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6 06: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到草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局。在这里,成熟的农业文明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度,与之相伴的是,专制制度也历经千年打磨而趋于精致。钱穆因此说“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
——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农耕图
盛世滋生图
坤舆万国全图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海外
新航路
高产
新作物
农业
新发展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1、新农作物品种的输入
明清时期的农业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洼地,雇佣乡民劳动……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
——《中外历史纲要(上)》
雇佣劳动
2、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3、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
商品化趋势增强
贸易致富
明清时期的农业
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雇佣劳动
手工工场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太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d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17世纪初明朝后期丝织业中
自由雇佣劳动
工场手工业
有学者认为,
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
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劳动力
市场
资金
政策
农业生产将大量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国内市场狭小。
闭关锁国、海禁政策导致海外市场狭小。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缺少大量资金扩大生产。
封建社会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尽可能的优先农业的发展。
发展空
间狭小
成长速
度缓慢
无法撼
动封建
经济
思考:结合下图与教材知识分析,明清在商业方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盛世滋生图》(局部)
此为清人徐扬所绘,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新变化
1、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2、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3、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4、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材料: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添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白银大量流入,商业资本积累。
商业发展的条件
材料:新都(新安,即徽州),勤俭甲夭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对乡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
《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商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出现了长途贩远和商帮
研究发现,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
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C
大规模起义结束后,农民的身份有了一定的变化,但还是要回到土地上来,重新建立起男耕女织的家庭。...封建国家,历来关心的是要农民束缚于土地以便于统治,而不愿农民游离于土地。最害怕劳动人民聚在一起。明清朝廷对于矿产,有时要开采,有时要封闭,而一般严禁人民自行开采。……朝廷对于些比较有发展前途的生产部门,如丝织业和开矿,往往采取限制生产和强制以低价收购的办法。……明清朝廷都对海外贸易作了严格的限制,甚至有时根本不许商民下海。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
还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
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社会转型备受压抑
农业商品化
手工业新式化
商业群体化
商经发
品济展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思想文化的新因素
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的形成
学习聚焦
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
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
材料一: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二: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世界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认识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发明本心)
世界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认识论: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主张“知行合一”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人
黄宗羲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
【课堂探究】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变化的特点
特点
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反传统、反教条。如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
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④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课堂探究】明清时期小说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
(3)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社会识字率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4)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6)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小说与戏剧
学习聚焦
明清的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
时间
作品
作者
地位和评价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
小说,开创了
的写作体裁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儒林外史》
吴敬梓
.
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红楼梦》
曹雪芹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思考: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文学创作往往是现实的镜子。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城镇繁荣、思想领域变化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的反映。

名称
作者
特点
小说
《水浒传》
(元未明初)施耐庵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耷回体的写作体裁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未明初)罗贯中
《西游记》
(明)吴承恩
神话小说
《红楼梦》
(清)曹雪芹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
戏曲
传奇
昆曲
京剧

名称
作者
特点
小说
《水浒传》
(元未明初)施耐庵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耷回体的写作体裁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未明初)罗贯中
《西游记》
(明)吴承恩
神话小说
《红楼梦》
(清)曹雪芹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
戏曲
传奇
明)汤显祖
(清)孔尚任
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昆曲
发源:江苏昆山带
在戏曲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京剧
形成:清朝道光年间
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学习聚焦
明朝后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著作
作者
特色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中医药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学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工艺学
《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
地理和地质学
科技
徐霞客游记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科技著作
公众号:高中历史教研
①《永乐大典》
时间:明成祖时期
特点: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②《四库全书》
时间:清乾隆后期
特点: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时间:明朝后期起
传播者:欧洲天主教传教士
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
(
Matteo
ricci)等
传播方式:
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一些开
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
方科学书籍,包括地球、地
理概念。
《康熙皇舆全览图》
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自清朝中叶至中华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
西学东渐:
意大利人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利玛窦将地图上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位置移动,把中国放在正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
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满
C.在学术上不同意欧洲中心论
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学习拓展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土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
思考: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中西方之向实际已经出现“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两种文化交流现象。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基本内容
板书设计
经济发展
思想变化
文化科技新生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提倡个性自由
反对权威专制
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第一次全国人口统计的数字为1.4341亿,当时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约为1.29%,即每年大约要多出258万人。到乾隆六十年(1795)时增长到2.969
6亿,远超此前历史上任何时代。为清代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外来因素是()。
A.垦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
B.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人口定居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国家废除丁税,隐藏人口失去意义
C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D
明朝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南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市制度的改革
D地区经济的差异
D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