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A卷
基础夯实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层级高或空间尺度大的区域,可以分为多个层级低或者空间尺度小的区域。结合以下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属于同一层级的区域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划分更加关注细节,反映内容更加具体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区域是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图示地区就是以不同指标划分了同一种区域的不同边界线。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多条界线(
)
A.是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而形成的
B.体现了区域边界的过渡性
C.说明区域内部地理要素具有渐变特征
D.体现了区域边界的明确性
4.图示边界线可能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
6.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Ⅱ区少
B.Ⅲ区Ⅱ区纬度低,故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明确,有些区域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7.下列有关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A.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B.都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C.是在地域特征相同的基础上划定的
D.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划定的空间单元
8.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其边界尤其重要,有关区域的边界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边界都是真实存在的
B.行政区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边界都是人为划分的
D.流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9.以下区域边界能体现出过渡性质的是(
)
A.工业区
B.保税区
C.湿润区
D.开发区
下列甲乙两图为“世界两大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下题。
10.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①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热量充足
④降水量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关于甲、乙两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居民大多为黄色人种
B.甲地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C.乙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乙地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12.如果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加工工业,城市A最适宜发展的部门是(???)
A.蔗糖加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棉纺织工业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影响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分布
D.洋流
14.B地的植被是(???)
A.温带落叶林
B.亚热带常绿林
C.荒漠
D.雨林
15.A地比B地气温气温年较差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洋流影响
C.植被覆盖率高
D.天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损失。
(1)区域是在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部特定性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简述平沙岛基本农田的保护需要不同尺度的行政区进行共同管理的原因。(1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9分)
黄河沿岸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窑洞有靠山窑和坑窑(地坑院)之分,居住在里面冬暖夏凉。下图甲为山西芮城西侯度村窑洞图,图乙为河南三门峡陕州窑洞景观图。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深6至7米的矩形深坑,窑院一角挖出一个斜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
(1)比较西侯度与陕州民居的差异,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10分)
(2)简析窑洞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原因。(9分)
18.根据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阴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东西向延伸山脉,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其都是南北的重要界线。阴山南北农业活动的差异和成因是什么?
(9分)
(2)在我国南部,和阴山主体走向较类似的是南岭,但南岭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并不明显,试举例说明。(9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2.D
解析:1.判读图片分别为①黄河流域示意图、②长江流域示意图、③中国内、外流区示意图、④渭河部分河段示意图,黄河、长江流域的层级一致。故选A。
2.大尺度区域通常关注整体性,忽略细节,注重普适性问题的分析;小尺度区域则关注局部,注重细节,注重特殊性问题的分析。
答案:3.B;4.D
解析:3.多条界线说明界线两边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不明显,体现了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故选B。
4.结合图示区域定位,判断该区域边界可能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故选D。
答案:5.C;6.D
解析:5.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依据。图中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分别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为地貌和气候。故选C项。
6.本题考查区域差异。读图可知,Ⅰ为东部季风区,Ⅱ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为青藏高寒区。Ⅱ区虽然比Ⅲ区纬度高,但由于地势低,热量条件要好于Ⅲ区,A错;Ⅲ区光照强于Ⅱ区主要是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B错;Ⅲ区与Ⅰ区的分界线为3000m等高线,C错;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对。故选D项。
答案:7.C;8.B;9.C
解析:7.注意本题设问是选择有关区域说法错误的选项,区域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而非地域特征相同的基础上划定的,故选C。
8.有些区域的边界不是真实存在的,如自然带;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些区域的边界是客观存在的,如流域,故选B。
9.注意本题设问是选择区域边界能体现出过渡性质的选项,工业区、保税区、开发区的边界是明确的,故A、B、D错误。干湿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故选C。
答案:10.C;?11.A;?12.D
解析:10.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关系密切,先进行区域定位,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及特点,再分析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根据区域定位分析可知,甲地为位于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湄公河三角洲,乙地为位于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尼罗河三角洲。甲地夏季多雨,河流进入汛期,乙地,尼罗河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多雨,使尼罗河进入汛期,故①正确;尼罗河流经沙漠地区,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小,故②错误;两个三角洲所处纬度均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故③正确;乙地所处的尼罗河三角洲,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故④错误;综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故选C。
11.甲地为东南亚的湄公河三角洲,乙地为埃及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故A正确;甲地为东南亚,经济作物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故B错误;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干旱,以旱作农业为主,故C错误;乙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A。
12.城市A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可利用当地丰富的长绒棉资源发展纺织工。当地不是蔗糖的主要产区,故A错误;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合黄麻生长,故B错误;水产品并非当地最主要的优势资源,故C错误;当地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地,棉花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故D正确。综上可知,选D。
答案:13.B;
14.C;
15.D
解析:13.根据图示信息,AB处于西风带内,A为迎风地带,降水丰富;AB之间有安第斯山脉,受南北向高大地形的阻挡,处于背风地带的B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据此分析选B。
14.结合上题,B地为温带荒漠,故B地的植被是荒漠,选C。
15.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地为西风迎风地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阴雨天气多,冬温夏凉,年较差小;B地则为温带荒漠气候,晴天多,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相对较大,因此A地比B地气温气温年较差低的主要原因是天气不同造成的,其他因素都不是主因,据此选D。
16.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平沙岛基本农田的保护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佛山市的经济发展,保障广东省的粮食安全;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广东省通过协调流域内的水资源分配,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为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
解析:(1)气候区是依据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划分的,所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内部特定性质是指气候特征,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17.答案:(1)差异:西侯度民居是依山体断崖水平掘进修建而成的靠山窑;陕州民居是在平坦的黄土塬面向下挖掘矩形深坑,然后在四边土壁挖窑洞而形成的坑窑(地坑院)。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2)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窑洞建筑因地制宜,施工简便,节省建筑材料;洞穴式建筑,节省土地;窑洞冬暖夏凉,具有保温、隔热功能,是天然节能的建筑。
解析:(1)西侯度与陕州民居的差异,主要从修建方式和外观的角度作答。如西侯度地区沟壑崖壁较多,当地居民依山体断崖水平掘进,修建成靠山窑;陕州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当地居民在平坦的黄土塬面向下挖掘出矩形深坑,然后在四边土壁挖窑洞而形成坑窑(地坑院)。
(2)窑洞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原因,主要从节省土地、节省建筑材料和节约能源等方面分析。如窑洞建筑为洞穴式建筑,节省土地;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18.答案:(1)阴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解析:(1)阴山是我国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但阴山南部的农耕文化,除受山地影响,水热条件较优越外,引黄灌溉尤为重要。阴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对比。从气候来看,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地形来看,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从植被来看,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B卷
能力提升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传统民居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国地域辽阔,传统民居呈现出诸多不同。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与①②③④四省区对应的传统民居分别为(
)
A.“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B.“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C.“石头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
D.“游动的家”“地下的家”“石头的家”“竹木的家”
4.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斤”描述的是春季大忙即将开始,春灌、春耕、春种将进入繁忙阶段。与该时节相吻合的农事活动有(
)
①华北地区正抓紧麦田春灌,并注意防御晚霜冻害
②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
③皖南山区春茶开始抽芽,应注意防治病虫害
④渭河平原处理完地里麦茬,及时播种棉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6.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能正确表达图中区域内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B.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C.区域之间绝对独立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8.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了南北分界线标志物,该标志物应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9.位于③界线以南地区的区域特征有(
)
①土壤肥沃
②河流众多
③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丰富,盛产甜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
下两图为世界上某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年降水量都较多,其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11.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
B.多雨期与高温期都一致
C.多雨期的盛行风向都相同
D.少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盛行陆风
12.以下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均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B.相比水稻,甲地更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为黄麻
C.乙地沿岸可以发展海洋渔业
D.乙地的绵羊—小麦混合农业闻名世界
原始民居的建造多就地取材并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草屋(图左)和树屋(图右)是澳大利亚典型的原始民居。草屋利用树干做支架,琦壁由竹木做框架,顶棚、地面、门窗等皆用茅草编织而成,众多草屋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各自独立,呈分散布局。树及由木材搭接而形成拱形支撑体系,底部架空。据此完成下题。
13.草屋和树屋曾经可能分别广泛分布于(
)
A.非洲中部澳大利亚东部
B.亚马孙平原阿拉伯半岛
C.东南亚澳大利亚中部
D.亚马孙平原东南亚
14.草屋多呈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环境污染
B.便于管理
C.利于通风
D.排泄洪水
15.树屋底部架空的理念被现代生态建筑师推崇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室内采暖能耗
B.节约建筑材料
C.防止有毒生物的侵害
D.保持生态环境的连续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桑基鱼塘主要分布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当地人民通过修筑水利排灌工程,并将地势低、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变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作为塘基种桑。
(1)桑基鱼塘被称为科学化的生态系统,说明其原因。(6分)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基塘农业发展规模迅速减小,推测其原因。(9分)
(3)从区域整体性角度,指出基塘农业用地减少对当地气候的影响。(4分)
17.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9分)
(1)与甲处相比乙处沼泽广布,请简要分析乙处沼泽的形成原因。(9分)
(2)简述A河的航运价值较小的原因。(4分)
(3)简述B处附近会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的原因?
(6分)
1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张裕在中国优质葡萄产区宁夏、烟台、陕西、辽宁、新疆及北京有25万亩葡萄种植基地,约占中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张裕的葡萄种植基地还在有计划地扩大。下图为张裕六大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分布图。
(1)分析烟台葡萄种植基地和新疆葡萄种植基地气候特点的差异。(5分)
(2)简述宁夏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特点的自然原因。(6分)
(3)在新疆葡萄种植基地、宁夏葡萄种植基地、辽宁葡萄种植基地和陕西葡萄种植基地,如果大量引用河水发展葡萄种植,最可能对四地河流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6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C;2.D
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等。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选C。
2.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说明,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
答案:3.D;4.B
解析:3.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中①内蒙古自治区以牧业为主,传统民居为蒙古包,便于迁徙,为“游动的家”;②陕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形成特色民居窑洞,是“地下的家”;③是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区,利用当地原料建成传统民居石头屋,形成“石头的家”;④云南气候湿热,建成高架的竹木楼利于通风,形成“竹木的家”。故选D项。
4.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华北地区为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小麦返青,但春季少雨,应抓紧春灌,还要注意防御晚霜冻害;春分时节皖南山区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保质保量,①③正确;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在5月末、6月初,②错误;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冬小麦和棉花,麦子收割应在6月初,而播种棉花在4月,④错误。故选B项。
答案:5.D;6.D
解析:5.本题考查区域划分指标。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A项错误;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B项错误;四区域属于同一层次,C项错误;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的特征差异较大,D项正确。
6.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A项错误;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B项错误;丙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C项错误;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D项正确。
答案:7.A;8.C;9.D
解析:7.本题考查区域的特点。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同一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相对接近,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性的相对一致性,A正确;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相似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故B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区域,故C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按自然要素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质,D错误。故选A项。
8.本题考查中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也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而言,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以干湿地区划分,则是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因此标志物应位于③处,C项正确。故选C项。
9.本题考查区域特征。③界线以南地区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湖众多,土壤以较为贫瘠的红壤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①③错,②对;甜菜喜温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北方地区,④错。故选D项。
答案:10.B;11.A;12.C
解析:10.本题考查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甲地位于印度半岛的西部,乙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甲地位于低纬度地区,而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A项错误;甲、乙两地都位于来自海洋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B项正确;甲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乙地是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C项错误;甲地受季风洋流的影响,而乙地受秘鲁寒流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项。
11.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为地中海气候。甲地分旱雨两季,乙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所以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A项正确;甲地夏季高温多雨,而乙地夏季高温少雨,多雨期与高温期不一致,B项错误;甲地少雨期是受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的影响,而乙地少雨期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甲地多雨期盛行西南风,而乙地多雨期盛行西北风,C、D项错误。故选A项。
12.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由上述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属地中海气候。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广泛,排除A。黄麻为经济作物,B错误。乙地沿岸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鱼类等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因此乙地沿岸适宜发展海洋渔业,C正确。绵羊—小麦混合农业是澳大利亚的典型农业,D错误。
答案:13.A;14.C;15.D
解析:13.原始民居的建造多就地取材且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可以
推断草屋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树屋多建于森林茂密
的地区。非洲中部热带草原气候区面积较大,草屋广泛分布;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多,植被茂密,树屋广泛分布:,阿拉伯半岛
和澳大利亚中部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不利于草屋和树屋的
建设;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均为热带雨林气候,很少有草屋分布。
14.原始草屋主要建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和地区,人类
排放的污染物少,草屋分散布局不利于管理;草屋分散市利于通风、散热;热带草原地区洪涝灾害较少,一般通过开挖沟渠来排泄洪水,分散布局对排泄洪水影响不大。
15.树屋主要建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全年温度较高,室内采
暖需求较小;底部架空同样耗费建筑材料;防止有毒生物的危害不属于生态理念;底部架空,有利于保护生物的活动场所,
保持生态环境的连续性。
16.答案:(1)桑叶养蚕,蚕沙可以生产沼气;蚕沙和沼气渣可以成为鱼的饵料;塘泥可以作为桑树肥料;桑基鱼塘形成了经济和生态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工业、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短缺;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基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经济收入难以提高;果蔬、花卉等市场需求量增大,高收益的城郊农业迅速发展。
(3)大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空气干燥,气温变率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桑树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其他营养元素,经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制造成有机物质(桑叶),桑叶经过蚕的消化吸收,蚕获得了能量,而蚕的排泄物蚕沙又成为鱼的饵料和微生物分解的对象(生产沼气),鱼的排泄物和其他有机物的残渣最后又都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成为无机物(塘泥等)作为桑树的肥料,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
第(2)题,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问题,主要从耕地面积、劳动力、生产成本、市场等角度分析。如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工业、城镇建设用地扩大,耕地面积逐渐减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短缺。
第(3)题,基塘农业用地减少,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
17.答案:(1)一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很微弱;二是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三是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以及凌汛造成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结冰期长,沿线地区人口、城市少,经济不发达。
(3)一是由于纬度高,冬季温度低;二是深居大陆内部,冬季降温快;三是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温度低。
解析:(1)沼泽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地表积水的来源(如降水、河流水等)和排水不畅,如蒸发、地形、下渗等方向分析。该地叶尼塞河纬度较高,冬季有结冰现象,且流向为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出现,河水易泛滥;该地位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纬度高,地下冻土发育,阻止了水分的下渗。
(2)影响河流的航运价值,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和沿岸的经济发展情况即运量等方面分析。该河流都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河流的封冻期很长,再加上河流沿岸经济落后,人烟稀少,所以河流的航运价值不高。
(3)该题主要考查寒冷中心的成因,意在考察影响气温的因素。根据图中纬线可知,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光热较少;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白昼较短,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光热少;该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地处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温较低;冬季降雪较多,地面积雪,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大。
18.答案:(1)烟台葡萄种植基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气温日较差较小;新疆葡萄种植基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小,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2)兰山东麓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灌溉条件好;葡萄成熟采摘期间降水量小,葡萄品质高,病虫害少;各类污染少。
(3)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解决措施:全流域统一规划、协调开发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编制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拦蓄洪水、调节径流的作用。
解析:(1)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从降水量、气温、光照等方面分析即可。
(2)宁夏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水源、病虫害等角度分析。
(3)大量引用河水,
可能引起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解决措施可从进行全流域用水规划、协调利用水资源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