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 七彩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 七彩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8-26 22: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彩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色彩,感受和表现七彩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学习用涂色,渐变,拼贴的方法,
观察颜色搭配后的不同效果,体验色彩的变幻无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造的创作热情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材分析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了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美好的生活,多彩的生活,用画笔、用色彩来表现像彩虹一样美丽的生活是本课的内容。在这节课上,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色彩的美,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方式,用色彩的语言来表现生活的美,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学会创造、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识生活中的色彩,并掌握一些色彩的调配知识。
难点:学生能够大胆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提升审美意识。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任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张照片,我你们一起来看下吧。P12.师:仔细观察是什么地方呀?——青奥村小学3.师:但是你们注意观察到了没有,这张照片和普通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吗?由于任老师的相机出现的一些小故障,导致拍出来的不是彩色照片,任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的学校在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颜色?师:那我们来看看原来的照片,哇,在我们的校园中有那么多的色彩,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寻找这张照片上你最喜欢的一种或多种颜色,用彩笔在你的白纸上涂一涂(3分钟)(互动,拿出5个同学贴在黑板上)师:任老师给大家点赞,因为你们刚才用了涂色的方法(贴涂色)找出了你们喜欢的彩色。小朋友们你们想象一下,对比之前黑白照片,你们更喜欢哪样的校园?师:其实不仅是校园中,我们每天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今天大家就和任老师一起进入我们的七彩生活吧。(贴课题)
新授渐变示范四.感受生活中的色彩
师:同































?请和你的同桌轻声交流(互动)泡泡(谜语)轻轻一口吹,七彩漫天飞,手指一触碰,消失在空中。请问小朋友们,那是什么呢?吹泡泡可有意思了,接下来我请一个小朋友试试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从我的蜡笔盒里找一找这些颜色(示范拿色边说边画),我们看到这些泡泡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蓝有红也有绿,老师请两位同学和我一起画一画泡泡在空中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示范:颜色的渐变,深蓝色慢慢变成浅蓝色。。这就是渐变色(贴渐变)同一色系由深到浅或者由浅到深的变化。这只泡泡棒被老师施了魔法,只要一吹它,它也会让其他东西的颜色发生渐变,(互动,贴范画),魔法已用尽,让我们期待下次它在变幻出来的色彩。师:同学们感受到生活色彩无处不在呢,这是因为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配色师,我们一感受生活中的色彩(欣赏图片)同学们自己就是色彩设计师,组装玩具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设计,还有在画纸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搭配不同的色彩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开始了,爸爸妈妈们为你们买好了色彩鲜艳的新书包,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新衣服和新鞋子,甚至连雨天带的伞都是他们精心挑选的回到家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是准备了可口的饭菜,他们用菜色把我们吃饭的时间也丰富起来辛勤的老师们为我们学校生活增添几分快乐的色彩,在医院医生护士们也为病人们倾注着纯净的色彩,清扫马路的环卫工人也为道路的整洁增添着几分靓丽的色彩,还有很多人很多事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七彩斑斓。当然赋予生命力的彩色一定是大自然的颜色,奇特的风景,种植的果蔬和动物世界,这些都是我们的七彩生活,过上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七彩梦想,每个人的七彩梦是不一样的。
四.拼贴示范
任老师从小就七彩梦想,就是每一次过生日的时候我希望有个三层的大蛋糕,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颜色和装饰。如今我也可以画出美味的蛋糕了,不过我要换种形式去画(贴拼贴)首先我用胶棒在一些彩色纸块上涂上胶水,再搭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层一层的粘好,这样底色就变成了七彩色。老师以前有个梦想就是希望生日那天能时候到
五.作业练习六.作业展示
同学们那你们的七彩梦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用手中的画笔来绘制出一张七彩生活。一会请小朋友们分享下你的就趁今天我们亲手把自己心中的七彩生活画下,一会展示出来的时候介绍下你作品的内容并且要送给哪位老师。1.作品已经展示在黑板上,请你拿着你的画说一说自己的七彩梦想是什么,你是怎么思考的
七、总结、课后拓展
1.艺术源于我们的生活,欣赏生活中的七彩,。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