女演员的质量为45千克,脚尖与男演员肩膀接触面积约为1×10-3 米2,男演员的质量为65千克,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约为3.5×10-2 米2。
求:⑴女演员的重力。
⑵男演员对地面的压强。
⑶《东方天鹅》的成功背后凝结着演员们辛勤
的汗水。由于男演员要承受较大压强,肩上甚
至出现了溃烂,但还是忍着伤痛进行排练。同学们,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吗?请说出一种方法。
⑴G女=m女g=45千克×9.8牛/千克=441牛
⑵F=G=mg=(45+65)千克×9.8牛/千克=1078牛
P=F/S=1078牛/(3.5×10-2米2)=3.08×104帕
⑶女演员的体重不变时,增大女演员脚部对肩膀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少对肩膀的压强。
1.右图是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有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和要看到较清晰的细胞结构,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 ( )
A. 甲和丙 乙和丁
B. 乙和丙 甲和丁
C. 甲和丁 乙和丙
D. 乙和丁 甲和丙
C
2.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 )
A.目镜 B.物镜转换器 C.反光镜 D.粗准焦螺旋
C
3.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B
4.下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
①_______②___;③___;④_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
①___;②___。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
所指的物质是___。
(4)以上三种生理活动,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
的有___种,夜晚进行的有___种。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三
二
5.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行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其直接原因是 ( )
A.细胞壁对却刊泡的保护作用 B.细胞膜对细胞们保护作用
C.细胞核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D.细胞壁与细胞膜共同作用的结果
6.北京香山红叶呈现红色.是由于细胞中存在花青素的缘故.那么花青素这种物质存在于下列哪个结构中 (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液泡 D.细胞壁
B
C
7.下图是动、植物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序号,在“_”中填名称)
(1)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__,这种能量转换器应该存在于下图所示的_____细胞中。
(2)图中的[ ]_________被称为遗传信息库。
(3)如果乙细胞表示的是西瓜果肉细胞,那么乙图中多画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4)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乙细胞的[ ]____________.
5
叶绿体
乙
2
细胞核
5
叶绿体
6
液泡
8.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下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______。
(2)上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申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①
⑥
装片向左平移
B
气泡
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将另一侧慢慢放下
9.在载玻”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 A.↘ B.↖ C.↙ D.→
C
10.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A
1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分别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下列图像中,可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的是( )
B
12.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it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
(2)在视野②中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叶属于____________,视野④所示的部分属于_____________,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右下方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没有将叶表皮展平
器官
组织
13.以下是某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时的步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
①暗处理②酒精脱色③部分遮光④滴加碘液⑤照光
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③④⑤
C
14.右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所处的状态,由此可知该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 )
A.仅有光合作用 B.仅有呼吸作用
C.仅有蒸腾作用 D.以上三者都有
D
1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B
16.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 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____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实验组为第_____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会联想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第四种处理,有没有必要(答案填“有”或“没有”)_____________.
③
②
①
在吃饭时要求我们细嚼慢咽是要把食物磨细成小颗粒,利于消化
没有
17.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的④是________,⑥是__________.
(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__;血液由④射出流经⑦、⑧至①的途径叫____________。
(3)由于在组织细胞处发生气体交换,M~N处的血液由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血。
(4)下列A~H项为血液成分的特点或功能,请选择相应的选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只需填字母)
A.最小,形状不规则
B.较大,成熟后有细胞核
C.主要由水分、葡萄糖、无机盐
和血浆蛋白组成
D.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
E.吞噬病原体,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
F.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G.运载血细胞
H.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左心室
肺静脉
肺循环
体循环
动脉
静脉
D
F
B
E
A
H
C
G
18.下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分析回答:
(1)血管[3]内的血液只能按箭头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的原因是该血管内有 。
(2)血管[5]比[4]内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与 ________________作用有关;[7]比[6]内血液成分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___________。
(3)气体进出结构[1],必须通过 作用完成气体交换。
(4)某同学患急性肠炎,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明显变化的项目是; 若给该同学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首次到达病灶共经过心脏的次数为 。
(5)血管[5]内流着什么血?________.
静脉辩
肾小球滤过作用
氧气、无机盐、尿素
扩散
白细胞
2
动脉血
19.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HIV会迅速繁殖,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HIV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并摧毁大多数HIV,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 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下列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免疫细胞浓度的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