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6 21: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本课前承《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后启国共两党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通过影视作品、课外书籍、老人的言谈等,对抗日战争已经有了一些粗浅了解和模糊的认识,但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知识相对碎片化;且八年级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充满求知欲,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日本侵华事实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要避免学生产生“仇日”“爱国无罪”等极端情绪和想法,使学生冷静客观地认识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
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视历史和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历史的态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时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教学难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法分析
讲解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图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2018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最后一大题进行讲解,引出图中A九一八事变,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回答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教师提出设问:你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吗?由此导入新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七七事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推进。1935年逼迫国民政府与之签订了《何梅协定》,又策划华北五省(山西、山东、河北、察哈尔、绥远)自治。到1936年,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日军势力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阅读材料:“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堕落真逍遥;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1)请你说出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和简单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举出两例在卢沟桥抗战中“为国争光”、“立功报国”的好男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抗战有没有实现“最后胜利是吾曹”?此抗战有何标志性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歌体现了中国军人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请大家把课本“七七事变”一目前两段大字内容看一下。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了解1937年7月前北平周边的形势,了解七七事变的爆发。教师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新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日军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你认为是吗?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原因。教师明确。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板书]1.卢沟桥事变[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7月7日;经过——7日晚,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教师过渡:双方在卢沟桥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不久,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下面我们看本目的下一小问题——平津保卫战。[板书]2.平津保卫战教师讲述: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遭到中国军队打击后,迫于兵力不足,以“和谈”为缓兵之计,加紧向华北调集兵力,对平津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迎战,但在日军优势炮火轰击下,伤亡惨重,节节失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平津相继沦陷。教师出示两位民族英雄的图片
以播放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顺势切入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史料中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指导学生简述七七事变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口头表达及语言组织的能力。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分析历史问题要把它置于特定的空间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目标导学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师过渡: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华民族要做出怎样的选择?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92页相关内容。看一下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学生阅读书本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合作原因——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材料链接】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材料二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材料三  材料四 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问题探究1】以上四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危难之际作出怎样的选择?答案提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问题探究2】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日本局部侵华全面侵华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问题探究3】材料四中“救中国”的含义是什么?对此你怎么认识?答案提示:国共合作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大义和忍辱负重。合作主要内容——根据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合作形成标志————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意义——以国共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请大家集体归纳一下。学生讨论回答提出——瓦窑堡会议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形成——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问题导学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学生阅读与总结能力的培养细化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表格,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目标导学三:淞沪会战
教师过渡:七七事变的爆发既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及时准确地制定了抗战的方针政策,团结国内外一切支持抗日的力量,建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不仅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师讲述: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到南京,局势愈发严峻,为此国民政府迅速下达总动员,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即淞沪会战。教师展示图片:《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强调中国守军艰苦奋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填充相关内容淞沪会战时间1937.8主要战斗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意义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教师结合书本“材料研读”,讲解相关内容即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八一三淞沪抗战》编审组编:《八一三淞沪抗战》,4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教师设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上海一隅之抵抗”是指哪次会战?并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此次会战历时多久?这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指淞沪会战。史实: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会战持续三个月。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通过表格,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目标导学四:南京大屠杀
教师过渡:日军进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南京大屠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教师展示图片:凸显日军暴行1.法西斯暴行【材料链接】材料一 不论妇女儿童,凡中国人一概都杀,房屋全部放火焚烧。
——攻占南京的日军第6师团司令部接到的命令材料二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我和二三百名“中央军”穿着便衣,逃到南京燕子矶三台洞附近,亲眼看到日军在燕子矶江滩进行大屠杀的情景。当时日军用机枪扫射了一天一夜,有两万多名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央军”丧了命。——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  【问题探究1】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日本法西斯在南京所犯罪行。答案提示:(1)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2)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占领南京之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材料三 材料四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了如下消息:日本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问题探究2】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今天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他们称南京大屠杀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对此你如何看待?答案提示:日本出现参拜靖国神社、篡改侵华历史、否定大屠杀、修改教科书等一系列事情,说明日本政府依然缺乏反省战争的诚意。我国政府对日本政府这一顽固立场,表示坚决抗议。在表示强烈愤慨的同时,更应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2.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材料链接】材料一 由中日两国学者组成的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对战争发表看法。最受关注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罹难人数,双方说法相差甚远,凸显双方对近代史认知的隔阂很大。有关1931年至1945年“中日战争”(中国对日抗战)的论述,双方都同意是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过,在最受关注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罹难人数方面,中方言及是“30万人以上”,日方的见解是“有各种不同的估计”,如“2万到4万人”,“最多是20万人”。材料二 日本政府每4年审定一次由民间各出版社分别编写的历史教科书。1982年第一次审定“侵略华北”成了“进出华北”。1986年第二次审定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过别的国家。2001年第三次审定将太平洋战争标榜为“正义”。2005年第四次审定篡改历史的错误仍比比皆是。  材料三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方面如是说:
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使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后在东京审判中介绍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中日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许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问题探究1】有人说:“日本侵华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做人要向前看。”对此,你又是如何看的呢?答案提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问题探究2】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有什么感想。答案提示:(1)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的侵略行径。日本右翼势力掩盖其野蛮侵略的历史是不能得逞的。(2)我们当代中学生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3)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我们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复活,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资料片的运用更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为学生设置了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了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态度,深刻感受南京大屠杀的凶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引用习近平主席的一段话,帮助学生对南京大屠杀形成理性的认识,培养正确的理性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总结
2014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抗日战争这种全民族的抗战,是建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的,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日本要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发展未来。
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显示,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日本在中国发动的几次侵略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2.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C

A.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
幸存者的控诉
C.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
日本的官方言论3.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网站,阅读了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信息,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D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还!




教学反思
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一种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去认识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从而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出材料,以材料展开问题,加上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