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共25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共25张PPT 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5 21:4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母狼乳婴
罗马城的象征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锻造者。
——
(古罗马)
罗马从意大利半岛的一个小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断扩张,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进入3世纪以后的罗马帝国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人民起义、外族入侵。
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西罗马
东罗马
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指西欧的封建社会,大致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前期。
黑暗
01
中世纪的西欧的特征
“蛮族王国”
各小王国之间既没有固定的疆界划分,也没有国土统治的概念。
迁徙的目的:哪儿有财富,哪里能扩展自己的势力。
战争频繁,动荡不安
1.
政治格局:
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赐地的人:封君
接受封地的人:封臣
忠诚
军队
金钱
土地和
保护
封建等级制度
2.
政治制度:
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最大的领主
大领主
小领主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庄园的土地分为:
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
佃户的“份地”(服劳役、捐税)
庄园制度,自给自足
3.
经济制度:
尖踏式的装饰,高耸入天与上帝接近
巴黎圣母院比巴黎的王宫更高大宏伟,提示着人们上帝比国王更伟大
教会垄断文化,禁锢思想
4.
精神世界:
黑暗
01
中世纪的西欧的特征
混乱无序
封建等级
庄园经济
封君封臣
神权与王权
光明
02
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
——英国谚语
自主学习:P60
第一段
11世纪后期,西欧农村出现了什么运动?
这一运动多数是由什么身份的人组织的?
农业生产的新变化
变化1:动力和生产工具的变革,使西欧农业生产力有了显著进步,出现了垦殖运动。
乡村的水车
荷兰风车
田庄劳作
从12世纪开始,货币地租开始流行。领主要求农民直接缴纳货币地租,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役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
变化2:农奴和农民有机会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支配自己剩余产品的自由。
中世纪晚期的农场
中世纪的庄园
1.
哪种生产组织形式的规模更大?
租地农场是怎么形成的?采用什么新的生产方式经营?
农业生产的新变化
手工业生产的新变化
视频
为市场而生产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雇佣工人劳动
城市的兴起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
法国的巴黎、马赛
英国的伦敦等
新兴和衰落
03
富裕农民
骑士
乡绅
手工业者
商人
成为城市居民
封建领主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锻造者。
——
(古罗马)
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西欧人民又一次开启锻造自己命运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