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1《劝学》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1《劝学》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5 15:1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荀子》
劝学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作比较。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其论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在宇宙观方面,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对话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指出先秦议论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先秦议论文的发展
《论语》——语录体
《孟子》——对话体
《荀子》——论文
劝学
劝,鼓励,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
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关于学习意义、作用和学习态度方法的论述。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本文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劝学
木直中绳
輮使之然也
假舆马者
而绝江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輮以为轮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鼓励、勉励。
中:动词,符合,合乎。
“輮”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假:借助。
绝:横渡。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以为:古:把……做成;今:认为。
上、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一、复习文言知识。
1、重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递进连词
修饰关系连词
转折连词
顺承连词
2、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无以至千里
介词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固定句式
3、特



段落
关键词句
论述角度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找出各段的关键词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中心论点
君子博学参省,知明无过
学习的意义(分论点一)
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学习的作用
(分论点二)

不舍
心一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分论点三)
二、文



学习的意义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
博学
参省
知明
无过
比喻论证
提高
改变




2.第二段如何论述学习的意义,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请同学们诵读第三、四段,小组讨论作者又是如何具体展开论述的,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不如登高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
善假于物
比喻论证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用心一

用心躁
积累
坚持
专心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反复设喻。③正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总结全文设喻的特点
详尽严谨
“学


文”
三、小结
善用比喻
句式整齐
朴实浑厚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瞽[gǔ](眼睛瞎)者,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思考:1、师旷是用什么方法说服晋平公的?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拓展阅读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要抓紧学习。
2、活到老,学到老。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并要对学习抱有热爱之心,就一定能成功。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
启示:
劝学
颜真卿(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歌行
古乐府诗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知识链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6、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
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
日有所亏。
(陶渊明)
······
1、背诵全文。
2、每位同学根据《劝学》内容编二道情境默写题(写在默写本上),小组成员间交换考查。
3、以“知识很重要”为论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思路,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并试着用上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