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六上2.7.2有理数的乘法(2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六上2.7.2有理数的乘法(2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5 14: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7.2有理数的乘法》上课用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
过程性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用投影片展示一组等式,请同学们判定等式成立的依据是哪条运算律,并口述对应运算律的内容.
下列等式成立吗?为什么?
(1)(-765)×4=4×(-765);
(2)[7×(-8)]×3=7×[(-8)×3];
(3)(-5)×[+(-)]=(-5)×+(-5)×(-).
思考: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乘法运算律.
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ab=ba
有理数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二、探究归纳
活动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有理数乘法仍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出示例题)
例1:计算:
(1)(-0.25)×(-3)×(-4)
(2)(-8)×(-6)×(-0.5)
例2:计算
(-24)×
三、交流反思
活动3: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1)运算律的语言表述;
(2)运算律的符号表示;
(3)运算律的作用.
教师扩展:(方法归纳)
本节课我们不仅要正确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来进行运算,更要注意符号的确定对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使运算更简便,使计算更准确.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由因数中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奇负偶正”.
在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时,要仔细审题,看能否用运算律简便而准确地运算,有时将式进行适当变形,有时逆向用分配律,运用技巧解决复杂计算问题.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活动4
数学小日记   
日期________?
今天数学课的课题:__________?
所涉及的重要的数学知识__________?
理解最好的地方__________?
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__________?
所学的内容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检测反馈
1.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海拔3
000
m时,气温为-20
℃,已知每登高
1
000
m,气温降低6
℃,当海拔为5
000
m和8
000
m时,气温分别是多少?
2.某班分小组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道题加10分,答错一道题扣10分,不答不得分.已知每个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有一个小组共答20道题,其中答对了10道题,不答的有2道题,结合你学过的有理数运算的知识,求该小组最后的得分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具体情况,设计适合本节课内容的作业形式.
七、板书设计
7 有理数的乘法(2)
乘法交换法: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例1:计算(1)(-0.25)×(-3)×(-4)(2)(-8)×(-6)×(-0.5)例2:计算(-24)×
七、教学反思
1.要关注学生对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水平,对法则和运算的学习评价,不应单纯考查记忆和具体计算,而应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
2.本节习题联系拓广中第2题带有“※”号,仅仅是面向学有余力有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去完成它.在实际情况中也正说明这一点,收回的作业,学生的解答和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既增添批改的难度,又出现一些思维上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今后的作业布置,一定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
3.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验证的能力.并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运算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符号的语言描述运算律,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
4.有理数乘法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也能很快融会贯通,只是计算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练习过程中我一一指正,并提出要求,针对学生加减运算中的薄弱环节,在乘法中加入加减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总结经验,牢记结论,做到在简单的运算中不失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基本计算能力薄弱,导致所学知识掌握不牢,每道题目都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板书,从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解题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上,一节课很难练习多个题目,容量总是提高不起来,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很差,不可能自己去找题目做,因而熟练程度很低,我感觉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和辅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能力.应该把推导的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维和推导.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