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设计
一、知识综述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是世界及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对世界及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近代日本长期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其近代历次侵华的继续。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吞并全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野心,经过充分的战争准备,挑起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面对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亿万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展开了气势恢宏的全民族抗战。淞沪会战作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4年侵华战争,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二、课标要求和教科书解读
1.课标要求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要求,现阶段初中生就本节课要能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教科书解读
(1)单元解读
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选自于部编2018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单元共有5个学习点,本课位于第2个学习点,上承“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叙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随着西安事变的爆发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启“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国共双方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抗战。
(2)课本内容解读
全课的题目是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共分为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个板块:
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使中国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引起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巨大变化,刺激了中华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总动员。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基础,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全民族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淞沪会战是中日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虽然上海失陷,但是中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抵抗,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也显示出中国军民誓死捍卫国土的坚强决心。而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更加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三、学情和教学过程设计
1.学情分析
就学生而言,经过一年多历史课程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就本课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和模糊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难以形成时序意识。
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史料研读、问题探究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与认知。
2.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
①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简要叙述七七事变,了解淞沪会战的大致过程;
②通过时间轴理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大致过程,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大义面前为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而做出的努力;
③通过抗战英雄人物和事迹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奋勇抗争的优秀品质;
④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2)教学重难点及教法、学法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教学难点: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图示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PPT播放视频介绍卢沟桥(视频截取自《东方主战场》第二集共赴国难,48秒)Q:什么事件让卢沟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37年的那个夏天,卢沟桥见证了怎样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我们今日便一起走进那段烽火岁月。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用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烽火1937:七七事变
1.PPT播放微课视频,思考:(1)为什么日本要在卢沟桥挑起事端?(2)七七事变的大致过程是什么?(请你简单叙述一下)2.PPT展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让学生结合微课回答卢沟桥的重要性(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沿平汉铁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平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平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3.
学生简单叙述七七事变的大致过程,勾画七七事变的基本信息时间:1937.7.7
地点:卢沟桥
经过: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此无理要求被中国驻军拒绝,随后日本炮轰我军驻地。4.
PPT展示材料,思考: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偶然事件吗?5.
设问:面对日军的突然炮击,中国守军的态度是什么?(PPT展示图片和第29军司令部的军令材料,教师讲述)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9军官兵奋起抗战,中国全民族抗战自此开始。
(过渡: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增调大量军队开赴华北,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7月29日,日军侵占北平;7月30日,天津失守。)
观看微课,探究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简要叙述七七事变的过程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
利用微课使学生对七七事变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学有所思,理解卢沟桥的重要地位锻炼学生叙述历史事件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分析材料总结观点的能力
二、携手1937:第二次国共合作
1.PPT展示图片和材料,教师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紧急呼吁:“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红军将领还致电宋哲元等,支持第29军抗战,愿为后盾。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的演说表示:卢沟桥事件已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同时也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PPT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而在蒋介石发表谈话的两天前,共产党便向国民党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从这份宣言中你看出了共产党什么样的态度?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抗日的诚意。)
3.1937年8月经过多次谈判,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改编军队。Q:改编后的军队叫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不久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
4.PPT展示图片: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自此,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过渡:在大敌当前、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不同地区、不同信仰的中国军队决心携手抵抗日本侵略者,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结合课本,理清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基本线索分析材料,思考问题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以时间轴为线索,图史结合,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思考分析为辅,进而理清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大致过程。通过材料研读与分析感受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大义面前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而做出的努力。
三、奋战1937:淞沪会战
1.PPT展示地图,教师结合地图讲解七七事变后的日本侵略计划(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向中国大举增兵,声称两到三个月问题就可解决,幻想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取得“闪电式胜利”。根据其蓄谋已久的侵占全中国的计划,随后兵分四路扩大侵略:一路沿平绥线、同蒲线攻山西;一路由平汉路南下,侵犯中原;一路沿胶州路直扑青岛;一路沿津浦路进逼徐州。战局的发展使蒋介石“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的幻想破灭。)过渡:为了牵制日军自北向南的战略,他在积极督促华北抗战的同时,决心组织淞沪会战。而1938年8月9日发生的意外事件,成为了淞沪会战的导火索2.PPT播放视频《虹桥事件》(30秒)
随后,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3.阅读课本,找出淞沪会战的基本信息时间:1937年8月13日—11月地点:上海结果:上海失陷4.淞沪会战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姚子青、谢晋元)
5.PPT展示数据和材料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可以说日军倾巢而出,中国军队更是倾其所有。)伦敦《泰晤士报》在1937年11月28日发出了这样的一段评论(PPT展示材料),根据上述材料你能看出淞沪会战对抗战初期的抗战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上海人民和全国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官兵同仇敌忾,奋力迎敌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曲悲壮的战歌。不仅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蒙,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结合地图,了解淞沪会战的背景学生自学淞沪会战子目,完成基本信息的填空,讲述其中的英雄事迹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淞沪会战的影响
结合历史地图分析形势,既能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战争形势,又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他们口头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抗战英雄人物、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向先烈学习,顽强不屈、奋勇抗争、报家卫国的优秀品质结合淞沪会战的数据、材料,通过研读分析、探讨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全国上下,军民同仇敌忾,进行全民族抗战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悲情1937:南京大屠杀
1.PPT展示图片
上海沦陷后,日军沿京沪铁路、京沪公路及京杭线兵分三路,直逼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面对日军的进攻,南京守军展开了一场壮烈的南京保卫战。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达数十万人,战况空前激烈,南京守军用鲜血在抗战历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过渡: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公然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及其野蛮、残忍、黑暗的记录。)2、PPT播放视频(自己合成的《南京大屠杀》,时长3分钟)Q:看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3、PPT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数据(屠杀长达6周,集体屠杀28案,死亡人数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死亡人数15万;总计死亡人数30多万人)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历史应该记住的,不仅是辉煌的过去、英勇的抗争,还应该包括那些惨痛的往事。
4、Q:有同学知道今天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PPT展示图片)我们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
(?https:?/??/?baike.?/?item?/?%E5%85%AC%E7%A5%AD"
\t
"_blank?),以立法的形式铭记历史,祭奠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每一个普通的人,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铭记,是为了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铭记,是为了呼唤正义与和平!
学生观看视频,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利用视频和数据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总结提升
193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1937的北平在誓死抗争
,1937的上海在浴血奋战
,1937的南京在血中呐喊
,1937的中华民族在携手抵抗。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我们含着泪祭奠死去的人,咬着牙保卫每一寸土地,一寸山河一寸血,在血与火的磨砺中,中华儿女的怒吼将向侵略者证明:一个民族不屈的血性。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恶残暴和一心灭亡中国的险恶用心,我们军民同心,齐心协力又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谱写出怎样壮烈的抗战篇章,后面我们将继续学习。
总结全课,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板书设计
一、烽火1937:七七事变(1937.7.7
卢沟桥)二、携手1937: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9)三、奋战1937:淞沪会战(1937.8.13—9月)四、悲情1937:南京大屠杀(1937.12.13南京沦陷)
四、教学资料
1.《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2.《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黄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3.《中日战争史研究:1921—1945》,胡德坤,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第1版
4.纪录片《大抗战》,广东广播电视台和华夏传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5.纪录片《东方主战场》,201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