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8课 科学技术
(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投在广岛的“小男孩”
投在长崎的“胖子”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朝鲜危机:为了帮助友好邻邦,也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很快夺取汉城,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气急败坏,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并在关岛进行了核演习。他们为什么敢这样想?
1955年和1958年解放一江山岛和炮击金门期间,又两次遭到来自美国的核威胁。毛主席这才意识到没有核武器根本谈不上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卖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
1963年美国为了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又要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核攻击,想把中国的核武掐死在摇篮中。
自从有了核武器以来,全世界共经历了12次核威胁其中就有5次是针对中国的。一次一次核威胁,对全国人民有何影响?你们想一想不造原子弹行不行?
1.核技术领域
(1)原因:为了打破世界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加强国防建设
(2)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意义: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2.航天技术领域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成功时间:1965年9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2.意义:不仅为揭示生命奥秘打开一条新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为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此为研究组工作现场
(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成功时间: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3.意义: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是袁隆平爷爷在稻田间
(四)“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四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2.上书内容:跟踪世界水平,加快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
3.时间:建议与决策的时间都在1986年3月
4.意义: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不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863”计划领域和主题
包括:生物技术领域、航天技术领域(两个主题)、信息技术领域、激光技术领域(三个主题)、自动化技术领域、能源技术领域、新材料领域、海洋技术领域、专项(水稻基因图谱 、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 HJD-04E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 、超导技术 、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 )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时间:198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1997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2.地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技术依托的信息产业到2000年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第四媒体”)
3.意义: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第四媒体”,还是一个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段和工具为用户服务,深刻印象着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我国第一枚生产的龙芯1号电脑芯片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