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B卷
能力提升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当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
B.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
C.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
D.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②③④⑤西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4.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M点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读北半球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面小题。
5.此时,地方时为的经线是(
)
A.90°E经线
B.135°E经线
C.125°E经线
D.135°W经线
6.图中(
)
A.DE是晨线
B.A、B两点线速度相同
C.H点在夜半球
D.C点即将进入昼半球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7.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8.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是昏线
B.C点在昼半球
C.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D.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9.有关该日各点的叙述,正确的(???)
A.B点日出为0时或24时
B.C点日落是22时
C.E点日出地方时4时
D.F点正值子夜
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0.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C.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D.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
11.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A.增加竹竿的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
C.增加皮尺的长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
12.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A.竿长与影长相等
B.竿长小于影长
C.竿长大于影长
D.无法判断
楼盘房屋朝向影响屋内采光和通风散热,楼盘所在位置、交通、环境等条件影响房屋的销售单价。下图为30°N我国东部某城市一小区楼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同时开盘的住宅③和④,④的单价更高,原因最可能是(???)
A.采光良好
B.通风顺畅
C.交通便利
D.噪音更小
14.住宅⑤每层楼有四套三面开窗的房屋,就夏季而言,考虑通风与光照情况,朝向最好的是(???)
A.M套
B.N套
C.P套
D.Q套
15.某品牌连锁店旗下的甲、乙两个门店,甲门店生意相对较好的原因是(???)
①靠近商业综合体
②据小区门更近
③无绿化带阻隔
④品牌效应更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纬度)上,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_,其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6分)
(2)图中晨昏线EF线属于____________
(填晨线或昏线)。(2分)
(3)这一天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_______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D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6分)
(4)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这一天,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_,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__。(8分)
17.下图为某日某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____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4分)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半球,此时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4分)
(3)该日e地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3分)
(4)此日之后的一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____
(长、短),且两地昼夜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4分)
18.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该日该地正午物体长度与物体影长的比值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
。(6分)
(2)该地所处的纬度带是
。线②所示节气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判断依据是
。(6分)
(3)线③所示节气出现极昼现象地区的范围是
,当天悉尼日出
方向,上海日落18时
(填早于或晚于)。(6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2.A
解析:1.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不变,约为1.5亿千米,则实际日地距离最小时,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即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1月初),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这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④处。
2.由上题可知,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同理,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大值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变慢,A项正确、D项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变,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等有关,与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位置无关,B、C项错误。
答案:3.A;4.D
解析: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所以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
4.M点是北极,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它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结合经纬网可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答案:5.B;6.D
解析:5.该图为北半球日照图,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图中夜半球分布可知,180°经线以西相邻的经线地方时为0:00,图中两条相邻经线的经度差为45°,因此,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135°E,B项正确。
6.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图中E点即将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以DE是昏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A、B两点线速度不同;H点在昼半球;随着地球自转,C点即将进入昼半球。选择D项。
答案:7.D;?8.C;?9.D
解析:7.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和180°,最左侧经线位于180°东侧,两者相差2格,每格30°,最左侧经线为60°E,位于太阳直射点的背面中心,即夜半球的中心为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故A、B、C错误,选择D项。
8.图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判读AB是晨线,A错误;C点背对太阳光,在夜半球,B错误;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C正确;D点纬度低,线速度更大,D错误。综上,选择C项。
9.B点出现极夜,没有日出,A错误;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日落是18时,B错误;图示E点昼长占一格,即两小时,故E点据在纬线昼长4小时,日出地方时2时,C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F点正值子夜,D正确。综上,选择D项。
答案:10.B;?11.C;?12.C
解析:10.由图可知,二十四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影子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11.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两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增加竹竿长度,也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
12.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故竿长大于影长。
答案:13.D;?14.C;?15.B
解析:13.材料中指出:“楼盘所在位置、交通、环境等条件影响房屋的销售单价”,由图可知,住宅③临近主干道,环境嘈杂,房价较低;住宅④临近公园,底层没有商业活动,环境舒适,噪音较小,房价较高,D正确;住宅③④的采光、通风条件差距不大,AB错误;住宅③临近主干道,交通更便利,C错误;故选D。
14.该地为30°N我国东部某城市一小区,则夏季盛行偏南风,相比而言,P、Q通透性更好,AB错误;夏季气温高、太阳高度大,房屋朝向应该回避下午西晒,Q套窗户有两面遭西晒,D错误;综上分析可知,P套朝向最好,C正确;故选C。
15.由图可知,甲门店靠近商业综合体,人流量大,①符合;直接临次级街道,与次级街道无绿化带阻隔,方便顾客进出,③符合;甲乙两门店离小区门距离差不多,②不符合;甲乙两门店品牌效应材料没有给出,④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1)23°26′S;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晨线
(3)C点;B点;昼夜等长
(4)12时;10时;6时;4小时
解析:第(1)问,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据此判断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第(2)问,EF线上的点即将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第(3)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C点纬度与南回归线相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根据示意图判断越往南昼越长,故白昼最长的是B点;D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第(4)问,A点在昼半球的平分线上,地方时为12时;C点与A点间隔2小时,此时应是10时;D点在赤道上,6时日出,18时日落C点日出时间为10时,昼长为4小时。
17.答案:(1)晨;6
(2)北;73°26′
(3)12
(4)长;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及晨昏线与地方时的关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晨线。此时e地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时。第(2)问,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判读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第(3)问,本题考查昼夜长短。e地位于赤道,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该日e地的夜长为12小时。第(4)问,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c两地的纬度比上海高,故白昼时间比上海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昼夜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
18.答案:(1)冬至;小于;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中纬度;昼夜等长;当日该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东北;晚于。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第(1)问,由图可知,无论何日,当地正午太阳都出现在正南天空,说明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当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又因该轨迹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为冬至日;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因而物体长度与物体影长的比值小于1;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第(2)问,线②所示日期该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该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该日该地的正午太阳日高度约为50°,当地纬度约为40°N,地处中纬度;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天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因而北京的昼夜状况是昼夜等长。第(3)问,线③所示节气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天悉尼日出东北方向,上海日落晚于18时。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A卷
基础夯实
考试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是北半球俯视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半球自转方向是(
)
A.顺时针
自西向东
B.逆时针
自东向西
C.顺时针
自东向西
D.逆时针
自西向东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当地球处于C处时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4.下列关于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与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到B与C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与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圆圈为赤道,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ANB两侧昼夜不断更替,其原因是(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图中A地的地方时为(
)
A.12点
B.18点
C.0点
D.6点
下图为极地俯视图,图中圆圈表示纬线,O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甲地和乙地都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8.与甲地相比,乙地地球自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D.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
9.甲地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1恒星日
B.1太阳日
C.一周
D.一年
下图是“经纬网局部图”。图中M地正在日出,N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下题。
10.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7点
B.9点
C.11点
D.23点
11.下列现象出现在图示日期的是(???)
A.东京日出东北方
B.合肥白昼正渐长
C.上海正午日影正渐长
D.海口正午日影朝北
向日葵又被人们称为“太阳花”,在花盘盛开之前,花盘在白天会随着太阳自东向西旋转,其指向落后于太阳约12°。当河套平原某农场(108°E)的向日葵花盘指向正南时,据此完成下题。
12.当地小明观察到太阳位于天空的(???)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13.此时伦敦时间(世界时)约为(???)
A.4:00
B.5:00
C.4:48
D.5:36
下表所示为重庆万州与山东济宁两地地理坐标与某日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题。
经纬度
日出时刻
重庆万州
31°N,108°E
6:28
山东济宁
35.5°N,117°E
X
14.推测该日为(???)
A.3月10日
B.6月10日
C.9月10日
D.12月10日
15.表中X最可能处于的时段是(???)
A.5:10-5:22
B.5:40-5:52
C.5:52-6:04
D.6:28-6:4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4分)
(2)图中弧AEC表示晨昏线,其中弧AE是__________
(填晨线或昏线)。(4分)
(3)图中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D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8分)
17.下图是“某日北京和海口两个城市的正午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此时海口的太阳位于________;北京的太阳位于________。(6分)
(2)此日北半球为________(填“冬”或“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6分)
(3)这一天,在北京看太阳从________方向升起,日落时树影朝向________。(6分)
18.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21分)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节气),出现在每年的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前后。(4分)
(2)此时B地位于__________(晨线或昏线)上。该日B地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4分)
(3)此时,C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时;A地的夜长为__________小时;该日,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时。(6分)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4分)
(5)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3分)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D;2.D
解析:1.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四地中,④地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
2.该半球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答案:3.B;4.D
解析:3.地球处于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再根据该图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可判断地球处于C处时为夏至日。同理,地球处于A处时为冬至日。按照地球公转方向可知,地球处于B处时为春分日,地球处于D处时为秋分日。B项正确。
4.我国国庆节是10月1日,这时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D项正确。
答案:5.D;6.D
解析:5.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表的一半,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也就不断地更替,使地球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①④叙述正确。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无关,②③叙述错误。
6.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因此判断AN为晨线,BN为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图中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此时的地方时为6点,D项正确。
答案:7.D;8.C;9.B
解析:7.据图可知,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O点为南极点,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和乙地都位于南半球,D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没有经度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两地所属的东西半球。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不考虑海拔因素,地球表面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读图可知,甲地比乙地离极点更近,因此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项正确。
9.依题意可知,甲地的人们是以太阳为参考点的,故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1太阳日,即24小时。
答案:10.C;11.D
解析:10.由题目材料可知,MN之间为昼半球,昼半球最中间的经线为12点,即135°E为12点,计算可知,北京时间(120°E)为11点。
11.由图中MN之间的经度差为90°可知,图示日期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海口正午日影朝北。该日,东京太阳东南出,西南落。因为无法知道下一天的日出状况,所以无法判断合肥白昼和上海正午日影的变化。
答案:12.B;?13.D
解析:12.河套平原某农场(108°E)的向日葵花盘指向正南时,向日葵花盘指向落后于太阳约12°,所以96°E为12时,河套平原某农场为12:48,其位于黄河几字形附近37°N,根据太阳视运动规律太阳位于天空西南。
13.当河套平原某农场(108°E)的向日葵花盘指向正南时,日葵花盘指向落后于太阳约12°,所以96°E为12时,计算出伦敦时间为5:36。
答案:14.C;
15.B
解析:14.根据表格可知,重庆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28,根据经度差异可知,其地方时为5:40,在6点前日出,昼长大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又因昼长(12时40分)与12小时相差不大,因此最接近秋分,答案选C。
15.如果昼长也是12时40分,则地方时为5:40日出,北京时间对应5:52;此时为9月10日,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日出越早,因此可能早于5:52,故答案选B。
16.答案:(1)北
(2)晨线
(3)12时;0时或24时
解析:(1)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
(2)图中弧AE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过渡线,故弧AE是晨线。
(3)图中赤道上A点所在的经线是晨线,地方时是6时,它与B点所在的经线相差90°,且B点位于A点的东侧,故E点的地方时是12时;同理,D点的地方时是0时(24时)。
17.答案:(1)正北方;正南方
(2)夏;北
(3)东北;东南
解析:(1)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没有直射的机会,正午太阳只能位于正南方;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图中正午太阳—南—北,则位于正北的一定是海口,位于正南的是北京。
(2)因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半年。
(3)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日落时树影朝向东南。
18.答案:(1)冬至;
12;
22;
(2)昏线;
昼长于夜,且昼最长,夜最短;
(3)20;
20;
10;
(4)(23°26′S,60°W);
(5)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因此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2)B地位于由昼向夜的分界线上,因此B地位于昏线上。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3)图中相邻两经线间隔30°,时差2小时。邻C地左侧经线为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8时,因此C地的地方时为20时。A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4时,故其夜长为20小时,该日其日出时间为(20÷2)=10时。
(4)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结合0°经线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60°W。
(5)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