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集合的概念(基础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1讲 集合的概念(基础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5 14:29: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讲
集合的概念
【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D
【分析】
先求得集合M,再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可得选项.
【详解】
因为集合,所以,
故选:D.
2.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是(
)
A.{x∈R|x2-1=0}
B.{x|x>6或x<1}
C.{(x,y)|x2+y2=0}
D.{x|x>6且x<1}
【答案】D
【分析】
分析是否有元素在各选项的集合中,再作出判断.
【详解】
A选项:,不是空集;B选项:{x|x>6或x<1},不是空集;
C选项:(0,0)∈{(x,y)|x2+y2=0},不是空集;D选项:不存在既大于6又小于1的数,
即:{x|x>6且x<1}=.
故选:D
3.下面有四个语句:
①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0;
②-a?N,则a∈N;
③a∈N,b∈N,则a+b的最小值是2;
④x2+1=2x的解集中含有两个元素.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
因为N
是不含0的自然数,所以①错误;
取a=,则-?N,
?N,所以②错误;
对于③,当a=b=0时,a+b取得最小值是0,而不是2,所以③错误;
对于④,解集中只含有元素1,故④错误.
故选:A
4.若由a2,2019a组成的集合M中有两个元素,则a的取值可以是(

A.0
B.2019
C.1
D.0或2019
【答案】C
【分析】
根据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判断即可.
【详解】
若集合M中有两个元素,则a2≠2
019a.即a≠0且a≠2
019.
故选:C.
5.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与1非常接近的全体实数
B.某校2015-2016学年度笫一学期全体高一学生
C.高一年级视力比较好的同学
D.与无理数相差很小的全体实数
【答案】B
【分析】
根据集合定义与性质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A中对象不确定,故错;B中对象可以组成集合;C中视力比较好的对象不确定,故错;D中相差很小的对象不确定,故错.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0与
的意义相同
C.集合
是有限集
D.方程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答案】D
【分析】
根据集合的相关概念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所有著名的作家是模糊的,不可以形成一个集合,故A错误;
0可以表示一元素,表示的是集合,故B错误;
集合是无限集,故C错误;
由得,则方程的解集为
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直接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得,,,,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已知集合A={},,则等于(

A.1
B.-1
C.1或-1
D.1或
【答案】D
【分析】
根据属于的定义,结合代入法和集合元互异性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所以或,
当时,解得或,
当时,此时集合,符合集合元互异性,
当时,,不符合集合元互异性,
当时,,此时,符合集合元互异性,
所以等于1或,
故选:D
9.集合,则以下错误的是(

A.-2∈M
B.3∈M
C.M
={-2,3}
D.M=-2,3
【答案】D
【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方程的解集,再逐个判断.
【详解】
,,且.
A、B、C正确,D项集合的表示方法错误.
故选:D.
10.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2007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C.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答案】A
【分析】
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因为2007年欧盟国家是确定的,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
B:因为不确定什么样子的树木叫高大的树木,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不确定篮球水平较高是一种什么水平,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因为不确定经济水平什么样叫发达,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③平面上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A.组
B.组
C.组
D.组
【答案】A
【分析】
根据集合元素满足确定性可判断①②③④⑤中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①“接近于的数的全体”的对象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
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的对象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
③“平面上到点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的对象是确定的,能构成集合;
④“正三角形的全体”的对象是确定的,能构成集合;
⑤“的近似值的全体的对象”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
故③④正确.
故选:A.
12.设A={y|y=﹣1+x﹣2x2},若m∈A,则必有(

A.m∈{正有理数}
B.m∈{负有理数}
C.m∈{正实数}
D.m∈{负实数}
【答案】D
【分析】
求出函数的值域,就是集合A,进而可判断结果
【详解】
解:因为,
所以;
∴若m∈A,则m<0,所以m∈{负实数}.
故选:D.
13.,对任意的,总有(

A.
B.
C.
D.
【答案】B
【分析】
依次将和代入讨论求解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将代入得显然成立,故
将代入不等式得,即
,显然成立,∴;
所以
故选:B.
14.能够组成集合的是(

A.与2非常数接近的全体实数
B.很著名的科学家的全体
C.某教室内的全体桌子
D.与无理数π相差很小的数
【答案】C
【分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与2非常接近的数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
B.“很著名”,怎么算很著名,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
C.某教室内的桌子是确定的,∴可构成集合;
D.“相差很小”,怎么算相差很小是不确定的,∴不能构成集合.
故选:C.
15.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A.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0,3,5,7}
B.“个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
C.方程x2﹣2x+1=0的解集是{1,1}
D.偶数集为{x|x=2k,x∈N}
【答案】B
【分析】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对于A,由于0不是质数,从而可得结论;对于B,由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判断即可;对于C,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判断;对于D,由于偶数中也包含负偶数,所以可判断其正误
【详解】
解: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2,3,5,7},故选项A不正确;
“个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个子较高的人”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故选项B正确;
方程x2﹣2x+1=0的解集是{1,1},不满足集合的互异性,故选项C不正确;
偶数集为{x|x=2k,k∈Z},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6.已知集合,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
B.
C.
D.
【答案】B
【分析】
求出集合,由此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因为集合,所以,集合,
因此,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
故选:B.
17.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上课迟到的学生
B.年高考数学难题
C.所有有理数
D.小于的正整数
【答案】B
【分析】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判断.
【详解】
上课迟到的学生属于确定的互异的对象,所以能构成集合;年高考数学难题界定不明确,所以不能构成集合;任意给一个数都能判断是否为有理数,所以能构成集合;小于的正整数分别为,所以能够组成集合.
故选:
18.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三角形的边长,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不可能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D
【分析】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解.
【详解】
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该三角形一定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D.
19.在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答案】A
【分析】
根据数集的表示方法,逐个判定,即可求解.
【详解】
由数集的表示方法知为自然数集,为正整数集,为有理数集,
可得,,不正确;正确;
故选:A.
20.方程组的解集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利用代入法和消元法即可求解.
【详解】
,两式相加可得,所以,
将代入可得,
所以,
所以方程组的解集是,
故选:D
21.设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
B.
C.
D.
【答案】B
【分析】
分别在集合中取,由此可求得所有可能的取值,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
当,时,;当,时,;
当,或时,;当,时,;
当,或,时,;当,时,;
,故中元素的个数为个.
故选:B.
22.设集合A={1,2,3},B={4,5},C={x+y|x∈A,y∈B},则C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答案】B
【分析】
直接求出集合C即可.
【详解】
集合A={1,2,3},B={4,5},C={x+y|x∈A,y∈B},
所以C={5,6,7,8}.
即C中元素的个数为4.
故选:B.
23.设集合,则C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答案】B
【分析】
由中元素求出,重复的不另算,即可得.
【详解】
时,的值依次为,有4个不同值,即,因此中有4个元素.
故选:B.
24.已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的取值集合为(

A.
B.
C.
D.
【答案】D
【分析】
对参数分类讨论,结合判别式法得到结果.
【详解】
解:①当时,,此时满足条件;
②当时,中只有一个元素的话,,解得,
综上,的取值集合为,.
故选:D.
25.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分析】
根据集合列举求解.
【详解】
因为集合,,
所以集合,
故选:C
2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

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
④集合{x|4A.只有①和④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②
D.以上语句都不对
【答案】C
【分析】
由集合的表示方法判断①,④;由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判断②,③.
【详解】
①{0}表示元素为0的集合,而0只表示一个元素,故①错误;
②符合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正确;
③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错误;
④中元素有无穷多个,不能一一列举,故不能用列举法表示.
故选:C.
27.设是有理数,集合,在下列集合中;
(1);(2);(3);(4);与相同的集合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分析】
将分别代入(1)、(2)、(3)中,化简并判断与是否一一对应,再举反例判断(4).
【详解】
对于(1),由,得,一一对应,则
对于(2),由,得,一一对应,则
对于(3),由,得,一一对应,则
对于(4),,但方程无解,则与不相同
故选:B
28.设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答案】C
【分析】
根据不等式的特征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所以当时,由可得:;
当时,由可得:;
当时,由可得:,
当,时,由可知:不存在整数使该不等式成立,
所以,
因此中元素的个数为5.
故选:C
29.由实数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可含有(
)个元素
A.2
B.3
C.4
D.5
【答案】B
【分析】
把分别可化为,,,,,,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当时所含元素最多,
此时分别可化为,,,
所以由实数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可含有3个元素.
故选:B
30.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15
B.14
C.13
D.12
【答案】C
【分析】
根据列举法,确定圆及其内部整点个数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共有个,
故选:C.
31.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1)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构成一个集合;
(2)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构成一个集合;
(3)质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4)由2,3,4,3,6,2构成含有6个元素的集合.
A.1
B.2
C.3
D.4
【答案】C
【分析】
利用集合的定义和特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在(1)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构成一个集合,故(1)正确;
在(2)中,若,则a2=1,∴a=±1,构成的集合为{1,﹣1},故(2)正确;
在(3)中,质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任何一个质数都在此集合中,不是质数的都不在,故(3)正确;
在(4)中,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构成的集合为{2,3,4,6},含4个元素,故(4)错误.
故选:C
32.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A.{x|x=1}
B.{x|x﹣1=0}
C.{x=1}
D.{1}
【答案】C
【分析】
由集合的表示方法可选出答案.
【详解】
通过观察得到:A,B,D中的集合元素都是实数,而C中集合的元素不是实数,是等式x=1;
∴C中的集合不同于另外3个集合.
故选:C
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班上爱好足球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B.方程x(x﹣2)2=0的解集是{2,0,2}
C.集合{1,2,3,4}是有限集
D.集合{x|x2+5x+6=0}与集合{x2+5x+6=0}是含有相同元素的集合
【答案】C
【分析】
根据构成集合中对象的确定性判断A,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判断B,根据集合有限集的定义判断C,分析集合中元素判断D.
【详解】
班上爱好足球的同学是不确定的,所以构不成集合,选项A不正确;
方程x(x﹣2)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2,0,2},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选项B不正确;
集合{1,2,3,4}中有4个元素,所以集合{1,2,3,4}是有限集,选项C正确;
集合{x2+5x+6=0}是列举法,表示一个方程的集合,{x|x2+5x+6=0}表示的是方程的解集,是两个不同的集合,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34.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分析】
先求得集合A,再由已知求得集合B,由此可得选项.
【详解】
由已知得,又,所以中元素的个数为个.
故选:C.
35.非空集合A具有下列性质:①若,则;②若,则,下列判断一定成立的是(

(1)(2)(3)若,则(4)若,则
A.(1)(3)
B.(1)(4)
C.(1)(2)(3)
D.(2)(3)(4)
【答案】C
【分析】
假设,推出矛盾,可判断(1)正确;推导出,进而可推导出,,由此可判断(2)的正误;推导出,结合①可判断(3)的正误;若、,假设,推出,可判断(4)的正误.综合可得出结论.
【详解】
对于(1),若,则,因此;而对于,时,显然无意义,不满足,所以,故(1)正确;
对于(2),若且,则,,,
依此类推可得知,,,,,,(2)正确;
对于(3),若、,则且,由(2)可知,,则,
所以,,(3)正确;
对于(4),由(2)得,,取
,则,所以(4)错误.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点睛:
求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中所给集合的性质,结合性质,确定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利用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结合选项,逐项求解即可.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的解集是
B.方程的解集为{(-2,3)}
C.集合M={y|y=x2+1,x∈R}与集合P={(x,y)|y=x2+1,x∈R}表示同一个集合
D.方程组的解集是{(x,y)|x=-1且y=2}
【答案】D
【分析】
根据集合表示方法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
对于A,方程的解集是,故A错误;
对于B,方程的解集为,故B错误;
对于C,集合表示数集,集合表示点集,故不是同一集合,故C错误;
对于D,由解得,故解集为{(x,y)|x=-1且y=2},故D正确.
故选:D.
37.方程组的解集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
首先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再写出其解集;
【详解】
解:因为,所以
所以方程组的解集为
故选:C
38.已知集合,则(

A.1
B.2
C.3
D.4
【答案】D
【分析】
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
故选:D
39.若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

A.
B.
C.
D.或
【答案】D
【分析】
分和两种情况讨论,结合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可求得实数的值.
【详解】
当时,,合乎题意;
当时,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则,解得.
综上所述,或.
故选:D.
4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方程的根构成的集合为
B.
C.集合且表示的集合是
D.集合与集合是不同的集合
【答案】B
【分析】
解出、可判断AC的正误,由集合的无序性可得D的正误,,可得B的正误.
【详解】
方程的根为,故A错误;
,故B正确;
由可解得,故C错误;
集合与集合是相同的集合,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41.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可能值为(

A.
B.
C.
D.
【答案】ABD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实数的等式,结合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互异性可得出实数的值.
【详解】
已知集合且,则或,
解得或或.
若,则,合乎题意;
若,则,合乎题意;
若,则,合乎题意.
综上所述,或或.
故选:ABD.
42.由实数0、、、、、所组成的集合中,含有元素的个数可能为(

A.1
B.2
C.3
D.4
【答案】AC
【分析】
分,,三种情况讨论的值,根据元素的互异性确定元素个数,即可求得集合中元素的最多个数.
【详解】
∵,,故当时,这几个实数均为0,含有元素的个数为1个;
当时,它们分别是,含有元素的个数为3个;
当时,它们分别是.,含有元素的个数为3个;
故选:AC
【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元素的互异性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属于基础题
43.设P是一个数集,且至少含有两个元素.若对任意的a,b∈P,都有a+b,a-b,ab,∈P(除数b≠0),则称P是一个数域,例如有理数集Q是一个数域,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域必含有0,1两个数;
B.整数集是数域;
C.若有理数集,则数集M必为数域;
D.数域必为无限集.
【答案】AD
【分析】
根据数域的定义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数集P有两个元素m,N,则一定有m-m=0,=1(设m≠0),A正确;
因为1∈Z,2∈Z,,所以整数集不是数域,B不正确;
令数集,则,但,所以C不正确;
数域中有1,一定有1+1=2,1+2=3,递推下去,可知数域必为无限集,D正确.
故选:AD
44.下面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A.
B.
C.
D.
【答案】ABD
【分析】
对选项中的集合元素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选项中,集合P中方程无实数根,故,表示同一个集合;
B选项中,集合P中有两个元素2,5,集合Q中页有两个元素2,5,表示同一个集合;
C选项中,集合P中有一个元素是点,集合
Q中有一个元素是点,元素不同,不是同一集合;
D选项中,集合表示所有奇数构成的集合,集合也表示所有奇数构成的集合,表示同一个集合.
故选:ABD.
45.已知全集,集合、满足,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
B.
C.
D.
【答案】BD
【分析】
根据题意,做出韦恩图,再依次讨论各选项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集合、、关系如图所示:
全集,集合、满足,
则,,,.
故选:BD.
三、填空题
46.定义集合运算,集合,则集合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答案】18
【分析】
由题意可得,进而可得结果.
【详解】




和为
故答案为:18
47.集合是单元素集合,则实数________
【答案】0,2或18
【分析】
集合是单元素集合,即方程只有一个根,分和两种情况,求出实数即可.
【详解】
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令,即,解得或
故答案为:0,2或18
48.集合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________
【答案】
【分析】
由已知可得,则,解得且,结合题意,逐个验证,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集合且,可得,则,
解得且,
当时,,满足题意;
当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满足题意;
当时,,满足题意;
当时,,满足题意;
当时,,此时分母为零,不满足题意;
当时,,满足题意;
当时,,满足题意;
当时,,满足题意;
当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不满足题意;
当时,,满足题意;
综上可得,集合.
故答案为:.
49.已知,则x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0或2
【分析】
根据,由,,,
并利用集合的特性判断求解.
【详解】
因为,
所以当时,集合为
不成立;

时,集合为
,成立;

时,解得
(舍去)或,
若,则集合为,成立.
所以x的值为0或2
故答案为:0或2
50.已知,若,则实数的值是______.
【答案】
【分析】
利用元素和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互异性可求解.
【详解】
,或,
当时,,则,不满足集合的互异性,舍去.
当时,解得:,(舍去),此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四、双空题
51.,,则的取值范围_________;,,则=____.
【答案】
1
【分析】
由得即可求范围,由得可求值.
【详解】
①由得;
②由得
故答案为:;1
52.设直线上的点集为P,则P=__________.点(2,7)与P的关系为(2,7)___P.
【答案】
【分析】
,然后判断点适不适合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点用(x,y)表示,指在直线上的所有的点的集合,

而点(2,7)适合方程y=2x+3
∴点(2,7)在直线上,从而点属于集合P
故答案为:;
53.数列令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
(1)假设1,3,5,7,9,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为常数),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分析】
(1)根据题意写出所有,中的元素即可;
(2)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和两种情况,结合等差数列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
(1)当1,3,5,7,9,有5个数时,,故;
(2)当时,说明数列是常数列,则,为常数,则,故;
当时,假设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1,则,,,利用类比推理可得,假设(为常数),那么;
综上所述,
【点睛】
本题考查数列与集合新定义结合的理解,学会利用数列研究集合中元素性质是关键,本题中采用的类比推理法,从特殊到一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值得借鉴,属于中档题
54.设,为质数,为奇数,则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集合的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
为质数,为奇数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注意,,属于较易题.
55.设全集,,,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3
【分析】
根据,可得,即可求解的值,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全集,集合,
因为,可得,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集合的运算求解参数问题,其中解答中熟记集合的基本运算,列出方程组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五、解答题
56.设A是由一些实数构成的集合,若a∈A,则
∈A,且1?A,
(1)若3∈A,求A.
(2)证明:若a∈A,则.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求依次求解即可.
【详解】
(1)因为3∈A,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2)因为a∈A,
所以,
所以.
57.已知集合.
(1)若A是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并求集合A;
(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当时,;当时,;(3).
【分析】
(1)方程ax2﹣3x+2=0无解,则,根据判别式即可求解;
(2)分a=0和a≠0讨论即可;
(3)综合(1)(2)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若A是空集,则方程ax2﹣3x+2=0无解此时
=9-8a<0即a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
则方程ax2﹣3x+2=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
当a=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
当a≠0,此时=9﹣8a=0,解得:a
∴a=0或a
当时,;当时,
(3)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则A为空集,或有且只有一个元素
由(1),(2)得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
58.已知数列中,,,且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具有2倍关系.记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其元素和为.
(1)证明为单元素集,并用列举法写出,;
(2)由(1)的结果,设,归纳出,(只要求写出结果),并求,指出与的倍数关系.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
【分析】
(1)由,,且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具有2倍关系,可得为单元素集,进而可列举出,;
(2)由(1)的结果,归纳得,,并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出,进而得出与的倍数关系.
【详解】
(1)证明:∵,
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具有2倍关系,∴或.
∵,而,∴.
∴为单元素集.
由此,得,,
则,.
(2)由(1)的结果,归纳得,


因为中的每一个元素的两倍构成的集合等于,
所以.
59.已知,求的值.
【答案】
【分析】
分a=0、a﹣1=0、a2﹣1=0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由已知条件得:
若a=0,则集合为{0,﹣1,﹣1},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a≠0;
若a﹣1=0,a=1,则集合为{1,0,0},显然a≠1;
若a2﹣1=0则a=±1,由上面知a=1不符合条件;a=﹣1时,集合为{﹣1,﹣2,0};
∴a=﹣1.
60.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且,求实数a的值.
【答案】或.
【分析】
由已知得或或,解之可求得实数a的值,代入集合中检验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可得答案.
【详解】
①若,则,此时,满足题意.
②若,则,此时,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③若,则.当时,,满足题意;当时,由②知不合题意.
综上可知或.
61.设集合A={x|x2-3x+2=0},B={x|x2+2(a+1)x+a2-5=0}.
(1)若A∩B={2},求实数a的值;
(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U=R,A∩(?U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1或-3;
(2)
a≤-3
;(3)
a<-3或-3-1+.
【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将代入方程求出a,再求出集合,根据集合的运算结果验证a的值即可.
(2)根据题意可得,讨论或,利用判断式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即可.
(3)根据题意可得,讨论或,解方程组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知A={1,2}.
(1)∵A∩B={2},∴2∈B,
将x=2代入x2+2(a+1)x+a2-5=0,得a2+4a+3=0,所以a=-1或a=-3.
当a=-1时,B={-2,2},满足条件;
当a=-3时,B={2},也满足条件.
综上可得,a的值为-1或-3.
(2)∵A∪B=A,∴B?A.
对于方程x2+2(a+1)x+a2-5=0,
①当Δ=4(a+1)2-4(a2-5)=8(a+3)<0,
即a<-3时,B=?,满足条件;
②当Δ=0,即a=-3时,B={2},满足条件;
③当Δ>0,即a>-3时,B=A={1,2}才能满足条件,这是不可能成立的.
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a≤-3.
(3)∵A∩(?UB)=A,∴A??UB,∴A∩B=?.
对于方程x2+2(a+1)x+a2-5=0,
①当Δ<0,即a<-3时,B=?,满足条件.
②当Δ=0,即a=-3时,B={2},A∩B={2},不满足条件.
③当Δ>0,即a>-3时,只需1?B且2?B即可.
将x=2代入x2+2(a+1)x+a2-5=0,得a=-1或a=-3;
将x=1代入x2+2(a+1)x+a2-5=0,得a=-1±,∴a≠-1,a≠-3且a≠-1±,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3或-3-1+.
62.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
(1)由,可得,即可列出不等关系,求出的取值范围;
(2)由,且,可列出不等关系,求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
(1)由集合,,
因为,所以,则,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因为,且,所以,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63.已知集合,其中.
(1)1是中的一个元素,用列举法表示A;
(2)若中至多有一个元素,试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
【分析】
(1)由得,代入,解得的元素后,可得解;
(2)按照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可求得结果.
【详解】
(1)因为,所以,得,
所以.
(2)当中只有一个元素时,只有一个解,
所以或,
所以或,
当中没有元素时,无解,所以,解得,
综上所述:或.
【点睛】
易错点点睛:容易忽视的情况,错把方程默认为一元二次方程,造成漏解.
64.设数集由实数构成,且满足:若(且),则.
(1)若,试证明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集合是否为双元素集合,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不是双元素集合,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则,由求解.
(2)根据,,进行递推求解.
【详解】
(1)∵若,则,
又∵,
∴,
∵,
∴,
∴中另外两个元素分别为-1,.
(2)∵,,
∴,且,,,
所以集合中至少有3个元素,
所以集合A不是双元素集合.
65.已知集合.
(1)若是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并求集合.
【答案】(1);(2)答案见解析.
【分析】
(1)若是空集,则只需二次方程无解,;
(2)若为空集,当时显然成立,当时,只需.
【详解】
解:(1)若是空集,则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解.
当时,,不满足题意,所以,且,所以.
(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
①当时,,满足题意;
②当时,,所以.
综上所述,的集合为.
若,则有;若,则有.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较简单,根据方程根的个数求解即可.
66.已知集合中的元素1,4,,且实数满足,求实数的值.
【答案】,2,0.
【分析】
由实数满足:,4,,得到或,或,结合互异性能求出实数的取值.
【详解】
因为实数满足,
所以或或,
解得或或或或,
当时,集合中含有1,4,1,不合题意;当或或时,满足题意.所以实数的值为,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已知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求参数,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的合理运用,是基础题.
67.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3)
【分析】
(1)先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得到集合B,再对每一种情况列出要使成立的关于的不等式(组),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2)先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得到集合B,再对每一种情况列出要使成立的关于的不等式(组),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3)显然时不满足,再分时,需且需满足;时,且需满足,从而得到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
(1)若,
当时,,显然不成立:
当时,,所以,要使,应满足,解得;
当时,,,要使,应满足,此时无解.
综上,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要满足,
当时,,满足条件;
当时,,,要使,则或,∴或;
当时,,,要使,则或,∴.
综上,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3)要满足,显然当时,不满足;
当时,,,此时且需满足,故满足.
当时,,,此时且需满足,此时无解,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得解.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两集合的交集运算结果求解参数的问题,属于基础题.
求解集合问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认清元素的属性.在求解集合问题时,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是正确求解的两个先决条件.
(2)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在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3)防范空集.在求解有关,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先考虑是否成立,以防漏解.
68.已知,,,且,求实数.
【答案】
【分析】
集合中有三个元素,是集合中的元素,所以只能是除6外的其它两个,分别让和等于求解的值.
【详解】
解:,

由,解得,此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
由,得(舍,或
当时,,
此时,,适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与元素关系的判断,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的关键是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属基础题.
69.已知集合,,,全集为实数集R.
(1)求,;
(2)如果,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2)
【分析】
(1)判断集合的关系,求得,先求,再求;
(2)由已知条件,并结合数轴,得到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
(1),,
或,或;
(2),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以及根据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重点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70.已知集合为小于6的正整数},为小于10的素数},集合为24和36的正公因数}.
(1)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且;
(2)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且.
【答案】(1)
;(2).
【分析】
(1)求出集合,则,即可求出;
(2)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即可写出.
【详解】
由题意,,.
(1).
(2).且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法和集合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71.已知集合
(1)若A中元素有且只有一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A中元素至少有一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A中元素至多一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a=0或a=;(2)a≤;(3)a=0或a≥.
【分析】
(1)当时,易知方程只有一解,当
时,令
求解.
(2)当时,易知方程只有一解,当
时,令
求解.
(3)当时,易知方程只有一解,当
时,令
求解.
【详解】
(1)当时,成立;
当时,,解得,
综上:a=0或a=,
所以当A中元素有且只有一个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或a=;
(2)当时,成立;
当时,,解得,
综上:a≤,
所以当A中元素至少有一个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3)当时,成立;
当时,,解得,
综上:a=0或a≥.
所以当A中元素至多一个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或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72.已知集合的元素全为实数,且满足:若,则.若,求出中其他所有元素.
【答案】
【分析】
根据定义依次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因为若,则,
所以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中其他所有元素为:.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元素的求解,是基础题.
73.设,,集合,求.
【答案】
【分析】
根据题意,集合,注意到后面集合中有元素0,由集合相等的意义,结合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可得,进而分析可得、的值,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集合,
又,
,即,


故,,
则,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元素的特征与集合相等的含义,注意从特殊元素下手,有利于找到解题切入点.
74.若集合A={x∣}中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答案】实数k的值为0或1,当时,;当,
【分析】
集合A={x∣}中只有一个元素,即方程只有一个解,再讨论当时,当时方程的解的个数,再求集合即可.
【详解】
解:由集合A={x∣}中只有一个元素,
即方程只有一个解,
①当时,方程为,解得,即;
②当时,方程只有一个解,则,即,
即方程为,解得,即,
综合①②可得:实数k的值为0或1,当时,;当,.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的个数问题,重点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属基础题.
75.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x,y)|2x+3y=12,x,y∈N};
(2){0,1,4,9,16,25,36,49};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
【答案】(1){(3,2),(6,0),(0,4)}
(2){x|x=n2,n∈N,0≤n≤7}
(3){(x,y)|x<0,y>0}.
【分析】
(1)直接利用集合的列举法,写出结果即可.
(2)直接利用集合的描述法,写出结果即可
(3)根据第二象限的坐标范围,写出结果即可
【详解】
(1){(x,y)|2x+3y=12,x,y∈N}={(3,2),(6,0),(0,4)};
(2){0,1,4,9,16,25,36,49}={x|x=n2,n∈N,0≤n≤7};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x,y)|x<0,y>0}.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基本知识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讲
集合的概念
【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2.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是(
)
A.{x∈R|x2-1=0}
B.{x|x>6或x<1}
C.{(x,y)|x2+y2=0}
D.{x|x>6且x<1}
3.下面有四个语句:
①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0;
②-a?N,则a∈N;
③a∈N,b∈N,则a+b的最小值是2;
④x2+1=2x的解集中含有两个元素.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4.若由a2,2019a组成的集合M中有两个元素,则a的取值可以是(

A.0
B.2019
C.1
D.0或2019
5.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与1非常接近的全体实数
B.某校2015-2016学年度笫一学期全体高一学生
C.高一年级视力比较好的同学
D.与无理数相差很小的全体实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0与
的意义相同
C.集合
是有限集
D.方程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7.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8.已知集合A={},,则等于(

A.1
B.-1
C.1或-1
D.1或
9.集合,则以下错误的是(

A.-2∈M
B.3∈M
C.M
={-2,3}
D.M=-2,3
10.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2007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C.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1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③平面上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A.组
B.组
C.组
D.组
12.设A={y|y=﹣1+x﹣2x2},若m∈A,则必有(

A.m∈{正有理数}
B.m∈{负有理数}
C.m∈{正实数}
D.m∈{负实数}
13.,对任意的,总有(

A.
B.
C.
D.
14.能够组成集合的是(

A.与2非常数接近的全体实数
B.很著名的科学家的全体
C.某教室内的全体桌子
D.与无理数π相差很小的数
15.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A.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0,3,5,7}
B.“个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
C.方程x2﹣2x+1=0的解集是{1,1}
D.偶数集为{x|x=2k,x∈N}
16.已知集合,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
B.
C.
D.
17.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上课迟到的学生
B.年高考数学难题
C.所有有理数
D.小于的正整数
18.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三角形的边长,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不可能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19.在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20.方程组的解集是(

A.
B.
C.
D.
21.设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
B.
C.
D.
22.设集合A={1,2,3},B={4,5},C={x+y|x∈A,y∈B},则C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23.设集合,则C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24.已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的取值集合为(

A.
B.
C.
D.
25.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

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
④集合{x|4A.只有①和④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②
D.以上语句都不对
27.设是有理数,集合,在下列集合中;
(1);(2);(3);(4);与相同的集合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8.设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29.由实数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可含有(
)个元素
A.2
B.3
C.4
D.5
30.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15
B.14
C.13
D.12
31.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1)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构成一个集合;
(2)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构成一个集合;
(3)质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4)由2,3,4,3,6,2构成含有6个元素的集合.
A.1
B.2
C.3
D.4
32.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A.{x|x=1}
B.{x|x﹣1=0}
C.{x=1}
D.{1}
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班上爱好足球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B.方程x(x﹣2)2=0的解集是{2,0,2}
C.集合{1,2,3,4}是有限集
D.集合{x|x2+5x+6=0}与集合{x2+5x+6=0}是含有相同元素的集合
34.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5.非空集合A具有下列性质:①若,则;②若,则,下列判断一定成立的是(

(1)(2)(3)若,则(4)若,则
A.(1)(3)
B.(1)(4)
C.(1)(2)(3)
D.(2)(3)(4)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的解集是
B.方程的解集为{(-2,3)}
C.集合M={y|y=x2+1,x∈R}与集合P={(x,y)|y=x2+1,x∈R}表示同一个集合
D.方程组的解集是{(x,y)|x=-1且y=2}
37.方程组的解集是(

A.
B.
C.
D.
38.已知集合,则(

A.1
B.2
C.3
D.4
39.若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

A.
B.
C.
D.或
4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方程的根构成的集合为
B.
C.集合且表示的集合是
D.集合与集合是不同的集合
二、多选题
41.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可能值为(

A.
B.
C.
D.
42.由实数0、、、、、所组成的集合中,含有元素的个数可能为(

A.1
B.2
C.3
D.4
43.设P是一个数集,且至少含有两个元素.若对任意的a,b∈P,都有a+b,a-b,ab,∈P(除数b≠0),则称P是一个数域,例如有理数集Q是一个数域,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域必含有0,1两个数;
B.整数集是数域;
C.若有理数集,则数集M必为数域;
D.数域必为无限集.
44.下面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A.
B.
C.
D.
45.已知全集,集合、满足,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
B.
C.
D.
三、填空题
46.定义集合运算,集合,则集合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47.集合是单元素集合,则实数________
48.集合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________
49.已知,则x的值为__________.
50.已知,若,则实数的值是______.
四、双空题
51.,,则的取值范围_________;,,则=____.
53.数列令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
(1)假设1,3,5,7,9,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为常数),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
54.设,为质数,为奇数,则_____;__________
.
55.设全集,,,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解答题
56.设A是由一些实数构成的集合,若a∈A,则
∈A,且1?A,
(1)若3∈A,求A.
(2)证明:若a∈A,则.
57.已知集合.
(1)若A是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并求集合A;
(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
58.已知数列中,,,且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具有2倍关系.记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其元素和为.
(1)证明为单元素集,并用列举法写出,;
(2)由(1)的结果,设,归纳出,(只要求写出结果),并求,指出与的倍数关系.
59.已知,求的值.
60.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且,求实数a的值.
61.设集合A={x|x2-3x+2=0},B={x|x2+2(a+1)x+a2-5=0}.
(1)若A∩B={2},求实数a的值;
(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U=R,A∩(?U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62.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63.已知集合,其中.
(1)1是中的一个元素,用列举法表示A;
(2)若中至多有一个元素,试求a的取值范围.
64.设数集由实数构成,且满足:若(且),则.
(1)若,试证明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集合是否为双元素集合,并说明理由.
65.已知集合.
(1)若是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并求集合.
66.已知集合中的元素1,4,,且实数满足,求实数的值.
67.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68.已知,,,且,求实数.
69.已知集合,,,全集为实数集R.
(1)求,;
(2)如果,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70.已知集合为小于6的正整数},为小于10的素数},集合为24和36的正公因数}.
(1)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且;
(2)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且.
71.已知集合
(1)若A中元素有且只有一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A中元素至少有一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A中元素至多一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72.已知集合的元素全为实数,且满足:若,则.若,求出中其他所有元素.
73.设,,集合,求.
74.若集合A={x∣}中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75.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x,y)|2x+3y=12,x,y∈N};
(2){0,1,4,9,16,25,36,49};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