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检测卷)
1.(2021山东东营一模)同学们在做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部分同学向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并未浑浊。此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收集呼出气体的装置和实验方法是否有错误
B.检查澄清石灰水是不是失效
C.再次实验,看是不是还会出现相同实验现象
D.向老师请教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2.(2021广东广州二模)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3.(2018安徽省卷)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
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4.(2021湖南湘西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和HO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5.(2021辽宁抚顺三模)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含氮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2021湖南株洲二模)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7.(2021吉林长春市三模)下列对蜡烛燃烧的有关探究实验说明中,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用烧杯扣住蜡烛,蜡烛逐渐熄灭,因为蜡烛燃烧须有氧气参加
C.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D.熄灭蜡烛时出现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8.(2021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一模)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冷且干燥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9.(2021四川攀枝花二模)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B.实验
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
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
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
10.(2021湖南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一模)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11.(2021广东珠海区二模)同学们知道食醋、蚁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12.(2017浙江嘉兴)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
气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13.(2021云南曲靖二模)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14.(2021山东高密二模)下列有关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
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结论
呼出气体是CO2
空气中不含CO2
呼出气体中不含O2
呼出气体中含有H2O
15.(2021甘肃兰州二模)现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氯化钠溶液。下列哪种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
A.品尝味道
B.查阅资料
C.实验探究
D.组织讨论
16.(2021山东聊城市高唐县二模)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
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观察
C.假设
D.结论
17.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18.(2021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一模)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
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是(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19.(2021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一模)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2)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3)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
【实验操作、记录、分折】
(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
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V1
mL,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K1、K2,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三,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填“X”、“Y”、“Z”)。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下同),氧气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6)实验二中,200
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1湖北武汉二模)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
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
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检测卷)
1.(2021山东东营一模)同学们在做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部分同学向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并未浑浊。此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收集呼出气体的装置和实验方法是否有错误
B.检查澄清石灰水是不是失效
C.再次实验,看是不是还会出现相同实验现象
D.向老师请教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答案】D
【解析】A、检查收集呼出气体的装置和实验方法是否有错误,做法正确;B、检查澄清石灰水是不是失效,做法正确;C、再次实验,看是不是还会出现相同实验现象,避免偶然性,做法正确;D、不能未经再次实验就填写实验报告,做法错误。故选D。
2.(2021广东广州二模)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猜想与假设环节。A、“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B、“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与预测,故选项正确;C、“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属于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D、“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预测,不是获得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18安徽省卷)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答案】B
【解析】A、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的含量应增大,故错误;B、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所以是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故正确;C、蜡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图象信息无法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故错误;D、由图象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故错误。
故选B。
4.(2021湖南湘西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和HO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在火焰上方抽气,会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吸到注射器内,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B、蜡烛在闭容器内燃烧生成了CO2和H2O,因此闭容器内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变大,曲线是a和b,符合题意;C、从实验可以说明,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不符合题意;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1辽宁抚顺三模)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含氮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析】A、氮气不能供给人体呼吸,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C、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氧气少,木条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6.(2021湖南株洲二模)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C。
7.(2021吉林长春市三模)下列对蜡烛燃烧的有关探究实验说明中,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用烧杯扣住蜡烛,蜡烛逐渐熄灭,因为蜡烛燃烧须有氧气参加
C.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D.熄灭蜡烛时出现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罩在烛火上方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正确;B、用烧杯扣住蜡烛,蜡烛逐渐熄灭,是因为烧杯内氧气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后,氧气耗尽,说明蜡烛燃烧需有氧气参加,故B正确;C、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故C不正确;D、蜡烛熄灭后会产生一缕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复燃,故D正确。故选C。
8.(2021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一模)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冷且干燥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正确;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错误;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正确。故选B。
9.(2021四川攀枝花二模)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B.实验
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
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
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
【答案】B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蜡烛火焰会逐渐变小直至熄灭,故A正确;B、石蜡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实验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故B不正确;C、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碳化,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故C正确;D、实验
D中的“白烟”是固体的蜡烛颗粒,具有可燃性,可再次被点燃,故D正确。故选B。
10.(2021湖南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一模)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B
【解析】A.空气和呼出气体都是无色无味气体,观察气体颜色不能鉴别,选项错误;B.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用澄清石灰水能鉴别,选项正确;C.空气和呼出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鉴别,选项错误;D.空气和呼出气体都没有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选项错误。故选B。
11.(2021广东珠海区二模)同学们知道食醋、蚁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因此不属于提出假设、得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故选B。
12.(2017浙江嘉兴)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
气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A
【解析】氯化钴遇水会由蓝色变成红色,故氯化钴试纸用于检验水的存在。故选A。
13.(2021云南曲靖二模)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故A不正确;B、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氮气在体内不参加反应,通过呼吸作用排出,则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B正确;C、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C正确;D、氮气等不溶于水,则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故D正确。故选A。
14.(2021山东高密二模)下列有关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
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结论
呼出气体是CO2
空气中不含CO2
呼出气体中不含O2
呼出气体中含有H2O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混合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而不是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5.(2021甘肃兰州二模)现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氯化钠溶液。下列哪种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
A.品尝味道
B.查阅资料
C.实验探究
D.组织讨论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确定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C、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正确;D、组织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
16.(2021山东聊城市高唐县二模)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
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观察
C.假设
D.结论
【答案】C
【解析】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选项正确;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
17.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答案】D
【解析】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要可行,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错误的结论。故选D。
18.(2021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一模)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
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是(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答案】C
【解析】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
能力提升
19.(2021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一模)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2)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3)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
【实验操作、记录、分折】
(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
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V1
mL,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K1、K2,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三,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填“X”、“Y”、“Z”)。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下同),氧气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6)实验二中,200
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密性;
(2)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液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
(3)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
℃)
氧气和二氧化碳;
(4)Z;
(5)
;
(6)76.66%;
(7)由实验2可知,空气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98%,而空气成分的气体杂质体积分数为0.03%;
【解析】(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装置的密封,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气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
(3)要使白磷迅速燃烧,可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4)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并且人呼出的气体约占4%,所以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Z,Y的体积分数在60
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
mL?V1
mL,体积分数表达式是:×100%=
×100%;氧气的体积为V1
mL?V2mL,体积分数表达式是:×100%=×100%。
(6)由图示可知:200
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50%=76.66%。
(7)由实验2可知,空气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98%,而空气成分的气体杂质体积分数为0.03%,所以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错误。
20.(2021湖北武汉二模)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
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
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猜想:C或CO或含有C、CO2、H2O和CO四种物质的任意组合;实验一:B;实验二: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C、CO2、H2O和CO
【解析】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碳或一氧化碳,所以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或CO或含有C、CO2、H2O和CO四种物质的任意组合。实验一:抽取10
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下一步是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石灰水中,防止因二氧化碳浓度太小造成的现象不明显。实验二:由实验结果可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含量升高,说明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CO2、H2O和C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