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0 10:04:55

文档简介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当堂检测(课堂10分钟)
1.选词填空
(1)与会人员对袁隆平( )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A.精彩 B.精湛 C.优美 D.严谨
(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 )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A.迅猛 B.迅速 C.凶猛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 )
(2)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 )
(3)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 )
(4)神异的光辉。            (       )
3.袁隆平“听了向福财的话”,为何心情很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为什么用大量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后巩固、开拓、提升(30分钟)
基础题(课节内容)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矢志不移( ) 兵不解甲( ) 大相径庭 ( )雄蕊( )
繁殖( ) 籼米(  )搅拌(   )笼罩(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扁远 锻练 大相径廷 B.繁值 遗传 矢志不移
C.雄蕊 搅拌 夜不能寐
3.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话,使前后意思连贯。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穷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提升题(延伸内容)
(一)
慢慢的,袁隆平和向福财混熟了。有天傍晚,①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扔下、放下)布袋,(坐、端坐、跌坐)在竹椅上歇气。
袁隆平问:“这谷子哪里来的 ”
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 ”
“南特号。”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
向福财(平平常常、含蓄幽默)的话,却给袁隆平的心沉重一击。他是教农作物的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向福财为集体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40公里啊!袁隆平和向福财正谈论着,②向福财5岁的女儿春花(抓起、拿起、捧起)一把谷种往嘴里(放、塞)。
向福财一看,急忙(走、跑、奔)了过去,掴了春花一耳光 。骨瘦如柴的春花一声不吭地像一截木头似地栽倒下去。
向福财哭喊着抱起春花,(颤声、大声)喊:“春花,春花,这是为队里换的谷种,不能吃呀!”
1.为文中加点字注音。
掴( ) 吭( )截( )
2.在括号中勾出适合语境的词。
3.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横线处),其中“①”处刻画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 “②”处写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两个比喻,请分别判断出它们的本体和喻体。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题(关注生活、科学动向,学科间的联系)
(二) 让科学之光洒满成长的心灵
 ①面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这就对我们的学习和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②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主编王国忠先生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初中生读书,我建议不妨学学狗熊。熊猫和狗熊这两种动物,没有人不认识的。前者可爱但娇气十足,挑食,只吃某一类竹子,因而体弱多病。一旦这类竹子大面积死亡,熊猫也会活活饿死。狗熊不一样,食性杂,上树下水,荤素皆吃,所以能补充各种营养,体质强壮,力大无穷,在森林里称王称霸。初中同学要多阅读科普作品,最好不要‘偏食’。要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③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科普作家陈钰鹏先生说:“初中是人生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受到优秀科普读物的熏陶,从而爱上科学,凡事喜欢提出‘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之改变。如果将来在这些学生中能出一位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的专家,那么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大贡献。”
 ④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中,19岁的女大学生陈果和年仅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的悲剧,向我们发出了沉痛的警示:科学精神的缺失,比文化知识的缺乏更加可怕。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练习“法轮动”的人员中,有一些是高级知识分子,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体现在他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态度上,体现在他是否能够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处理问题,体现在他是否迷信所谓的“权威”以及虚无的力量。
  ⑤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初中生群体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但科普阅读的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重,闲暇时间少,阅读科普文章的机会极为有限。大多数初中生只有啃课本的份儿,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在“请写出你所知道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的问卷调查中,只有少数同学写出了儒勒·凡尔纳、凡纳·卫斯理及其作品的名字。当然,我们不能怪罪这些“可怜的小鱼儿”,因为我们提供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太小,无法使他们自由地邀游于“海洋”。我们的科普创作和科普教育均未能为科普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
  ⑥应重视科普教育,让科普阅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老师要带头读科普,要向学生推荐好作品,这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形成科普阅读的风尚;各科老师讲解与科普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讲解或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科普演讲或讲座活动。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科普的兴趣。
⑦我们的初中生是喜爱科普阅读的,只要我们科普作者、出版部门、学校、老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科普阅读就一定会得到普及。让成长的心灵洒满科学之光,我们民族的明天也将是一片光明!
1.如果把本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①段到第_________段,第二部分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号召全社会为普及初中生科普阅读共同努力。
2.本文是从哪三个角度论证“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完成下面两题。
(1)第②段中写熊猫“偏食”意在告诫我们,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可怜的小鱼儿”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文,根据你的见解,给学校图书馆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在你家乡,一定有在当地影响相当大的人物.请你采访他或周围的人,写篇报道他的通讯。
参考答案
一.1.(1)A (2)A 2.(1)矢志不移 (2)劫后余生 (3)大相径庭 (4)灵光3.因为袁隆平觉得自己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而使人们还在挨饿,内心充满内疚。4.那些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二.1.略2.C3.参考:就像冬夜的寒气,徘徊在他的心田。4.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1.guō kēng jié 2.放下  跌坐  抓起 塞 3.①疲惫不堪 ②极度饥饿  4.骨  柴;春花 一截木头(二) 1.初中生科普阅读的现状 重视科普阅读的措施 2.(1)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2)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3)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2)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的初中生 丰富的科普读物(知识)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就一般情况而论,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高低是有联系的,但在某些时候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请注意“有时”二字。如果认为科学精神与知识水平高低完全没有关系,则不给分。) 5.如:增添更多的科普读物,介绍最新科普读物,提供科普信息,举办科普读物讲座等等。(共36张PPT)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多宝一中 彭龙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能概括地选取典型事例。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学习袁隆平为科技献身的精神。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一、人 物 简 介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农民老头袁隆平
获联合国粮食安全保障奖
被选为人大代表
二、掌握字词,正音正义
你行吗?
给下列字词注音:
籼 (xian1) 黔(qian2)
蕊 ( rui3 ) 钵( bo1 )
硕 (shuo4) 鉴(jian4)
二、掌握字词,正音正义
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经久不息: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自由朗读,熟悉人物,能写出袁隆平简介 :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根据时间提示,概括发生的事件。
193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3年秋:___________________
50年代末:____________________
196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4年冬:___________________
1987年3月15日:______________
1989年4月: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 作者在文章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袁隆平为什么会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业研究的道路?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问题2 他的梦想是怎样形成的,可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他又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问题3 袁隆平的“寻梦园”指的是什么?
  为了寻梦,即解决全世界人发的吃饭问题,造福全人类
   袁隆平全民所有的有着淳美境界的伟大事业,即他的农业科学研究事业
   少年:对园艺场美丽的憧憬
   青年: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老年:培养超级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
总写(1---3)
分写4---30
总写(31—40)
袁隆平其人




成功和荣誉
写作特点:
1、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2、生动的细节描写
3、用数字说话。
思考:
1、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
2.水稻研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意义?
3.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三、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
农民向福财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来回40里,为集体换良种。向福财的小女儿春花因肚子饿偷吃稻种,被向福财一巴掌打倒。
描写当时农民的贫穷,揭示出袁隆平决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
水稻研究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意义
  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解决异花授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经过反复学习和思考,提出了通过“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付诸实施。
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品味与赏析
  为了照顾这得之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试分析这两段文字的精彩之处。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事 例
奋斗不息
精  神
思考“怎样使人们不挨饿”
提出“三系”理论
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
成功后投入新战斗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社会责任感
严谨态度、执着的精神
不畏艰难、矢志不移、 献身精神
典型事例
细节描写
运用数字
(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
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结构
知识归纳:
1.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按时间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2.写作特点:
A.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
B.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C.用数字说话使文章富有说服力。
四、练习:
1.找出文中的数字说明,试以一处为例说明它的好处。
2.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说出袁隆平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的奖项。
3.你认为应该学习袁隆平身上哪些优秀品质?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这一段数字说明,非常确凿真实地写出了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的福音,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练习:
1.找出文中的数字说明,试以一处为例说明它的好处。
2、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荣誉: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年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 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3.读下文,并结合本文,说说袁隆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1.农民向福财买稻种。——心系农民 为民分忧  2.试验秧苗惨遭破坏——不屈不挠 献身科技 3.不慕名利
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
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 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他津贴、顾问讲学费、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 花了。”
五、拓展与迁移
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料,谈谈他的事迹对你有何启示。
我培养灵感有四个字,
这就是知识+汗水。
成功的启示
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卓越贡献。通过生动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纯朴、实干、敬业、执著的老科学家的形象。赞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坚定执著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兢兢业业的科学精神。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 赞赏”。---列宾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
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
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将本则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四百字左右。
提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