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成功》课件+说课稿(苏教版九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成功》课件+说课稿(苏教版九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0 18:40:23

文档简介

成功 说课稿
首先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情感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是: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说教学方法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具体方法有:①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②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思想产生共鸣。③设疑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④赏识成功教育。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⑤对话教学: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说学法是: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这片天地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的舞台。具体学法指导是: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②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③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④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说教学流程是: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并结合课文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三、赏析语言,体会论证方法:师生共同赏析文本中精美的语言,体会其对论证作者观点所以的作用;四、合作探究,质疑释惑:对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进行分类筛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做比要的指导和点拨。五、拓展延伸,激发想象: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点未必相同,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教师点拨:成功离不开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纷纷谈自己的看法,老师给予适当评价。
此外,在课堂上我还注意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设计了一些课件。比如在课的开始,我做了关于本文作者季羡林的介绍的课件,包括一些文字和图片材料。再如课文内容赏析时,我事先准备了背景音乐更好的配合课文朗读。在小组合作完成随堂练习后,我能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立即得到反馈。最后,还利用大屏幕将事先收集好的一些材料出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在说上述内容的同时,我逐一说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师再完美的预设也无法取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的生成,教师要时刻根据变化了的课堂不断调整自己的预设内容。因此教学中我将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
最后,恳请各位同事能够各抒己见,针对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多提宝贵意见,在此,先表示深深的感谢! (共16张PPT)
成 功
季羡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走近名人
走近名人
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
学牛吃草:大量进食 ——感知文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关键因素是勤奋。
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
1.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分别持什么态度?又是如何来证明的?
2.作者对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4.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王国维的“境界说”,体会作者引用这几句话的作用。
3.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无能为力”。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又可以怎样修改或作些补充?
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
学牛吃草:善于反刍——拓展文本
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根据以下提示,请你思考与之有关的例子来证明,古今中外的皆可。
A、成功需要天资
B、成功需要机遇
C、成功需要勤奋
D、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勤奋。
A、杨丽萍的舞蹈倾倒无数国内外人士,有人说她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B、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就与此奖擦肩而过。
C、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他没有听
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D、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
好文章来,人
称“江郎才尽”。
有人认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爱默生
对于成功所需要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阅读体验等谈谈你的看法。
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
学以致用——赏心悦目
1.作文《我看成功》,不少于300字。
2.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永远的悔》、《春满燕园》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