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记数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性目标:
经历科学记数法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情感态度目标: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会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
难点:会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内容:请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大数据,可以来源于报刊网络,也可以自己调查或请父母帮助提供工作中涉及的大数据.通过收集你觉得身边的大数据多吗?这些大数据在读写上有什么困难没有?你觉得采取什么方法表示这些大数据比较合适?
教师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1)某年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
000
000亩,其中作物受旱
90
680
000亩,重旱28
510
000亩、干枯15
150
000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
260
000亩.有24
250
000人、15
840
000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
110
000
000元,投入劳力25
260
000人,投入抗旱机动设备1
140
000台套、运水车380
000辆次,保障了当前19
390
000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问题:请多名学生依次读出材料中的各个数据.可能有的学生很顺利有的有困难.
(2)问题:以上材料中的数据,大家在读写过程中还不是,太麻烦,那么如果碰到更大的数据了.
西南大旱是不是地球上的水不够多了,其实不是,地球上的水是相当多的,只是分布不均.下面我们看看地球上水资源的相关数据.
注:一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一吨.
1
km=1
000
m、1
km2=1
000
000
m2、
1
km3=1
000
000
000
m3
大气中的水蒸气:13
000
km3
极地冰川中的水:29
190
000
km3
地表水:230
000
km3
地下水:8
595
000
km3
海水:1
321
890
000
km3
问题:如果把上面数据中的单位由大家不熟悉的立方千米转化为大家熟悉的吨,上图中的数据会变得更大,那么这么大的数据大家能不能方便的读写呢?
大气中的水蒸气:13
000
km3=13
000
000
000
000
m3(吨)
极地冰川中的水:29
190
000
km3
=29
190
000
000
000
000
m3(吨)
地表水:230
000
km3=230
000
000
000
000
m3(吨)
地下水:8
595
000
km3=8
595
000
000
000
000
m3(吨)
海水:1
321
890
000
km3=1
321
890
000
000
000
000
m3(吨)
二、探究归纳
1.102=________;104=________;107=________;?
10n=________.?
2.用10n的形式表示:100
000=________;1
000
000=________;1
000
000
000=________.?
3.试一试:
太阳半径约700
000千米:700
000=7×________=7×________?
2018年春运期间铁路运送旅客达380
000
000人次:
380
000
000=3.8×________=3.8×________?
板书: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问题:小组讨论:科学记数法中的a怎样确定,n怎样确定?
讨论结束后回到例子一:请学生依次确定材料中各个数据如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a是多少?n怎么确定?
归纳总结: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n值的确定法:
①比原整数位数少1(当原数的绝对值≥10时).
②由小数点的移动位数来确定.
问题:请同学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我们第二个例子中的大数.
三、交流反思
(1)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2)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1≤a<10.②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数减去1.
课后调查1:(1)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需要多少个这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2)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课后调查2:调查古代大数表示方法.
四、检测反馈
挑战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①32
000
②384
000
000
③94
100.00
④-810
000
⑤10
000
000
⑥-223
000
⑦二千三百四十六万
⑧一亿五千万
挑战二:下列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
①1×105
②4×103
③8.5×106
④7.04×102
⑤3.96×108
⑥3.6×103
挑战三:仔细观察找出下列错误的地方,并纠正:
①90
000=94;
②某县境内森林面积达1
000
000亩,1
000
000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107亩;
③“神州七号”的入轨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1
700千米.
21
7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17×104米;
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千米,
149
000
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4.9×107平方千米;
⑤陆地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海拔为-392米;-39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0.392×103米.
五、布置作业
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7.8×103+1.2×103
(2)8.4×103-4.8×104
(3)4×103×(2.5×102)
六、板书设计
10科学记数法
定义形式能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
试一试
课堂小结
七、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特点是通过课前师生调查收集实际生活中的大数据和超大数据,让学生感受在大数读写上的困难,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指导实践的价值.我利用收集到的水资源的相关大数据和超大数据,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的震撼了学生,激发了学生非常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上的.通过有吸引力的情景自然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教师要参与,在给学生思维自由和空间的同时,教师应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保持和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时机促进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提升,同时关注困难学生的思维问题答疑解惑,提高其思维效率帮助其保持学习热情.
2.教材提供的素材、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教师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数学课堂知识的传授应该在学生各种思维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自然的完成,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以怎样创设合适的思维情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目的展开.
3.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思维热情: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除了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外,教师应注意适当的使用激励、讨论、合作交流等手段,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为目的来综合使用这些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不要肤浅的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和不分对错言过其实的表扬,要用适当的方式帮助暴露其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时机促进学生的思维纵深发散.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