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课件+素材(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课件+素材(28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09:30:09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人教版
化学(初中)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
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新课引入】
纸张燃烧
碎纸机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_____________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

2、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

例如:

3、
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

4、
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反应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实验1-1】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实验1-3】
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现象:
胆矾溶解生成蓝色溶液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现象:
【实验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现象:
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石灰石逐渐变小。
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水蒸气放出,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块状变成粉末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放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记录
【归纳小结】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等
物理变化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酿造、
呼吸、光合作用等
化学变化特征:①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4、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典例精讲】
例1.
(2021重庆市一模)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汽油挥发
C.
大米酿酒
D.
玻璃破碎
【解析】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大米酿酒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C
例2.(2021江苏苏州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滤纸折叠
C.红磷燃烧
D.食物腐烂
【解析】A、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滤纸折叠只是滤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
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C、红磷燃烧后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食物腐烂是食物中的成分转化为有毒性的
物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B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归纳小结】
物质的变化: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
物质的性质: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的可
能性,是静态的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
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典例精讲】
例3.(2021江西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C
【解析】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原理,属
于化学性质,A不符题意;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和氧气,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化学性质,B不符题意;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化学性质,D不符题意。故选C。
例4.(2021四川乐山二模)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A
【解析】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
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
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淡黄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
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三、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与探究
实验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
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四、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决定
体现←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
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
B
钨的导电性好
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CO2水溶液显酸性
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例5.(2019广东广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
)
【解析】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
化膜,阻止反应继续继续,A正确;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B
错误;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而不是氢氧化钠,D错误。故选A。
A
【达标测评】
1.
(2020湖北咸宁)下列做法或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流动的水洗手
B.戴一次性防护口罩
C.酒精厂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
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C
【解析】A、用流动的水洗手,只是洗去了手上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戴一次性防护口罩,只是将烟尘等过滤在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0湖南岳阳)美丽生活劳动创造,小明喜爱劳动,做下列家务劳动时涉及到
化学变化的是(

A.对垃圾进行分类
B.用自来水淘米
C.用清水擦洗家具
D.用醋清洗水垢
【解析】A、对垃圾进行分类,只是把垃圾按类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用自来水淘米,只是用水把米中的杂质清理干净,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用清水擦洗家具,只是用水把家具表面的污物清除,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用醋清洗水垢,醋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物质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而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D
3.
(2020年鄂州市中考)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粮食酿酒
C.食物腐败
D.矿石炼铁
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粮食酿酒生成乙醇,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食物腐败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D、矿石炼铁生成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
4.
(2020福建省卷)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
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
夯筑土屋
B.
结绳记事
C.
磨制石器
D.
烧制彩陶
D
【解析】A、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预习课题2。
【作业布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