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1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 )
A.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B.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C.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B. 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
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 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带正电
3.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 )
4.“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图2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5.我们知道18g的水中含有6.02×10个水分子,则每个水分子的体积大约是( )
A.0.16×10cm B.1.49×10cm
C.2.99×10cm D.9.22×10cm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7.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3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8.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球、太阳、银河系 B.夸克 原子 中子
C.分子、原子、电子 D.太阳、地球、月亮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 )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D.磁铁能吸引铁钉
10. 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11.如图4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13.通过长期对宇宙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的天文学家中( )
A.牛顿 B.托勒玫
C.伽利略 D.哥白尼
14.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
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C.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 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
15.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 。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 的存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 。
3.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
4.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原子核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不带电,______带_______电。
5.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
三、实验探究题(14分)
1.如图5所示的实验中,在50 cm水中注入50 cm酒精,发现总体积比预计的要 ,说明: 。
2.学习了分子的相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几种猜想:
A.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B.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
为了研究猜想A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如图6所示)。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运动与物质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2)为验证猜想B,小明和同学们又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取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蓝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请你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一条即可)
(4分)。
3.如图7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B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四.综合题 (11分)
阅读以下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份。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它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 ,作用力较 ,分子除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B C B B A D A B D D D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原子 电子
3.斥力 大
4.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中子 质子 正电
5.分子间有引力
三、实验探究题(14分)
1. 小 分子间有空隙
2. 墨水在热水中扩散较快
3. 应该控制水和酒精的温度相同;墨水应该同时滴入水和酒精中;滴入水和酒精中墨水的质量应该大致相同。
4.分子间存在引力
四.综合题
(1)小 大
(2)大 小
(3)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动,又可在一定限度内移动(本题不要求叙述的严密性,只要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得分)
图1
图2
图3
图4
班级 姓名 学号
热水 图6 冷水
图5
A B 图7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