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
(时间:40分钟)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2×22=44分)
1.(2021湖南郴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胆矾研碎
C.烧制瓷器
D.生产化肥
2.(2021安徽省卷)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3.(2021湖南邵阳)“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4.(2021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二模)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5.(2021山东潍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6.(2020山东聊城)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7.(2021四川南充)《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岀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2021广西北海)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9.(2021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气验纯
B.二氧化碳验满
C.浓硫酸稀释
D.滴加液体
10.(2021甘肃武威十七中一模)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11.(2021湖南邵阳二模)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2.(2021山东济南市育英中学二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13.(2021山东东营)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14.(2021云南昆明)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可以燃烧
15.(2021保定市高阳县一模)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
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16.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17.(2021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一模)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B.
化学能够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
化学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D.
人类发展的时代变革与化学的科学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
19.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用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B.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C.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20.(2021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二模)小明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21.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
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C.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冲出
D.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2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塞进橡皮塞
D.量筒读数
二、我会填:(每空3分,共45分)
2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填仪器名称)。
(2)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答一点即可)。
(3)过滤液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用托盘天平称量12.6
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
(5)用量筒量取10mL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
。
24.(2021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一模)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25.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②.酒精燃烧
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④.木棒受力折断
26.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颜色
②状态
③气味
④味道
⑤硬度
糖水和盐水
;氧气和水
;
铜和铝
;金刚石和玻璃
。
三、我会探究(11分)
27.(2021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一模)一个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证明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
(时间:40分钟)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2×22=44分)
1.(2021湖南郴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胆矾研碎
C.烧制瓷器
D.生产化肥
【答案】B
【解析】A、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烧制瓷器,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生产化肥,有化肥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1安徽省卷)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加大树木的消耗,不利于吸收二氧化碳,A正确;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错;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可以加大二氧化碳的消耗,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D错。
3.(2021湖南邵阳)“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答案】A
【解析】A、能支持物质的燃烧,属于助燃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B、不易溶于水,属于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C、密度比空气大,属于密度,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D、无色气体属于颜色、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
4.(2021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二模)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答案】D
【解析】A、石蜡是白色、无味且硬度较小的固体,描述错误,该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将石蜡放到水中,石蜡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描述正确,这些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液态的石蜡即蜡油,描述正确,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山东潍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答案】B
【解析】A、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
“碳达峰”和“碳中和”,故B符合题意;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以缓解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20山东聊城)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D
【解析】A、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正确;B、化学变化的过程会生成新物质,所以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能量变化,正确;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错误。故选D。
7.(2021四川南充)《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岀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B
【解析】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烈火焚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21广西北海)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答案】
【解析】A、银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易锈蚀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9.(2021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气验纯
B.二氧化碳验满
C.浓硫酸稀释
D.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A正确;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B错误;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缓慢地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A。
10.(2021甘肃武威十七中一模)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A、“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B、“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C、“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D、“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作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
11.(2021湖南邵阳二模)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解析】A、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B、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棉线,故选项错误;D、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选项正确。故选D。
12.(2021山东济南市育英中学二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答案】B
【解析】A、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B、编写电脑程序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C、合成新材料,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D、研发氢能源,属于开发新能源,可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故选B。
13.(2021山东东营)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A、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故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图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正确。故选D。
14.(2021云南昆明)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可以燃烧
【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均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可以燃烧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15.(2021保定市高阳县一模)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
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是因为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玻璃窗破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水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16.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答案】
【解析】A、试管可用于直接加热,故不可选;B、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可选;C、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不可选;D、锥形瓶可垫石棉网加热,故不可选。故选B。
17.(2021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一模)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选项的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它们都散到空气中,我们看到蜡烛在逐渐变小。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故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D。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B.
化学能够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
化学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D.
人类发展的时代变革与化学的科学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
【答案】D
【解析】A、化学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正确;B、化学能够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正确;C、化学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正确;D、人类发展的时代变革与化学的科学发展有必然的关系,错误。故选D。
19.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用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B.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C.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任何人,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答案】D
【解析】A、为节约药品,防止药品污染环境,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用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故正确;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正确;C、实验室里的药品有腐蚀性或有毒的,所以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正确;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加热时液体溅出伤人,,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题目中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故错误;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选D。
20.(2021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二模)小明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答案】C
【解析】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在加热沸腾时,液体可能会溅出伤人,不会引起试管的破裂,故A不符合题意;B、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在加热沸腾时,液体可能会溅出伤人,不会引起试管的破裂,故B不符合题意;C、试管外壁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C符合题意;D、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不会引起试管的破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
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C.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冲出
D.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答案】C
【解析】A、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操作时,可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A操作错误;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注意不要把瓶底的杂质吸入滴管内。操作时,应先把滴管拿出液面,再挤压胶头,排出胶头里面的空气,然后再深入到液面下,松开大拇指和食指,这样滴瓶内的液体在胶头的压力下吸入滴管内,从而避免瓶底的杂质被吸入,故B操作错误;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使受热均匀,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冲出,故C操作正确;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故D操作错误。故选C。
2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塞进橡皮塞
D.量筒读数
【答案】B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选项A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选项B正确;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选项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D错误。故选B。
二、我会填:(每空3分,共45分)
2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填仪器名称)。
(2)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答一点即可)。
(3)过滤液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用托盘天平称量12.6
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
(5)用量筒量取10mL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
。
【答案】(1)广口瓶;(2)腐蚀胶头;(3)引流;(4)向左盘添加氯化钠;(5)偏大。
【解析】(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2)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滴管取液后的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蚀胶头;(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在称量食盐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固体物质;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增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5)在使用试管时,仰视读数测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0mL。故答案为:(1)广口瓶;(2)腐蚀胶头;
(3)引流;(4)向左盘添加氯化钠;(5)偏大。
24.(2021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一模)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
【答案】物理;化学
【解析】白糖慢慢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糖会逐渐变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化学。
25.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②.酒精燃烧
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④.木棒受力折断
【答案】④;②;③;①
【解析】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碱式碳酸铜受热可分解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这个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此变化中表现出现来的该物质易分解的性质属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性质;②酒精燃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可以直接观察气体而得到,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因此这些性质属于空气的物理性质;④木棒受力折断,折断的木棒仍为木棒,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④;②;③;①。
26.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颜色
②状态
③气味
④味道
⑤硬度
糖水和盐水
;氧气和水
;
铜和铝
;金刚石和玻璃
。
【答案】④;②;①;⑤
【解析】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来鉴别物质。糖水有甜味,盐水有咸味,故填:④;氧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故填:②;铜是红色的,铝是银白色的,故填:①;金刚石硬度大,玻璃硬度小,故填:⑤。
三、我会探究(11分)
27.(2021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一模)一个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证明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答案】(1)A试管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试管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2)A试管中无变化,B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本实验为一对照实验,由图中不难看出试管A和试管B之间唯一不同是A试管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试管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2)由于试管B的泥土中有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会进行呼吸作用而产生二氧化碳,使得B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A的泥土经过强热处理将微生物杀死,所以可以发现A试管中无变化。(3)该实验的意图是如果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故答案为:(1)A试管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试管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2)A试管中无变化,B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