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1:15.离骚 学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1:15.离骚 学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0 18:40:23

文档简介

15.离骚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识记积累】
正音
苗裔 驰骋 庚寅 肇事
骐骥 宿莽 尧舜 嘉名
险隘 桀纣 污秽 败绩
踵武 窘步 离骚 暮色
辨音
背包 曲折 度过 了解
违背 歌曲 思度 解数
押解
辨析
纯粹 诟骂 腼腆 悔恨
荟萃 污垢 缅怀 教诲
憔悴 邂逅 沉湎 侮蔑
词义补充
时不我与:时间不能等我们,指必须抓紧时间。
美人迟暮:美人也将衰老。迟暮:比喻衰老。
5、翻译:
(1).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4).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6.名句背诵
(1)、按要求默写诗句。
A.表现诗人非凡外貌的句子:

B表现诗人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的句子:
C.表现痛斥奸佞误国的句子: ,

(2) 按课文填空
A. 日月忽其不淹兮, 。
B. 惟草木之零落兮, 。
C. 曰黄昏以为期兮, 。
D. 乘骐骥驰骋兮,
7.文学常识
《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 。
《 》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他们写的这种诗体后世称为“ ”“ ”。
【课文初探】
1.“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政治理想?
3.“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纣桀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这四句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目的是什么?
4.《离骚》中大量引用了典故,哪一处用典最好,说说它的作用?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朕(zhèn) 险隘(yì) 惮(dān)殃
B. 败绩(jí) 菌(jǖn)桂 朝搴(jiǎn)
C. 荃(quán) 窘(jiǒng)步 踵(zhǒng)
D. 皇舆(Yú) 申椒(shū) 桀(jié)纣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謇謇:忠贞的样子 苗裔:后代
孟陬:正月 揆:揣度
B.踵武:脚后跟 肇:开始
扈:披 弃秽:指弊政
C.纫:编 骐骥:骏马
名余曰:名字 荃:香草名
D.汩:水急流貌 惮:害怕
灵修:神明 宿莽:经冬不凋的草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羌中道而改路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来吾道夫先路 D.何桀、纣之昌被兮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B.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我出生在寅年的正月里啊,庚寅日是我的生日。
C.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父亲观察揣度我出生时的情况啊,方赐给我一个美名。
D.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的字叫正则啊,我的名叫灵均。
5.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课文前五节诗叙述自己的身世、志向和自修,表达了自己志洁行芳的品性。
B.后七节诗中世人表达了不屑与小人为伍,坚持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C.课文通过诗人身世、志趣、理想及遭遇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课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主人公形象。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也表现了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6.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疑难探究】
1.课文第二段中诗人通过哪些动作来自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2.课文第三段中诗人赞颂古三王和尧舜时重用各种贤才的目的是什么?
【文段精析】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提贞于孟陬兮 摄提:星名,指寅年
B.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美好的才能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内美:内在的美德
D.日月忽其不淹兮 不淹:不被淹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搴阰之木兰兮 ②惟草木之零落兮
③肇锡余以嘉名 ④又重之以修能
A.两个“之”相同 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 两个“以”不同
C.两个“之”不同 两个“以”相同
D.两个“之”不同 两个“以”也不同
3.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句表明屈原出身于楚贵族正室,身世非常人可比。
B.从“苗裔”来判断,屈原应是苗族人的后代。
C.由“联”“皇”可以推断,屈原的太祖父曾经是皇上。
D.此句表明屈原出身高贵,是楚王室后裔,所以他必须要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
4.对“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诗人具有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
B.说明诗人在被楚王放逐后,曾经管理过花草树木。
C.此句运用了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即互文见义的表达方式。
D.句中的木兰喻指美好的事物;宿莽喻指丑恶的东西。
5.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诗人自述了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表现了诗人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B.三、四节“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写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品行。
C.第五节写诗人深感时不我待,借以慨叹时光飞逝,引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D.最后两节用“美人”比喻诗人自己,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6.诗中哪些词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指出其比喻含义。
答: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连累(lěi) 内疚(jiù) 锲而不舍(qiè)
B.收讫(qì) 绰约(chuò) 乘风破浪(chéng)
C.框架(kuāng) 祛暑(qū) 鄙夷不屑(xiè)
D.宽宥(yòu) 沏茶(qī) 溘然长逝(k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
(2)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3)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A.畏缩不前 徜徉 祈求
B.举棋不定 徘徊 乞求
C.举棋不定 徜徉 乞求
D.畏缩不前 徘徊 祈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王真是不可理喻,尽管这道题老师讲了多遍,但是小王还是做错了。
B.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D.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兴趣。
B.若想让孩子长成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立精神培养放在首位。
C,小李是个集邮迷,他无时无刻不忘收集邮票。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作茧自缚的行为如不停止,将毁灭自己的生存空间。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提升】
阅读《涉江》部分段落,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且余济乎江湘。
1.下面与例句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且余济乎江湘
A.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 在乎山水之间。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下列句子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 李牧连却之 B. 粪土当年万户侯
C. 驾青虬兮骖白螭 D. 吾从而师之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肇锡余以嘉名
C.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4.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年既老而不衰 既:已经
B. 且余济乎江湘 济:渡过
C.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遭受
D.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知:了解
5.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采用了“比”的手法。
B.本段交待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莫吾知”的楚国现实。
C.“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侍”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意同《离骚》中的“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语言表达】
1.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地善良而有感情丰富的人,对真、善、美有着本能的热爱。凝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火红的高粱、金黄的麦穗是会感到由衷的惊喜,对弱小无助的生命会产生怜惜之情、呵护之情,甚至一些简单的方块字也能牵引出他们丝丝缕缕的情愫,比如:恬静、质朴、悠扬、云蒸霞蔚、神采飞扬、地老天荒┄┄看着念着都是一种滋润。当人沐浴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里,就会领悟到感动能使人舍弃卑微的念头,进而产生一种伟大的倾向。而如果一个人能够被美好的事物所感动,同时又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去感动别人,那么,这个人是幸福的。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认识?请结合某一个角度,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表达方式不限,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15.离骚
【识记积累】
5翻译:
1、时间匆匆而逝,我勤勉修行,恐怕时不我待,人生易老。
2、那桀纣多么猖狂放肆,只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3、难道我畏惧自己遭受灾祸吗?我只担心国家倾覆灭亡。
4、生父观察我初生的气度,开始将美好的名字赐予我。
6.名句背诵
1、按要求默写诗句。
A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B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2) 按课文填空
A春与秋其代序
B恐美人之迟暮
C羌中道而改路
D来吾道夫先路也
7.文学常识
诗经 现实 屈原 楚辞 浪漫主义 文采才华
【课文初探】
1、由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而广之,言及国家的命运,这里用“美人”来指自己理想中的君王,恐君王年老迟暮,自己的志向未得施展,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抚壮弃秽”指的是趁着壮年将秽政抛弃,表现了作者要任用贤才的主张。后一句“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来吾道夫先路”表示自己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任用贤才,为国效力的政治理想。
3、诗人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赞颂尧舜时代的清明政治,批判桀纣时的残暴统治。通过两相对比,目的是委婉地劝告当时的统治者要举贤任能、革新吏治。不要重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4、“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纣桀之厂被兮,路幽昧以险隘。”此处用典最好,从上古到夏周,以古喻今,以典论实,有力论证自己的观点,可谓古今兴亡,尽数道知。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C
2.C(名余曰:名字——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取名)
3.A(B项中的“辟”通“僻”,C项中的“道”通“导”,D项中的“被”通“披”)
4.D
5.D
6.D
【疑难探究】
1.“扈江离” “纫秋兰” “朝搴”“夕揽”等
2.表达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以及希望楚王仿效明主圣君的恳切愿望。
【文段精析】
1.D(不淹:不久留)
2.D(①为结构助词“的”, ②为主谓之间,③为介词“把”, ④为连词,不译)
3.A
4.C
5.D(“美人”指的是“理想中的君王”)
6.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在这里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②“恐美人之迟暮”中“美人”喻指楚怀王;③“乘骐骥以驰骋兮”中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④“固众芳之所在”中“众芳”喻群贤;⑤“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中“申椒”、“菌桂”、“蕙”、“茝”此四种植物均喻群贤;⑥“何桀、纣之昌被兮”中“昌被”比喻放肆妄行;⑦“恐皇舆之败绩”中“皇舆”喻国家;
【阅读提升】
1.B
2.A
3.B
4.C
5.C
【基础知识】
1.C(“框”音为“kuàng”)
2.A((1)句紧扣“勇猛前进”;(2)句注意“徜徉”的感彩;(3)句与宗教仪式相关。)
3。C(“灯红酒绿”有两个含义,一个带有贬意,一个不带贬意,意为“十分热闹”)
4,D(A项搭配不当;B项赘余;C项逻辑有误)
【诗歌鉴赏】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语言表达】
1.(1)“惠顾”改为“浏览”
(2)“你”改为“贵”
(3)“可”改为“请”
(4)“洽谈”改为“联系”
2.示例: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共23张PPT)
殉 道 者 之 歌
屈 原
一、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屈原形象,并交流阅读体会。
二、自主思考
听录音,思考两个问题:
找出文章中的意象并进行分类;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意象
意象
蕙 茝
鸷鸟 灵修
兰草 众女
芰荷 芙蓉
高冠 繁饰
植物:蕙 茝 芰荷 芙蓉
动物: 鸷 鸟
人物:灵修 众女
配饰:高冠 繁饰
意象的象征意义: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芰荷、芙蓉,比喻高洁的志向
鸷,作者自喻;鸟,比喻周围的 奸佞小人
灵修,本指神仙,本文指楚怀王
众女,比喻许多小人
高冠、繁饰,比喻高远的志向,高洁的操守。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奸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东汉 王逸
拓展屈原作品中常见意象: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同学们,如果让你选取一个意象来表明自己的追求与志向,你会选择什么?
自我感悟,深刻体会:
三、合作探究
学生朗读课文,同时思考:
屈原有着怎样的外貌和品质?如果你给屈原画像的话,你如何画。
要求:立足文本即以课本为依据
可以从其服饰、神态、动作等方面考虑
《离骚》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注重自我修饰、自身修养。
2.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主张“美政”,美政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圣君贤相的统治,其二是民本思想。他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哀民生之多艰” )
第二、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拓展延伸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本诗纯用 体写成。
其中新娘喻指 ,夫婿喻指 ,舅姑喻指 ,本诗的用意是
拓展延伸
2.屈原对我们的心灵形成了一种冲击,或许从此以后,我们的生命或多或少会跟他发生某种关系。请找出对你生命影响最大的五个人,分别配一小段评述。
3、屈原辞别了这个世界,我们用什么语言来辞别他呢?请以“屈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文字。
屈原个人档案
国籍:
特长:
人生格言:
个人成就:
个人简历:
战国时期楚国人
写作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离骚》与 《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另著有《九歌》、《九章》、《天问》 、 《招魂》等。
他是楚国贵族,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因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而被谗流放。秦兵攻破楚国郢都之后,自沉于汨罗江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句揣摩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评析]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语言赏析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2.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3.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屈子行吟图
作者: 程十发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