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精讲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精讲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6 10: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
化学(初中)
复习
重点难

2
预习检测
4
学习目标
3
1
新课引入
3
3
合作探究
3
5
典例精讲
6
归纳小结
3
8
课堂内容
达标检测
3
7
学习目标:
1.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能进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学会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1.正确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知识框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征: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或状态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征:
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友情提醒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典例精讲】
例1.
(2021湖南怀化)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
了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B
【解析】
A、试管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B、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不符合题意;D、滤纸破损,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2.(2021湖北武汉)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风吹草动
D.钻木取火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
此分析判断。
【答案】D
【解析】A、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了改
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风吹草动,
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发生
了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
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带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友情提醒
【典例精讲】
例3.(2021沈阳市南昌中学二模)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______;哪些是化学变化______;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______.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E
C
BD
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
解答: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棒受力折断属于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属于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都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E;C;BD;A;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例4(2021四川眉山)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A、贴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
途,说法错误;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说法错误;答案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的学习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应物、生成物)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一光二热三生成”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探究是CO2、还是H2O、或者冷凝的石蜡?
探究烛焰分层及温度分布
检验生成的产物
观察蜡烛
的颜色、
状态、
形状、硬
度等;点
燃时,
观察蜡烛
燃烧时发生了
哪些变化?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检验气体中水蒸汽含量
检验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比较二氧化碳
含量的不同
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药匙
石棉网
蒸发皿
坩埚钳
锥形瓶
长颈漏斗
干燥管
漏斗
量筒
烧杯
胶头滴管
铁架台
试管
酒精灯
水槽
集气瓶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走进化学实验室
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一、药品的取用
二、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有毒品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存放处
取用工具
取用步骤
块状
广口瓶
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
广口瓶
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存放处
取用工具
取用方法
取用步骤
定量
细口瓶
量筒
倾倒法
一倒二向三紧挨
非定量:
少量
大量
细口瓶
细口瓶

量:滴管
大量:直接倒
少量:滴加
大量:倾倒法
少量:悬空滴加
大量:
一倒二向三紧挨
五、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注意事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其中下部加热;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2、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冷凝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爆裂);
(2)先预热,
方法:
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试管固定则移动酒精灯;
(3)均匀受热后,将灯的外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
六、连接仪器装置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会稍稍用力转动,
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迫容器。
七、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
,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能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八、洗涤玻璃仪器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均匀了,既不聚成水珠,也不也不成股流下。
2、洗涤方法:

冲洗法;⑵
刷洗法;⑶
药剂洗涤法
3、物理方法:。先倒净试管里的废液,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不能用力过猛),再用水冲洗干净
4、化学方法:用相应试剂将难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后,再用水冲洗干净。
5、一般溶液用水冲,若有沉积加酸刷,油脂用碱液可溶。(难溶加酸
油加碱)
6、洗净后的放置及晾干: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夹上或指定的地方。
【达标检测】
1.
(2021四川成都)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故选B。
B
2.(2021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二模)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铜作导线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B
【解析】
A、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碳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
3.(2021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解析】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
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
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
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
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故选A。
1.完成配套练习册单元检测题;
2.预习课题1空气。
【作业布置】
谢谢!