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宋太祖雪夜访赵普
三招安天下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稳定、保守与危机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风光之后的忧虑
几十年间(五代十国时期),军队要谁做皇帝,谁就得做。赵匡胤昨天还是一殿前都检点,今天是皇帝了;那是五代乱世最黑暗的表记。若把当肘皇帝来比宰相,宰相却有做上一二十年的。相形之下,皇帝反而不像样。试看五代肘,有那几个皇帝获得像冯道般的客观地位与受人尊崇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冯道
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启效力于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赵宋王朝面对的问题
藩镇跋扈
地方权重
分裂割据
边境危机
权臣篡逆
皇权失威
削弱地方权力
统一
收复失地
加强皇权
削弱武将与宰相的权利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政治
措施
文官任知州,节度使变为虚銜
权
四监司、通判
监察
经济
措施
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
税赋交朝廷
钱
军事
措施
地方精锐编入禁军,更戍法
兵
相权势大
分二府三司
中央:
1.
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材料三:“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此制兵得其道也。”
2.
枢密院与禁军“三衙”分权,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分权
分散机构的权力
史料分析
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又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除安抚司外,统称“监司”。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地方:设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这样,地方官的权力分散,任期短暂,且“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重文抑武
重文兴教
改科举取士
两宋300多年间,贡举进士科、诸科118榜,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
大兴文教
《神童诗》
北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杯酒释兵权
——收回朝中大将的兵权
禁军——“三衙—枢密院”兵权相互牵制
充实中央禁军(抽调)
——强干弱枝,守内需外
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1
2
3
4
实行养兵政策
5
文官政治
制度:文臣领兵;以文治武
风气:重文轻武
抑
武
史料阅读
宋初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时人描述: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
zhuan)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
积弱积贫
积弱
外有辽夏虎狼之师
积贫
内有朝堂财政之困
危机四伏
内忧外患
边防压力
燕云十六州
契丹
辽
骑兵
岁币
党项
北伐
制度
西夏
战斗力
檀渊之盟
冗兵
财政危机
原因:
①扩充军队导致军费增加;
②官僚队伍膨胀导致财政支出扩大;
③战争赔款、大兴土木等导致国家财政困难,致使宋朝
积贫。
边防压力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
积弱:军事战斗低,
军力衰弱不振。
冗兵
冗官
冗费
危机中的变革
【庆历新政】
改革者:范仲淹
支持者:宋仁宗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改革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改革内容: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王安石变法
思考:阅读教材P52的学思之窗的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对王安石变法进行简要评价
评价:王安石变法
评价
1.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并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2.
积弱局面稍显改观,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3.
部分措施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党争不断,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结果
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流俗之言不足恤。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靖康耻,武穆御金
臣子恨,绍兴和议
风波亭,英雄冤死
文人思,忧国忧民
山河半壁
偏安一隅
君臣醉,偏安一隅
课堂练习
宋太祖为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分别设置的官职是()。
A.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
B.三司使、参知政事、枢密使
C.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合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合约
对上图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未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金朝统治中原地区以后,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些现象说明()
①金朝治国理念先进,虚心好学
②金朝统治者认同了汉族文化
③汉族文化比女真文化先进
④女真人放弃了自己的传统
A.①②③B.②C.①②④D.①③④
A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唐宋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宋代与大唐相比,国力渐趋衰弱
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地方财政困窘月
C.宋代不重视城市建设,规划性差
D.宋代君主专制加强,皇帝威势凸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