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导学案+同步练习+课件38页+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导学案+同步练习+课件38页+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5 17:00: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同步练习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C.有气体生成
D.有沉淀生成
2.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瓷器破碎
B.葡萄酿酒
C.铁锅生锈
D.木炭燃烧
3.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
B.无味
C.不易溶于水
D.支持燃烧
4.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导电性
C.溶解性
D.挥发性
5.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粮食酿酒
C.玻璃破碎
D.湿衣晾干
6.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碘升华
B.铁生锈
C.研磨固体
D.海水晒盐
7.生活与能源息息相关。下列能源的利用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
A.利用煤燃烧发电
B.我国古代使用木材烧制陶瓷
C.利用炸药爆破拆除危楼
D.利用水力发电
8.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
B.玉米酿酒;酒精能燃烧
C.车胎爆炸;醋酸有酸味
D.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9.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露。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要远离火源;⑤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起始原料等。
(1)请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化学性质有④⑤
,其用途有
(填序号)。
(2)按照我国国家邮政局规定氟乙酸甲酯等这类物品不得邮递,试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为(至少有一点)氟乙酸甲酯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3)为了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接触时应正确处理的方法是用酒精清洗

10.(2017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食物腐烂
C.糯米酿酒
 D.石蜡熔化
11.(2018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动物呼吸
D.玻璃破碎
12.(2019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鞭炮燃放
B.木材制成桌椅
C.钢铁生锈
D.葡萄酿酒
13.(2020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纸张燃烧
C.芒果切片
D.冰雪融化
14.(2021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放鞭炮?
B.干冰升华?
C.大米酿酒?
D.食物腐败
15.(广西贺州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是黄色固体?
B.木炭能燃烧?
C.石墨能导电
D.食盐易溶于水
16.(2018?金昌)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17.(2018?长沙)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铜丝用作导线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A
2.A
3.D
4.A
5.B
6.B
D
8.B
9.(1)①②③
、④⑤、⑥
(2)氟乙酸甲酯剧毒,有腐蚀性(其他合理也可)(3)用酒精清洗
10.D
11.C
12.B
13.B
14.B
15.B
16.D
17.A
基础不倒翁
能力过山车
中考体验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能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习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寻找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阅读教材第6-9页,回答下列问题:
物理变化:
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
。化学变化常伴随
等现象。
3.化学性质:物质在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纸张能燃烧、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探究一:物质的变化
演示[实验1—1]、演示[实验1—2],填写记录。
实验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变化后是否生成新物质
实验1:水加热
实验2:胆矾研碎
实验3:胆矾+氢氧化钠
实验4:石灰石+稀盐酸
[讨论与交流]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点?
。属于
变化。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点
。属于
变化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实验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相互联系
伴随现象
探究二:物质的性质
有下列叙述:①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锈②寒冷的冬天水结成冰③木材燃烧④酒精有挥发性⑤蔗糖易溶于水
其中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结论:(1)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食仪器测知的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知的都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以、易、能、会、是、有”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于水。
1.(2017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食物腐烂
C.糯米酿酒
 D.石蜡熔化
2.(2018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动物呼吸
D.玻璃破碎
3.(2019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鞭炮燃放
B.木材制成桌椅
C.钢铁生锈
D.葡萄酿酒
4.(2020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纸张燃烧
C.芒果切片
D.冰雪融化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课堂演练参考答案:
D
2.C
3.B
4.B
5.D
6.B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演练
我的收获
物理变化(基本特征:


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物质性质、变化、用途之间的关系:变化
性质
用途
化学性质:酒精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
、溶解性
性质
吸热、放热、发光
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新知导入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接触形形色色的各种物质的变化。
那么物质的变化都有哪些特点?如何判断和区分各种物质的变化?
新课导入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呢?
水结冰
水加热蒸发
蜡烛燃烧
铁生锈
学习目标
◆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能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能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
探究
研究物质的变化
目的
观察
思考
记录
变化时看到了哪些现象?
对比变化前后是什么改变了?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记录变化前后观察到的现象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
水发生的变化
操作:加热水
观察:加热前后玻璃片上的现象
新知学习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
水发生的变化
实验记录:
液态的水
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
液态的水
无其他物质生成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2
胆矾发生的变化
实验药品:胆矾(硫酸铜晶体)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2
胆矾发生的变化
操作:研磨胆矾
观察:研磨前后的现象
新知学习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2
胆矾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蓝色块状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胆矾
无其他物质生成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3
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变化
实验药品: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器:试管
视频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3
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蓝色硫酸铜溶液和无色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其他物质生成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4
石灰石(或大理石)发生的变化
实验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
稀盐酸

器:试管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4
石灰石(或大理石)发生的变化
实验操作: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视频
实验装置:试管
铁架台
烧杯
导气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石灰石逐渐减少,有无色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等
有其他物质生成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4
石灰石(或大理石)发生的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对比变化前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1


实验2
胆矾
胆矾
实验3
硫酸铜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等
实验4
石灰石和稀盐酸
二氧化碳等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对比变化前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1


实验2
胆矾
胆矾
实验3
硫酸铜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等
实验4
石灰石和稀盐酸
二氧化碳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受热熔化
湿衣服上的水挥发
水结冰
剪刀剪开纸
木条折断
粉笔变成粉笔粉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受热熔化
钢铁生锈
1.(2021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放鞭炮?
B.干冰升华?
C.大米酿酒?
D.食物腐败
B
体验中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中考考点1
1
中考考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体验中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考点1
1
2.(2019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鞭炮燃放
B.木材制成桌椅
C.钢铁生锈
D.葡萄酿酒
3.(2020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纸张燃烧
C.芒果切片
D.冰雪融化
B
B
中考考点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2017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食物腐烂
C.糯米酿酒
 D.石蜡熔化
5.(2018年百色)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动物呼吸
D.玻璃破碎
D
C
体验中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一、物质的变化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常伴有的现象:
发光、放热
颜色、气味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那么通过这些现象能否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
某物质能与什么物质反应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
和二氧化碳,观察其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进两瓶气体,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颜色
状态
气味
燃着的木条
实验1-2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变化前的物质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颜色
状态
气味
燃着的木条
无色
无色
气态
气态
无味
无味
木条燃烧更旺
木条熄灭
讨论:判断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知学习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提示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
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体验中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考点2
1
1.(2018?金昌)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D
2.(2018?长沙)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铜丝用作导线
A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体验中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考点2
1
3.(广西贺州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是黄色固体
B.木炭能燃烧
C.金属铜能导电
D.食盐易溶于水
B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体验中考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考点2
1
课堂总结
物质
变化
性质
决定
体现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决定
体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