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5 16: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检测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陶瓷烧制
C.
石油分馏
D.
煤的干馏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氢气;汽油;面粉尘;氦气;天然气;氮气.
A.
B.
C.
D.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能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若有关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则下列?选项中的概念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M
化合物
化合物
物理变化
分解反应
N
纯净物
单质
化学变化
燃烧
Q
单质
氧化物
缓慢氧化
化合反应
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下列推理不合理的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因素
A
蜡烛在纯氧中燃烧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更明亮
反应物浓度
B
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剧烈、更充分
反应物种类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D
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列图标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厨房煤气泄露,立刻开启排气扇排气
B.
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
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11.“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CH4O
B.
CH2O2
C.
C2H6O
D.
C2H4O2
1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13.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它们都是混合物
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15.填写下表:
常见的灭火实例
熄灭酒精灯火焰
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防止火势蔓延,将部分树木砍掉
灭火原理
 
 
 
 
(8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其发生装置与制取 
 气体相同。收集方法有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1)可燃性,反应方程式 
 ;氢气热值高且 
 ,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2)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 
 。
17.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2)B—D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18.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
??。
(2)如图甲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19.(6分)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
,热水中
b试管中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 
 ;② 
 。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计算题(6分)
20.(1)变废为宝,一举多得。二氧化碳除了作植物肥料、转化为干冰等外,还可被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化学品等。如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出行乘坐地铁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郑州地铁每车次运送乘客以960人计,走同样的路线,CNG公交车每车次消耗天然气akg(以甲烷计算),每辆CNG公交车运送乘客以30名计。若乘CNG公交车的乘客均改乘地铁,则地铁每运行一车次,可减少排放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忽略地铁见接排放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