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5 17: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史学家认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西方传统史学家则称这段时期为Lose
High
Qing”,即清朝伪鼎盛时期。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走向没落的“辉煌”
康乾盛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何为盛世?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开拓并巩固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
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
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目录
一、君主专制的鼎盛
二、疆域的鼎盛
三、盛世的余晖
密折制度、军机处、文化专制
巩固疆域的斗争
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内在隐忧
外在冲突
君主专制的强化
材料1: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材料2: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
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这一年是24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第十五年,从这年开始,万历皇帝朱翊钧再也没上过朝,直到大臣们无比想念,强烈要求见皇帝一面,终于在1615年在金銮殿朝会上见了一次,等于说万历不上朝时间长达28年之久。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勤政劳模
三代皇帝皆勤政
皇帝
内阁
工部
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
南书房
军国大事
军机处
过程
清初皇太极
康熙
雍正
皇权受限
皇权加强
皇权发展到顶峰
特点:
(1)奏折制度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
官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所谓的密折……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迅速、机密
作用: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故宫精品文物——奏折匣
君主专制强化
(2)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直接)
⑴设立的时间、原因:
——为强化皇权。
(根本)
军机处值房
军机处内景
军机大臣:
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职能的演变:由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职能
材料一: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材料二: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
匆匆回到军机处。拟旨完毕,再赶回养心殿报雍正批准。
材料三: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太监也不得在侧。
特点:成员少,机构简单。
特点:办事效率高,速度很快。
特点: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2.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决策具独断性、随意性,官吏唯上是从,易出现失误,——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3)军机处的评价(影响):
1.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乾隆继位之初,曾载撤军机处,但第二年有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事,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D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3)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黄爱平
材料:科举是要选拔精英人才从政治国,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故意去愚化精英人士,后再选拔他们来治国安邦,明清两代统治者以八股取士的目的也是为了拔取英才为其所用。
刘海峰《八股文百年祭》
规定考试内容、考试格式,一是试图用程朱理学固化思想,二是便于评判的标准化,使选拔显得更为公正。但长期如此,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八股取士
阅读教材78-79归纳清政府如何经略边疆的?
西北—平定准噶尔、
大小和卓叛乱
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1762
东南——治理台湾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时期,台湾归入版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反击沙俄
1689年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西南——共治西藏
康熙册封达赖和班禅
雍正设置驻藏大臣1727
乾隆朝,金瓶掣签、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改土归流
理藩院
疆域的奠定
清朝经略边疆的主要方式:
武力平叛
设置机构
笼络上层
捍卫主权
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凯旋礼仪,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朝()。
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
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
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
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
D
康熙二十一年(1682)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D.订立盟约,划定疆界
C
根据地图,描绘清朝中期疆域
统治危机出显——内部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汪士铎
一条鞭法(明后期)
摊丁入亩(清朝)
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雍正时期开始实行。
其主要内容: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予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的两千年的人头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摊丁入亩
高、曾之时……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贫富差距
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唯事贪婪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而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餐箪馈。
——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
政治腐败
清代嘉庆年间农民起义
白莲教
天理教
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材料;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囯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落日余晖
清政府
欧美国家
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部分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工业革命(英国1765年开始)
启蒙思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开拓海外市场,殖民扩张,海权意识
清朝在封闭中走向衰落,
西方在开放中走向近代。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到来
VS
封建制度的强化与农业文明中徘徊
统治危机出显——外部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积极: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清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却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
A.禁绝外国人来华贸易
B.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放宽了民间贸易往来
D.有利于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
B
鼎盛
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奠定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的强化加剧了社会危机
闭关锁国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启示
面向世界
改革开放
本课小结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
B.论中央集权的加强
C.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
D.论丞相制度的废除
C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如此安排的主要原因是()
①军机处官员能更好地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
②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③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④受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B
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又设台湾巡道一员、总兵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设澎湖副将一员、兵两千镇守。这些措施(
)。
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②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③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④抵御了倭寇对闽台的骚扰
A.
①②③B.
①②④
С.①③④D.②③④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